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75428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一、选择题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百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由图可知,x的体积分数最大。答案:C2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玻璃破碎D.钢铁生锈解析: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2、化。Dk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3 .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碘”指的就是元素,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分子或原 子的形式存在的。答案:A4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A.植树造林B.使用一次性餐具C.垃圾分类处理D.绿色出行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利于保护环境;B、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能源又会污染环境,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C、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

3、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D.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B5 .下列生活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15塑料盆紫砂壶C.木铲铁锅解析:A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紫砂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木铲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口铁锅是用生铁或钢制成的,生铁或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答案:A6 .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A.H22个氢原子B.2N2个氮元素C.O-1个氧分子D.Fe3+3价铁元素解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

4、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N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C、O可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故选项错误;Dk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Fe3+,表示:+3价铁元素,故选项正确。答案:D7 .据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于2016年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发射,火箭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氧是助燃剂8 .煤

5、油是燃料C.液氧是混合物D.煤油是有机物解析:A、液氧具有助燃性,是助燃剂,正确;B、煤油具有可燃性,是燃料,正确;C、液氧是纯净物,错误;口煤油属于有机物,正确。答案:C8.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间有间隔解析: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体积很小和分 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所以 D正确。答案:D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蒸发食盐水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要

6、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中操作错误。B、蒸发食盐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要外焰加热,故图中操作正确;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 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图中操作错 误;口熄灭酒精灯要用盖灭盖灭,禁止用嘴吹灭,故图中操作错误。答案:B10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应燃烧的方法区分涤纶和羊毛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C.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为软水D.用氢氧化钙检验镂态氮肥解析:A、取样品,灼烧,用烧焦羽毛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没有此气味产生的是涤纶,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A正确;B、取样品

7、,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氮气,现象不同, 可以鉴别,故B正确;C、肥皂水只会检验硬水和软水,不能讲硬水转化成软水,故C错误;口镂态氮肥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所以用氢氧化钙检验镂态氮肥,故 D正确。 答案:C11 .依据所给食物的近似 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物白葡萄汁苹果牛奶玉米粥pH3.5-4.52.9-3.36.3-6.66.8-8.0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B.葡萄汁的酸性比苹果汁强C.玉米粥和牛奶显碱性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常喝玉米粥解析:A苹果的pH为2.9-3.3 ,白葡萄汁的pH为3.5-4.5 ,均小于7,均显酸性;故 选项说法正确;B、苹果

8、的pH为2.9-3.3 ,白葡萄汁的pH为3.5-4.5 ,故葡萄汁的酸性弱,故此选项说 法错误。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口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是显弱碱性的食物;玉米粥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12 .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otT 88 + 8A.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解析: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故A错误;B、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在通电的条件下,每两个水分子变化成了两

9、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故 B错误;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口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 D错误。答案:C13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1 丁 P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COCO占燃J、)、)2BC2水蒸气适里生石灰CAl粉Cu粉适量稀硫酸,过滤DCaCl2溶液盐酸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AB.BC.CD.D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

10、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Al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口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答案:B14 .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C.滤渣中

11、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解析:由题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 锌先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结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铜,所以: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锌,可能有氯化亚铁,故A错误;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一定没能有氯化铜,故B错误;C、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故C错误;口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故D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5 .从氢气、活性炭、二氧化

12、碳、碳酸氢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可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可用于消除水中异味的是 ;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被认为是最理想燃料的是。解析: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是可用于灭火的气体,故填:;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消除水中异味,故填:;碳酸氢钠是常用作焙制糕点的物质,故填:;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燃料,故填:。答案:16 .厨房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 填“调大”或“调小”)防止菜刀生锈的常用方法是 。解析: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说明燃烧不充分,可以调大进风口,增加氧气的含量促进燃烧,故填:调

13、大;菜刀使用后洗净擦干能防止生锈,故填:洗净擦干。答案:调大洗净擦干17 .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A.青菜B.馒头C.鸡蛋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 元素;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填序号)A.食用霉变的食品B.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C.常喝牛奶或豆浆解析:A、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故填: G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 佝偻病,青少年预防佝偻病,应适量补钙;故填

14、:钙。食用霉变的食品不正确,因为霉变的食品中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甲醛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不能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牛奶或豆浆中富含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常喝牛奶或豆浆有利健康;故填: AR答案:C 钙 AB18 . 25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c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解析:根据图1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相等,所以图 1中甲、乙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二乙。答案:甲二乙图2中一定为

15、饱和溶液的是 ( 填“甲”或“乙”)。解析:根据图2中甲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甲一定为饱和溶液。答案:甲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o答案:B19 .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 一氧化碳和7.2g 水,求出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解析: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4.4gX X 100%=1.2g441 12.2.8g 一氧化碳中碳兀素质量=2.8gX V*100%=1.2g_ . 一 ,_ _2 I _7.2g水中氢兀素质量为:7.2g X X

16、 100%=0.8g1 D1 .2g+1.2g+0.8g=3.2g ,则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6.4g-3.2g=3.2g ;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C: H: 0工潍 绰员工上笑=1: 4: 1。12116答案:1: 4: 1三、解答题20 .如图为硫酸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化学式:上30$旭对分子质量:98.Q8密度 j 84«/nlIkSCU 含量:98%根据该标签写出一条有关硫酸的信息;(如:硫酸的密度为1.84g/mL)写出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解析:根据该标签可知,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故填: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 98%(答案合理即可);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答案合理即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1 .小明同学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用到了如图所示装置(1)请指出该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解析: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答案:缺少玻璃棒引流(2)改进装置后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解析: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

18、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 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答案:滤纸破损(或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3)经初步提纯所得精盐是否为纯净物?请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解析:经初步提纯所得精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答案:不是纯净物精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1)装置中标“ a”的仪器名称是解析:a是试管。答案:试管(2)实验室制备、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解析: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

19、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 E装 置收集。 答案:B、E(3)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高镒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MnOMnOQ 3答案:2KMnO KMnG+MnOO V23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 (NazQ)固体,同学们想利用这瓶过氧化钠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2NaO+2d2NCG+Q, 2N&Q+2HM4NaOH+。【提出猜想】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全部变质【实验过程及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 正确(填序号)。解析:由于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

20、氧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过氧化钠,故是全部变质,故猜想正确。答案:(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解析: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答案:碳酸钠(3)请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原样品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简写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解析:原固体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需要先除去碳酸钠,然后使用酚配试液检验。答案: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想上层清液中加 入酚配试液,溶液变

21、红则含有氢氧化钠。2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Ci5也Q)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请计算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直接写出结果)解析:青蒿素中碳、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 15): (1X22): (16X5)=90 : 11 : 40。答案: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 11: 4025 .高温力段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 10t贝壳力段烧 后质量减少了 2.2t ,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t设制得生石灰的质量为 x古

22、洱CaCO CaO+CO5644x2.2t:5644tIx -2. 2tx=2.8t答案: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 2.8t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 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 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 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

23、 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 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 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 “放一放”, 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

24、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

25、点,就要分清楚x 轴和 y 轴;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三是要活用草稿纸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不过,我们查看这些学生试卷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原来都把试卷当草稿纸,只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得懂。考试时间是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解题速度,这没错, 但很多人的解题速度是靠牺牲解题步骤、审清题意等必要环节之上。就像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不用,要么在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发现。在解题过程后果,我

26、们应该在试卷上列出详细的步骤,不要跳步,需要用到草稿纸的地方一定要用草稿纸。只有认真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假以时日,就能提高解题速度。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只要你把每个会做的题目做对,分数自然就会高。四是学会沉着应对考试无论是谁,面对考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这很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偏偏有的学生会把这些情绪放大,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失眠的负面情况,非常可惜。就像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这也很正常,此时的你更应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 有些题目难免一时会想不出解题思路,千万记住不要钻牛角尖,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考试,特别像中考和高考这样大型的重要考试,一定要相信一点,那就是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定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考试遇到难题,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我们不要急于一时,别总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题目,可以先做一个小题,后面的思路就慢慢理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