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30780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题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解释词语少女:_  故:_  溺:_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_4精卫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_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上两个。_2.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匡(kuàng)街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i)  ,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本文选自西京杂记,区街:西汉经学家。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

2、和(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3. 阅读与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zhun 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注释)选自淮南子·天文训。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后裔。维;绳子。绝;断。焉;这,这里。潦:路上的流水、积水。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1)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颛顼失败了。(_)(2)不周山把支撑着天的柱子撞折了。(_)(3)因为天倾向西北,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_)(4)因为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了。(_)2共工触山反映了古代人民( )的愿望。A.争做帝王 B.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C.改变宇宙 D.改变土地3下列对共工的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B.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C.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有勇无谋,性格暴躁,偏激任性,破坏环境4在我读过的神话故事里也有像共工那样个性鲜明

4、的人物,如_中的_和_中的_。5你赞成共工触山吗?为什么?_4. 阅读天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下列句子。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5. 课外阅读。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

5、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A一群儿子B一群孩子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_)A所以B于是C用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2)文彦博:_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_6.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

6、思是: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7.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词语。曰:_故:_ 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8. 文言文阅读。  松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至:到。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

7、一项是(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3想一想,写一写。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可以(_)。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10.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

8、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11.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 ),故为卫精,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1本文选自

9、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12. 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n)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l),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随便,马虎。愈益:愈加,更加。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

10、.书遂大进(书写)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_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13. 古诗小考场。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把诗句补充完整。(2

1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14. 小古文阅读。勿贪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注释)汝(r):你。矣(y):了。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C.瓶口 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5. 阅读短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注释:两不相下:不相上下。 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逐:追。1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1)耸毛竖尾。(_)(2)白猫走入室。(_)2哪只猫输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