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764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词的作者是_代的_。“西江月”是_,“夜行黄沙道中”是_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 、_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3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这首词

2、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2. 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3.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

3、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秋丛:即丛丛的秋菊。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篱:篱笆。1第一句诗中的“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的情态。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4这首诗借菊花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的赞美。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4. 读古诗,完成练习。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

4、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新年都未有芳华”一句中“_”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2这首诗描写了春色如画的美景,表现作者对早春到来的惊喜之情的诗句是:_,_。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比人更等不及,穿树“飞花”作春色。A.比喻 B.拟人 C.夸张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来日:来的时候。绮(q)窗:雕刻花纹的窗户。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1本

5、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的情感。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3本诗中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6. 课外阅读。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

6、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1这是一首()。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

7、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_7.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玉壶:比喻明月。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蛾儿、雪柳、黄金缕:

8、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等。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吹落,星

9、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8. 读古诗浪淘沙,完成要求。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诗中“九曲”的意思是_“自天涯”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行大意是_。2诗中“直

10、上”的意思是_“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是这样的_。3诗中直接描写景物的是第_、_句,展开奇丽想象的是第_、_句。表达了诗人对_式生活的_之情。9. 课内阅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吟”是_的意思。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志

11、”是_。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_10.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A. 圆圆的月亮。 B. 新月。2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越中山色镜中看。()A. 越过中间。 B. 周代诸侯国名。3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三日桃花雨。()A. 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B. 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4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1)一弯

12、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_(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_5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13、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具”的意思是_。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聊_,聊_。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_。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将古诗补充完整。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

14、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第三句的“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13. 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词语。护田:_。 送青来:_。2判断对错。后两句诗采用了

15、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14. 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_,_,_。_,_。_。_?_!_。1默写古诗。2苏轼是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他写的哲理诗_有两句_,_。常用来说明 “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 “浣溪沙”是_。这首词还有“序”,是:_,_,_。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

16、_,景色_,_;下片既以形象的_,又即景抒概中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的人生态度,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15. 古诗阅读。回乡偶书贺知章_,乡音无改鬓毛衰。_,笑问客从何处来。1把古诗补充完整。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a回到家乡  b路过家乡)时写的。3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和不变“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