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41910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

2、个成语来起个题目。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的品质。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_2.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猫  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斗于屋上(_)     黄猫奋起逐之(_)白猫走入室中(_)   不敢复出(_)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请用“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这篇文

3、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猫,另一只是(_)猫。它们在(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两不相下。结果(_)猫败而(_)猫胜。3.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

4、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_)昼夜忘寝食(_)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

5、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_4.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 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注释: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屈盘:曲折盘结。至:到

6、。息:休息。鸮(xio):鸱鸮(ch),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感:感悟。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_5. 阅读文言文。滥竽充数(节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

7、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充数:凑数。说:通“说”,喜欢。廪食(l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A. 命令,派 B. 出使 C. 假使 D. 使者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A. 善,好 B. 友好 C. 喜欢,喜爱 D. 很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A. 因为南郭先生聪明。B. 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C. 

8、;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6. 课外类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chng chèn)物以载之,则校(xiào jiào)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群下:部下,下属。校:比较。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时孙权曾致巨象”这句话中“致”的意思是(   )A.送给。 B.到来。 C

9、.精密。3文中哪句话赞美了曹冲虽年幼却聪明过人?用“”画出相关语句。4曹冲想出来的称象的好办法是什么?请你将其描述出来。_5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_7.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词语。曰:_故:_ 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8.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少女:_故:_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

10、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_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_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开天地的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任写一个即可)9.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过是溪(_)A这B正确C名字叫“是”(2)太白感其意(_)A被她的意志感动B明白了她的意思C感谢她的语意(3)还卒业(_)A还是结束了学习B回去完成了学业C还是完成了学业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2)李

11、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10.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2从“_”和“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1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12、; C.堙   D.少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2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   ”的句子。_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13、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12.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

14、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的描写的。一是形状,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二是动作,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三是颜色,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13. 阅读乐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róng  rng)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5、。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3)诸儿竞走取之。译文: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4. 课外类文阅读。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选自淮南子·览冥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羿请不死之药   

16、常斫之学仙有过   过故人庄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2嫦娥为什么变成了“蟾蜍”?_3“下有一人”指的是_。4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   ”画出来。5仿照“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介绍一下自己吧!_15.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_)(2)取之,信然。(_) (3)诸儿竞走取之。(_)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取之,信然。_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