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099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笔算乘法郭兴小学 易凌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设计时,力求体现一、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本节课是计算课,而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因此,本课伊始,创设了一个计算“班级人数”情境,利用这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背景,为学生搭建了本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另者,也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使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课终,创设和提供了乘小火车、购书等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用所学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使

2、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二、层层递进,突破难点。计算课的难点非计算的方法,学生天生的模仿能力使他们对怎样算毫不费力,而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却让教师挖空心思。在本节课中对难点的突破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为化抽象为具体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口算教学中分散难点,作好辅垫,对于12×4的口算,学生在运用数的分解组成法进行运算时,其实也是不知其算理的,因此,教师通过“4×2表示什么呀,在图中能找到吗?4×10呢?”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视角计算的实际情境中,直观、初步地了解算理;最后,在竖式的质疑中,通过学生或者教师提出“为什

3、么在乘法竖式里,因数4既要和个位上的2相乘,又要和十位上的1相乘?”这一关键问题,变化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点,使学生透彻、明了地理解算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算理算法。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教学难点:笔算算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简评课前谈话1用手势表示数师: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表示1至9每个数。2估计照片中的人数第一张(本班):多么灿烂的笑脸呀!谁能告诉我这里一共有几张笑脸呀?为什么呀?第二张(班)是可爱的一()班小朋友,猜猜他们班有多少人呢?(板书)有什么根据呢?&#

4、160;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创设情境 1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吗?那我们就到他们班的教室去找一找答案吧!1列算式出示课桌图:观察这幅图,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他们班的人数吗?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复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小朋友们为什么都列出了乘法算式?简便,真聪明!在乘法算式中,第一个数叫什么?(因数)第二个数叫什么?(因数)结果叫什么?(积)学生列式:12×4 4×126×824×212121212   学生充分应用自身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思

5、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展示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二探究算法1展示算法(1)这几道乘法算式中,哪一道的积最容易算?怎么算的?生回答6*8,并说68四十八时,教师应反馈:原来你是用乘法口诀算的,真能干 当生说24*2就是24+24时,教师反馈,原来你是用乘法意义计算的,你真有办法12×4等于多少,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停20秒)分析分解组成法的算理:(谁明白他的意思,再来说一说。多个学生回答后)师:刚才几位小朋友都说到了4×28,表示什么呢?我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吗?4×10呢?(课件显示圆圈)(小结: 4个2和4个十合起来就是4个12,也就是一(E)班的人数,48人

6、,边指图边说)我们班小朋友真能干!2教学竖式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笔算,也就是用竖式计算。有会的小朋友吗?竖式的书写:我们先来试试吧。请小朋友在练习纸的第一个方框中试着写出心目中的乘法竖式,请学生上台板书。说说你觉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因数的位置、乘号、横线)竖式的计算:请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你是怎样算的?(多说几个),(如有从个位先算的和从十位先算:请小朋友们来评价一下这两种算法?)重点提示积的对位: 小朋友们好像都会算了,梁老师还想考考考你们:8是怎么得来的?它表示什么(8个一)?要写在积的哪一位? 4是怎么得来的?它表示什么?要写在积的哪一位?(强调1个十乘以4,表示4个十,所以4写在十位

7、上。同时这里和口算马上要结合起来,也就是刚才我们同学说的4个10是 40)合起来就是48。竖式的算法与哪一种口算方法一样?看来乘法的口算与笔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不过是写法上不同罢了。)C对乘法竖式还有什么疑问吗?思考:(为什么在乘法竖式里,因数4既要和个位上的2相乘,又要和十位上的1相乘,这样改的目的使学生更能理解老师的意思,又能借助具体实例)(变化情境图,请学生根据图说算理) 试一试:32×33小试身手3×2 23×2 123×2说说123×2的算法。说说笔算乘法要提醒大家什么?1A摆学具 (略)B: 12+12+12+12=48

8、C:(拆数法)12=2×6 4×6=24 24×2=48 D:(数的分解组成法)2×4=8 10×4=40 40+8=48(你是怎么想的?)E:竖式         2A B1 2 4× 4 ×1 2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相同数位对齐。              根

9、据笔算加法和减法的经验,大多学生会从个位算起。第二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回答也许有困难,可借助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有“4个十和4个2”,所以4既要乘10,也要乘2。 提醒: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乘每一位上的数、符号别写错了           结合情境图的变化,使学生直观、具体地感知口算的意义。                

10、    及时小结,突出重点。          加强口算和笔算的联系。   再次利用情境图,突破难点,体现算用结合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 1列竖式计算44×2 21×4 123×3 3242×22猜猜我是谁?你是怎么想的?(师一定要说成2个10乘以4就是8个10,所以小猴是8)3小结结题:整理一下刚才的知识,说说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笔算简洁)说说笔算乘法是怎么算的?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4生活应用场:下面我们到生活中用一用(1)书P751、3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2)小小购书员:愿意帮老师一个忙吗?梁老师带了100元钱,要买4本相同的书,你能帮我挑一本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