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4856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优质课评比必修 2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阿布,来自二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第五章曲线运动, 不仅要讨论曲线运动的规律, 同时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有关曲线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本节课是曲线运动的第七节, 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 教材中内容丰富, 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点, 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 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 拱形桥和凹形桥 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 航

2、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 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本节内容大纲要求 2 课时完成, 本节课我们只研究前两部分: 铁路的弯道、 拱形桥和凹形桥。先分析火车在水平路面转弯再分析铁路的弯道, 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这节课除了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等知识外,还增强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2、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能定性分析火车外轨比内轨高的原因;2、能定量计算汽车过拱桥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压力问题;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

3、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重点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难点 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重难点的突破: 上课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来源时,先让学生弄清楚圆周运动所在的平面,再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然后列方程、解方程。学生常常误以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

4、的。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并对解决生活中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向心力来源, 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还比较模糊,不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 :问题发现法、分析归纳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2、学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找寻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搜狐视频)2 分钟(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引入新课,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以及竖直面上的

5、非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 )引入新课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6 28 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 7 个问题,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2、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研究火车转弯【问题 1】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为什么不掉下来?2 分钟(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火车轨道及火车轮子结构不是很了解,通过图片让学生对火车轨道的结构及火车轮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就能解释火车在轨道上行使不掉下来的原因。)【问题 2】火车沿直线匀速运动时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有什么样的关系?5 分钟(设计意图: 学生很容易回答,主要是为问题3 做铺垫)【问题 3】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转弯时受哪些力的作用?火

6、车转弯的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的来源。探究不难发现,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来源于外轨对火车轮缘的侧向挤压)【问题 4】高速行驶的火车的轮缘与铁轨挤压的后果会怎样?1 分钟列车速度过快,造成翻车事故(设计意图: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速度过快会造成翻车事故,引入问题 5,让学生讨论如何去改进火车轨道的结构?)【问题 5】为了避免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速度过快会造成翻车事故,火车轨道应如何改造,才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5分钟(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最后得到结论:可将火车外轨与内轨呈现一定的高度差,并且当火车所受重

7、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时, 可以有效避免火车内外轨道受到挤压。 此处需要强调:一、哪些力提供火车转弯的向心力?二、圆心在何处?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从火车速度变大或变小方面加以拓展。让学生充分领略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物理与生活】1 分钟4 月 18 日,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时速将达 200 公里以上,这必将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假设你是一位从事铁路设计的工程师,你认为火车提速有必要对铁路拐弯处进行改造吗?应如何改造?(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说明物理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并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上研究的是水平面上的匀速圆

8、周运动,接下来我们研究3、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问题6】 游乐场中的过山车通过最高点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1分钟【问题 7】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也可以看做圆周运动。那么是什么力提供汽车的向心力呢?(设计意图: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例题的形式分析汽车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并让学生试着解释当汽车速度不断增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5 分钟例题质量为 m 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 前进,设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汽车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解:选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如图,汽车在他们的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和桥的支持力FN,

9、合力就是是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以及向心加速度公式,有由此解出桥对车的支持力FNG m v 2r又因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2vF压Gmr由此可以看出,汽车对桥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而且速度越大对桥的压力越小。试分析,当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与讨论: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车对桥的压力是大些还是小些?5 分钟(设计意图: 通过转换情景,让学生独立分析并演板,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例题放在一张幻灯片上,让学生按例题格式解题,锻炼学生的规范性。在学生演板的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然后进行课堂小结。)4、课堂小结3 分钟通

10、过对火车转弯、拱形桥和凹形桥的实例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找出物体运动的平面及圆心的位置(半径);(3)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由谁来提供);(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求解。(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是通过对火车转弯、拱形桥和凹形桥的实例分析后,请同学们总结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接下来是课堂针对训练)5、课堂针对训练8 分钟( 1 )在水平铁路转弯处,往往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是为了()A减轻火车轮子挤压外轨B减轻火车轮子挤压内轨C使火车车身倾斜,利用重力和支持

11、力的合力提供转弯所需向心力D限制火车向外脱轨( 2)汽车以一定的速度经过拱形桥面的顶点时,关于汽车的受力以及汽车对桥面的压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三个力:重力,桥面的支持力和向心力B.在竖直方向汽车只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桥面的支持力C.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D.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3)有一质量为 800Kg 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50m 的拱桥。a.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5m/s ,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大?b.车以多大的速度经过桥顶时恰好对桥没有压力?(设计意图: 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3 分钟思考与讨论 地球可

12、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部分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并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如下: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从网上搜索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包括视频、图片、习题等,我认为我能够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视频与图片,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同时课容量增大;在处理不宜理解的火车拐弯中的向心力分析问题上能够分层次逐步渗透设计思想,更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在处理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时能够分类讨论,做到点滴不漏;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目标,也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的形成。存在的问题是授课时间掌控上不是那么严密。以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