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261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尝:曾经。戏:玩耍。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

2、者他的回答。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尝: 戏:  邪: 瞳子:  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画出。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2. 古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

3、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士人:_   下流:_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_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三要有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A.借助注释 B.联系上下文 C.使用工具书 D.以上都是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_3. 文言文阅读。手不释卷(材料一)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材料二)人物:明末清初的杰

4、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材料三)典故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注释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游历。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自随:跟随自己。厄塞:险要关口。曲折:详细情况。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发:打开。对勘:核对校正。径行:

5、任意而行。无足:不值得。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熟:认真仔细。(材料四)对联:手不释卷识三昧,汗牛充栋满书斋。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手不释卷,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屡建奇功。1阅读材料一、二、三,思考:顾炎武成就斐然的原因是_。2阅读材料三,思考: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_3简单写一写你读了这四则材料后的启发或收获。_4根据材料一、四,写一句话用上“手不释卷”。_4.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

6、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     B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3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5. 古诗文阅读。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见:拜见。盖:大约。瞑坐:打瞌睡。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既:已

7、经。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颐偶瞑坐。_(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_6.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观书之法三则(节选)(宋)朱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注释):始:开始。其次:读着读着。中:读到一半的时候。方始:才能称得上。学:学习。1短文中的“疑”字可真多

8、,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疑”字 的四字词语: _。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大意。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_3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短文内容体现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_)(填序号)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E着紧用力   F居敬持志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9、。”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

10、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_)(2)“复徙居学宫旁”中的“复”的意思是“重复”。   (_)(3)“此可以处吾子矣”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我儿子可以住了”。   (_)2孟子幼时原来住在_,后来搬到了_,最后又搬

11、到了_。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说“此可以处吾子矣”?_4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9.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è)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加点的

12、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0. 文言文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在上面的“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乃:_  示:_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_11. 阅读理解。司马光幼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

13、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即了其大旨 _ (2)自是手不释书, _(3)众皆弃去   _ (4)光持石击瓮破之 _2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2)水迸,儿得活。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凛然如成人”中“如”是“如果”的意思。B.司马光小时候非常喜欢左氏春秋。C.“破瓮救友”一事发生在司马光七岁时。4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

14、例。_12. 古诗填空。凉州词_夜光杯,_马上催。_君莫笑,_几人回。(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13.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描写来体现的。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欲

15、言恐君性急:_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我道君性急,果然。_14. 课内阅读我最棒。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父不在,  。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写出所填句子的意思。 _ _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_。“夫子”指的是_。2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_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