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631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 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命题趋势从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来看,考查材料的选取上有

2、诗有词,以唐诗宋词为主;考查的命题形式上有客观有主观,以主观题为主;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包括对诗歌意象、意境的理解与把握。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要在短短的二十几个字里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就需要诗人精心选择词语和意象, 大多数诗歌总是力求情感的含而不露, 把情感借助意象及意境委婉地表达出来。题型解读阅读下面诗词, 然后回答问题。 例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3、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答案】例1、(1) 奔波忙碌 (几问津、忙于我 ),孤身在外 (孤枕 ),思念家乡 (乡国梦 ),朋友零落 (交游 落落 )。【解析】 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 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

4、孤单漂泊。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例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2(1) 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5、。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解析】 分析妙处,应该依次考虑:()诗句的意思,()词类的活用,()修辞手法和表123 现手法,(4)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 5)对意境、主题、情感的作用。注意描写的角度有远近高低、 大小广狭、动静明暗、声光色态、视听触嗅等。【答案】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 咏山泉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 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 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

6、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例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释】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 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 这个意象。 如“又闻

7、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2)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解析】与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体会诗文意蕴。 诗歌讲究借景抒情、A B 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例 4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破万卷

8、下笔如有神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 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释】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 湖居士。姜夔(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 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例 4、(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

9、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解析】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 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答案】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解析】 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 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