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4680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知识全解6.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知识全解 6.5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1、保持小车质量 M 一定时,改变小车受力 F 测出加速度 a ,用图象法研究 a 与 F 的关系。2、保持 F 一定时,改变小车质量 M 测出加速度 a ,用图象法研究 a 与 M 的关系。实验器材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和小盘、天平、砝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实验步骤1、探究 a 与 F 的关系。用天平测出小车 和小盘的质量 M 和 m0 把数值记录下来。按下图实验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板有滑轮的

2、一端伸出桌面。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移动,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此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将小车放于靠近打点记时器处,在小盘内放上砝码 (5g),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得到一打好点的纸带 (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 打好的纸带要标明条件即小车的质量, 小盘的质量及砝码的质量) 。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内砝码的质量 (10g、15g、20g、25g),再做几次实验。在每条纸带上都要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一内,作用力 F 的大小认为等于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作出a F 的图象。表一:

3、 M = Kg F (m0 m )g砝码次数 a F a 与 F 的关系123415实验结论:如果 a F 图象中的点在一条过原点的 直线上,则说明 a 与 F 成正比,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进一步分析。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探究 a 与 M 的关系。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保持小盘内砝码质量不变, 在小车上放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 (分别加 50g、100g、150g、200g),重复上面的实验。 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二内, 作出a1M图象。注意:不要作 a M 图象,因为根据 a M 图象很难确定其图线函数关系,从 a M 图象上看可能 “a 与 M 成反比 ”,但也可能是 “以

4、a 与2M 成 反比 ”,甚至是更复杂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作a1M 图象,如果a1M 图象中的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 则说明 a与1M 成正比即 a 与M 成反比。拓展:这里我们已经假设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如果当初假设的是加速度与质量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要作1a2M 图象而后进行分析得出关系。表二: F = N次数2a(m s )1 1( )M kg1a与 的关系M123452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盘,小车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2、调节木板上的滑轮使拉小车的细线要与长木板平行。3、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4、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

5、再释放小车。5、要使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这样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盘与砝码的重力大小。设 砝 码和 小 盘的 总质 量 为 m ,小 车和 车 上砝 码 的 总 质 量 为 M , 由 实验 原理 :F mg Maamg FM M ,而实际a'mgM m ,因此要使 a a' ,则需 m << M 。如果 m 过大或 M过小,造成 m 不远小于 M ,则作出来的 a F 图象和1aM 图象将不呈线性关系。例:在“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 若 m 不远小于 M ,保持 M不变,则小车的 a F 图象大致如右图一

6、所示。因为开始时, m 较小,基本满足 m << M ,故实验误差小,所以前面一段图线几乎是直线;但是随着m 的 增 大 ,就 不 再 满 足 m << M , 实 验 误 差 大 , 同 一 F 下产 生 的 实 际 加 速 度a'm g FM m M m小于amg FM M ,故后面的图线为向下弯曲的曲线。【例题】如下图一为 “用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3(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 _,用 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

7、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F关系图线(如右图二所示)分析此图线的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单选题)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解:(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 mg Ma 得amg FmgaM m ,可见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 m << M 造M M ,而实际上 ( )成的。答案: C拓展: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保持 M 不

8、变,若小车的 a F 图象为不过原点的直线,如下图所示,则可能原因是:例:在 “探究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若 m 不远小于 M ,保持拉力 F 不变,则小车的1a mM 图象大致如右图一所示。因为开始时, 较小,基本满足 m << M ,故实验误差小, 所以前面一段图线几乎是直线; 在a1M1图象中某点与原点连线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M 所受到的合外力 F ,随着M 的增大,M 减小,41不再满足 m << M ,实验误差大, M 所受到的合外力小于 F ,所以后面的图线随着M 的增大各点与原点连线的直线的斜率逐渐变小,故后面的图线为向下弯曲的曲线。 mgaM

9、 来计算,必须由小车后面拉过的纸带的信息来求出。 注意:小车的加速度不可以通过拓展:其实,在这个实验 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它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若 0 =0 m s ,由12X t at02得:a2X2t ,在时间 t 相同a X1 1的情况下,则:a X 。所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在初速度为零的条件下,等 时2 2间内位移和加速度成正比, 只要探究位移和力、 质量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知道加速度和力、 质量的比例关系。【例题】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将轨道分上下双层排

10、列 ,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 ,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 (未画出刹车系统 ).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数据如表中所示:(1) 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_ 。(2) 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 _ 。(3)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_ 。(4) 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 ,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只需提出一个建议即可 )5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 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 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 (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它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 ),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