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730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古文寓言楚王好细腰,完成要求。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  )皆以一饭为(  ),胁(  )然后带,扶(  )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好:_ 故:_ 皆:_ 带:_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_2. 阅读理解。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2、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死,   ,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3. 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3、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翻译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_先子度其足:_而置之其坐: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文中的 “之” 字解释。而置之其坐(_)至之市(_)而忘操之(_)反归取之(_)何不试之以足(_)4. 文言文赏析。登泰山记(节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余所不至(

4、_) 及既上(_)(_)   日照城郭(_)2译文中的画线句。(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译文:_(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3用自己的话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景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高山流水俞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俞伯牙所念:_(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2翻译下列句子。(1)善

5、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3请说出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什么?_6. 文言文阅读。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原文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给下列画“”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思援弓缴(zhuó jio)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fú fó)若与?3下列句子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6、4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7.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注释):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迷惑失道:迷惑而找不到归途。掘:挖。1解释下面子中

7、加点的词。A春往而冬反( )  B迷惑失道( )  C遂得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译: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译:_3文中故事是成语_的来历,现在比喻_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理解句意,说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8、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_3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选自风俗通义(注释)女娲(w):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始祖神,人面蛇身,有炼石补天、抟泥为人的神力。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剧务:劳作繁忙。暇(xiá):空闲。引:牵,拉。縆(gng):粗绳。1“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向式,你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吗?故富贵者,黄

9、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_2你还知道哪些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3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造出来之后如何?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女娲造人”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_    思援弓缴而射之_为是其智弗若与_    非然也_2翻译:虽与之

10、俱学,弗若之矣。_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11. 文言文阅读。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选自书林纪事)(注释)怀素:唐代大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以:用。足:足够。1“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_;同样,“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_。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_3怀素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

11、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12. 阅读训练。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注释)市:集市。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顾:等到。反:通“返”,返回。彘:猪。适;到、往。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尔”,罢了。欺:欺骗。而:则;就。成教:教育有效果。遂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2、项是( )A.曾子之妻之市 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妻止之曰 止:_(2)曾子欲捕彘杀之 欲:_(3)特与婴儿戏耳 戏:_(4)婴儿非有知也 知:_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1)曾子之妻之市_(2)曾子之妻之市_(3)妻止之曰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_(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_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13、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注释)商鞅(y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令:指变法的命令。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未布:尚未公布。恐:恐怕,担心。乃:于是。募(mù):广泛征求。徙(x):搬,迁移。予:给予,授予。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感到奇怪。辄(zhé):立即,就。明:表明。卒:最终。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商鞅令既具(_)(2)乃立三丈之木(_)(3)辄予五十金(_)(4)卒下令(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民怪之,莫敢徙。_3从本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

14、故事?请写下来。_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病心:心口痛。颦:皱眉头。里:乡里。挈(qiè):带领。去:躲开,避开。颦美:皱着眉头美。1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漂亮) B.坚闭门而不出(牢牢地)C.挈妻子而去之走(跑) D.彼知颦美(她,指丑人)2东施也捂着心口在村中走是因为_。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句话的意思是()A.(她)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

15、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西施为什么美。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4东施效颦之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来?请用“”标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A正面描写B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一写。_15. 文言文阅读。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o暴涨。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ù。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字词解

16、释:尝:_ 甚:_ 秣:_   值:_  潦:_   济:_   覆:_   骇:_2马啮niè盗髻jì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自午及薄暮,已酩mng酊dng醉矣。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ú庸,吾尚可乘马返家。”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5 方俯身执缰,马遽jù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字词解释:延:_

17、60; 薄:_酩酊:_  毋庸: _ 尚: _   骤:_ 未几: _  赞: _方:_  俯:_   遽:_ 髻:_乃:_ 纵:_3“的卢”救主1 刘备屯兵樊fán城,时荆j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ào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yáng如厕,潜遁去。3 其所乘马名“的dì卢”。备骑“的卢”走堕duò城西檀tán溪水

18、,溺不能出。4 备亟jí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ng三丈,遂得以过水。字词解释:屯:_ 延:_ 因:_   佯:_  如:_   遁:_   堕:_   亟:_  踊:_4越人道上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sì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ch越人曰:“尔饮yìn食sì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niè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huàn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字词解释:掉:_  引:_ 俱:_  粱: _ 倨: _   啖:_ 已:_  与:_啮:_  领:_ 豢:_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