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5119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这节课长方体的认识包括两个例题,例 1 是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例 2 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共同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了解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认识长、宽、高。教材强调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构建新知。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在这一学段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

2、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2 、在认识长方体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的精神,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棱的关系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

3、步认识了长方体、 正方体等立体图形, 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 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 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 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体验。四、说教法与学法儿童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 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 因此我打算采用“自主操作探究、 合作交流学习”

4、的教学方式。在学习方式上, 我设计以“操作活动”贯穿于学习始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讨论,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学生在做中观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究、做中发现,真正体现“做数学”的理念。五、教具、学具准备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为此,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茶叶盒、化装品盒、牙膏盒、墨水瓶盒等长方体纸盒作学具,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含有特殊长方体) ,长方体铁丝框架作教具,并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并用,学具操作为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具演示为辅来进行教学。 力求使教具学具能起到课始用来激趣, 课中用来明理,课后用来验标的

5、作用。六、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观察,导入新知。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课的开始,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象让学生观察。我要求学生从画面中找到已学过的立体图形,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的模型,教师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在操作中体验,探索新知。1 巧切土豆,揭示起始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切土豆。 (看大屏幕,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切一刀得到相对的两个面, 将其中一块再切一刀得到两个相邻的面, 一条棱,继续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 【通过切、摸等活动揭示面、棱和顶点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是认识长方体特

6、征的基础。 板书这三个概念, 为下面学生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起导向作用。 】2 试做长方体,探究基本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对例 1 的教学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做长方体,再观察长方体,从而探索长方体特征的教学思路。 其实制作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把直观感知、 生活经验充分糅合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感性认识。(1)学生同伴合作,选择教师提供的这些操作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 (材料:学具袋)(6×3 长方形硬纸板(红色) 3 块, 6× 4 长方形硬纸板(黄色) 3 块, 3×4 长方形硬纸板(蓝色) 3

7、 块,透明胶带)。【学生选择长方形搭建长方体的过程就是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 用不同颜色区分三种长方形, 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便于观察长方体面的特征和组织语言表述。 】(2)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数量和制作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小组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长方体是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一样的。还有的会说,长方体有 12 条棱, 8 个顶点(3)引导学生用数一数、摸一摸的方法加强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概括长方体的特征。3 再做长方体,认识长宽高。(1)学生 4 人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想一

8、想在制作中有什么发现?我将例 2 的操作材料改为(学具袋) (红色 5 厘米小棒 6 根,绿色 4 厘米小棒 6 根,白色 3 厘米小棒 8 根,橡皮泥若干) 【提供多余小棒让学生选择,设计不同颜色区分小棒也是为了便于学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 巩固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提供 8 根白色小棒为学生搭出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供了可能。】( 2)各小组展示作品, 说说用了什么材料?有哪些发现?学生可能会说: 平行的棱是一样的,相对的棱相等,每个长方体棱都有 3 组,每组 4 条相等 【这个环节就是要深化学生对棱的认识知道棱可以分三组来看, 每组 4 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在与学生交流中通过观

9、察、数一数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3)通过电脑课件演示说明: 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 每组棱长度相等,所以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3 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学生指出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再量一量手中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可能不同的情况,说明长方体摆放位置不同,长宽高的说法可能不一样。 【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可以为大脑思维提供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我设计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以形成长方体的表象。 】4 看几何图形,形成空间观念。(1)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制作的第一个长方体,看看每次能看到几个面

10、?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两个面,有的说我看到了3 个面,有的可能说我只看到了 1 个面(2)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得出结论:从一个方向观察,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3)用课件演示长方体的画法,最后定格形成标准长方体几何图形。【实物与图形之间的相互成像是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三)从习题中巩固,应用新知。习题()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哪几个面的长是 24cm,宽是 12cm? 【设计说明:此环节是基本练习。我选取

11、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纸巾盒为原形让学生看图观察,用于检测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情况。】习题如图所示,这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 厘米、 5 厘米、3 厘米。请你想象一下:()它的右面的面积是多少?()后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几个面的面积是 35 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怎样计算简便?【设计说明:此环节是变式练习。题目只提供了一组长、宽、高,比第一题实物图形更抽象。学生要借助想象活动来完成。想象活动是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不能错过这个训练过程。第( 4)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2 条棱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学生多种算法对比,强调分组计算简便。】习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

12、能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很快切出一个较为规则的长方体形状的土豆块 ( 材料 : 一个完整的土豆;一个已切有两个面的土豆块; 一个已切有五个面的土豆块 , 中有两个面之间不是互相垂直的面。) 【设计说明:学生要快速选择材料进行操作,选择的过程就是对长方体特征进行梳理的过程, 切的过程就是长方体表象在大脑中反映的过程。一“选”一“切”,即巩固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通过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切、搭、拼、量,使学生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所以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能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和建立长方体的表象,全体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有较大发展。在教学中,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 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 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