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5889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第一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伤仲永(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目标(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 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学重点及难点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文导入,解释文题。成长,是第一单元的主题, 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说到成长,我们就会想到人才、天才,都希望自己成长为人才,甚至都希望自己就是天才。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

2、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材的格言,谁知道?(学生说)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天才来自勤奋,聪明来自积累。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出示课题, 解释文题。(文题含义: 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出示目标,点出重点难点。二、展示资料,介绍作者。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该部分的教学。1作家简介2作品展示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

3、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学过的诗歌和作品:京口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三、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该部分的教学。老师纠正和补充个别字词的读音,个别语句的停顿。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 (l ì) 扳(p n) 谒(yè)称 (ch èn) 泯(m n)2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未尝 / 识书具,忽 / 啼求之。借旁近 / 与之,即 / 书诗四句,并 / 自为其名。其诗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 / 指物作诗 / 立就,其文理 / 皆有可观者。父 / 利其然

4、也,日扳仲永 / 环谒于邑人。余闻之也 / 久四、翻译课文,解决重点。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课文前两段的翻译。老师纠正和补充重点字词的解释,个别语句的翻译。1对文中的 " 之 "" 于" 进行归类。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 " 不使学 " 、" 环谒于邑人 " 代词。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2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邑人奇之:以 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宾客其父:把 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利其

5、然:以 为利,名词作动词。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附: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 有一天 ) 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 仲永 ) 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 ( 他能 ) 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 ( 他) 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

6、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 ( 他已经 ) 十二三岁了。 让( 他) 作诗,( 写出来的诗已经 )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 ( 我 )从扬州回来, 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 他已经 ) 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五、重点研读,领会主旨。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混然众人矣”。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

7、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3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六、当堂反馈,重在落实。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 (l ì) 谒( yè)泯(mn) 扳

8、 (p n) 称 (ch èn) 2下列语句的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 / 与之,即 / 书诗四句,并 / 自为其名B自是 / 指物作诗 / 立就,其文理 / 皆有可观者。C父 /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 环谒于邑人。D余闻之 / 也久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以 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B宾客其父:把 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C利其然:以 . 为利,形容词作动词。D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4下列语句中的“之”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B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C余闻之也久:他,指仲永,代词,D不能称

9、前时之闻:的,助词。5翻译下列语句。(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7自读课文,熟读成颂。点名背诵。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所学、 所悟,要含盖本课时的重点、归纳总结 难点。1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进一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将叙事部分改编成故事,题目为仲永才尽。500 字。布置作业3方仲永 " 泯然众人 " 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不使学板书设计神童庸人本节课学生的接受不错,理解得快,背诵得快。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