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4903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规律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地理规律大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变化

2、较大。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太阳高度小。2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规律:日地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距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速度变化图示:3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太阳直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 所接受到的太阳垂直照射点 ( 即太阳直射点 ) 是有变化的。时 间太阳直射点位置节气3月 21日前后赤道春分6月 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至9月 23日前后赤道秋分12月 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至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 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90 o)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同一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某纬度地区, 什么时间离太阳直射点最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最大;什么时间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5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1) 季节变化规律图示 ( 以北半球为例 )(2) 纬度分布规律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相反

4、。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极昼、 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3) 极圈内的昼与夜极圈内因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是每天都是24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长,极点附近为一年。由于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在远日点附近较慢、近日点附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要多;反之,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要多。(4)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相反,时间长短相同。6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布规律(北半球)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自赤道向南北

5、,约每隔30 度为一个气压带,全球共7 个气压带。且由赤道向两极,低压带和高压带相间分布。两个气压带间是一个风带,全球共6 个风带。各气压带的平均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副热带高气压带30°;副极地低气压带 60°;极地高压带90°。移动规律:时间半球季节气压带、风带时间半球季节气压带、风带1月北半球冬季南移7月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7“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始终锋面雨带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中国东部锋面雨带进退图移动规律(正常年份):学

6、习必备欢迎下载春末( 5 月)“副高”位于15° 20°“雨带”位于华南(南岭);夏初( 6 月)“副高”西伸至20°“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7 8 月“副高”北进到25° 30°“雨带”位于华北、东北;9 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8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 大气环流形势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的分布。降水按时间分配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 冬雨型四种类型。年雨型是全年降水丰沛或降水分配均匀的类型,包括热带雨林

7、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是夏季降水多的类型, 包括热带、 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干燥型则是全年降水稀少的类型, 包括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冬雨型是冬季降水多的类型,只包括地中海气候。它们的分布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关系,可用下图形象说明。(2) 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雨 带年降所在的气压带大气环流状降水类型名称水量或风带位置况赤道多2000 毫 米赤道低气压带全年以上升多对流雨雨带左右气流为主副热带500 毫米以 副热带高气压下 沉 气 流 为降水少,尤其大陆西少雨带下带主岸和内部;但东岸季风区和台风影响地区降水多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温 带 500 1000 西风

8、带和副极锋面、气旋活 多锋面雨、气旋雨;多雨带 毫米地低气压带动频繁东岸受夏季风影响极 地 300毫 米 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降水少少雨带 以下9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无论南、北半球,还是冬、夏季节,气温都是从相似性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半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为弯曲球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 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差积比较广异海海洋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海洋等温线向陆南弯曲差陆地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异北弯曲差大大 洋 中等温线分布较边缘地区平直异洋部性差大 洋 边等温线分布较大洋中部弯曲,原因是受寒、异缘暖流影响大平地等温线分布较山区平直陆山地等温线分布较为弯曲而复杂,因地

9、势变化而差变化异冬冬季 南、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均较为密集,即北半球1夏月 ( 冬季 ) 等温线较 7月 ( 夏季 ) 密,南半球7月较 1月密差夏季南、北半球夏季等温线较为稀疏,因为南北异温差小10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2)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 候 类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型热 带 雨赤道两侧 10°、温带季风气35°、 55°林气候之间候、间大陆东岸热 带 草10°、南北回温带海洋性40°、 60°原气候归线间气候、间大陆西岸热 带 荒南北回归线30°温带大陆性40

10、6;、 60°漠气候、间气候、间大陆内部热 带 季10°、南北回亚寒带针叶50° 70°间风气候归林气候大陆线间大陆东岸亚 热 带25°、 35°、 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沿季 风 气间大陆东岸海候地 中 海30° 40°、间冰原气候极地附近气候大陆西岸11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2)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1 O O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常年保持着低温状态。12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及成因: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

11、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成因: 低纬海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高纬海区气温低,蒸发少,盐度低。赤道低盐度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南半球海域的盐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域高。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 40°S 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海域高。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世界盐度极值分布区及成因分。析:最高海区是红海,原因: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两岸为沙漠地区,注入河川径流少;世界盐度最低海区是波罗的海,原因:纬度较高,蒸发量小;两岸汇

12、入河川径流多,起到稀释作用。13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名称分布组成特点以 副 热 带热带、副热带海区北 (半球)顺 ( 时为中心的(南北纬5o 45 o之针)大洋环流间 )南 (半球)逆 ( 时针)东(侧)寒西(侧)暖以 副 极 地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为 中 心 的 ( 北纬 45 o 70 o之大洋环流 间 )环 球 性 的南纬 40 o附近的海域西风漂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反时针环流东(侧)暖西(侧)寒绕纬线圈环流1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热量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水分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

13、纬度域分异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异(2) 地带性分异的原因在山区,地表景观( 如植被、土壤等) 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在山区, 气温和降水往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的坡向等。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象布南美大陆西岸 3oS一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30oS之间狭长的热带 ( 北 ) 、热带稀树草原带荒漠带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带( 中) 、热带荒漠带 ( 南)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安第斯山脉阻挡

14、西温带草原带 ( 中 ) 、温带形成温带荒漠带( 巴 风气流深入内陆落叶阔叶林带 ( 东 )塔哥尼亚沙漠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海拔高, 气温低,降水少,热带雨林带原呈现热带稀树草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原景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的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东岸的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寒带苔原带 ( 较高纬度 ) 、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洋,没有陆地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 ( 较低纬林带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温带荒漠带绿洲或地下水丰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5世界钢铁工业分布演变规律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临空型出现时间近代二战以后新技术革命后技术条件蒸汽动力、电力超级油轮、 集装箱、人 才 ( 知 识 和 技巨型运输船术 ) 、现代化高速交通工业布局临近煤、铁等自然资海港、河港附近兴高速公路沿线、源丰富地区兴建工业建大型联合企业飞机场周围兴建电子工业美国五大湖一一宾日本濑户内海的福美国的。硅谷”、举 例夕法尼亚洲、乌克兰山、日本的“硅的克里沃罗格顿意大利南部海港岛”、巴斯、德国鲁尔区塔兰托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