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9481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案例吴忠市裕民小学 梁春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 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 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 和创新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 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 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一、营

2、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 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 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 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 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2、善于激励。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 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

3、起学习的信心, 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 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 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一一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3、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

4、也就不可 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 心 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 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 能被2、 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我 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我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 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 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

5、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 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 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二、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 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 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

6、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 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 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 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案例一:容积单位的教学学具: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 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 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 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生:我们将1升满的水

7、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生: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T 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生:我们把1升水倒回到500毫升烧杯中,也是倒了两次,说明1立方分米=1000 毫升。生:我用1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烧杯中倒,发现1升=1000毫升的关系。生:我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学过1立方分米=1000立 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中。眼、耳、

8、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获得 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学习能力。这就是有效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三、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一一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 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要满足儿童这种 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提供操作的

9、机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 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 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 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案例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 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 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

10、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 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 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 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 同发展。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

11、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 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 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把教材陈述 性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 素材,效果会更好。案例三: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我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1) 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2)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3) 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4) 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

12、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 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 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3、自主选择学习空间。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 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 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 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案例四: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我安排两个层次的活

13、动。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 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 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 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 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即使学习困 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又使各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足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进步。上述实践与思考,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那

14、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 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 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 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 真正做到 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 20%,它的能量 来源靠葡萄糖氧化

15、过程产生。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 /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 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 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 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 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 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 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 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 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 加油。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

16、更为有效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 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 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 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 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考试中很 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 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3. 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

17、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边审 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 便觉得心应 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 不该丢的分。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 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 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 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

18、,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 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 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 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 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 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还要复 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 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19、6、万一记忆 短路 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 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 记忆堵塞。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 试如下方式: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气,当对 自己说 放松 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 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 头来做这道题。第二,积极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 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 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使自 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 3至5遍。比如: 我已平静 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等等。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 供某些线索。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 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