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8956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千米的认识导学案(2)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的实践与探究6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B620万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分层次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开展与推广。为什么要开展与推广分层次教学呢?因为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调查发现:1、课堂上听不懂致使不能掌握所学内容的学生约占20%30%;2、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课堂安排不当而造成学生学习时间浪费的约占30%40%;3、课堂听课注意力集中在20分钟以下的学生约占16%,能稳定在35分钟以上的占12%,学生平均听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分钟

2、。因此,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潜在能力,学习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开发学生潜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类别学会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做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巴班斯基的理论。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

3、就是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脑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层次目标的体现既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捧,为分层次教学掌舵导航,又能使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水到渠成。 如: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层次目标: 优等生:熟练掌握课本所有内容,联

4、系生活实际,发现数学规律及数学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涉猎奥数的相关内容。 中等生:基本掌握课本所有内容,对重要的算法、算理要求熟练掌握。 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算法、算理,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笔算、估算等,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简易方程的求解等。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困难。 说明:学困生一直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如何有效地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成了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教学总体目标分层后,学困生松了一口气,感觉无形的压力没有了。压力没有了,自信增强了;自信增强了,学习兴趣就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自然而然就进步了。优等生在层次目标的号召与激励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格

5、外高,主动探究,锐意进取。而中等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积极向优等生进发的劲头十足。总之,一群活生生的学生,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课堂。 二、教学方法体现层次性。 实施“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层次性的最好体现。关注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类达标,学有所得。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把分层施教的基本模式规归纳为:“合”(铺垫准备、情境诱发)“分”(自主选择、明确目标)“分合”(分层练习、反思质疑)“合”(归纳整理、课堂小结)。 现以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植树节到了,我们去植树吧!(激发学习兴趣,潜

6、移默化环保意识) 生:好!(学生异口同声,跃跃欲试。) 师:现在有三条路:20米,200米,2000米,都是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两头都要种,你能算出三条路上各种几棵树吗?会算几条路就算几条路吧!(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自信) (生开始操作:有的画图,有的直接计算) 师观察所知:学困生选择20米的路,或画图,或计算,结果都做对了;中等生先选择了20米的路,后又算出了200米的路所种棵数,但对2000米有所畏惧,不敢尝试;优等生先选择了20米和200米的路,通过计算,发现了规律,又按规律验证了2000米的路也有此规律。如此,优等生脚踏实地,由浅入深地解决了难题。 反馈:学困生:我选择了

7、20米的路,通过画图,得出可种3棵树。 中等生:按这种种法,200米的路可种21棵。 优等生:我发现了20米和200米的规律,2000米的路可种201棵。 反思: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质疑探究) 优等生:我发现两头都种的时候,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案例说明: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不同方法,体现层次性教学,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二:量出有关数据,求阴影部分的圆形的面积。(见下图) (一)提出层次目标要求: 1、学困生用一种方法求出图形面积。即:分别量出二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直接运用公式计算。 2、中等生

8、用两种方法求出图形面积。 3、优等生用多种方法求出图形面积。 (二)明确目标,分层练习操作。 1、学困生有公式可依,解题时有的放矢,较轻松地完成任务。 2、中等生在依据公式计算的解法上,经过分析,找到了第二种解题方法,即: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梯形的面积,完成任务。 3、优等生在利用常规方法解题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采用了刈补的解题思路,即:把ACE与FDB合并成一个三角形,在完成了任务的同时,优等生发现了刈补法最简便。 (三)案例说明 同一例题,要求学困生掌握一种解法;要求中等生掌握不止一种解法;要求优等生掌握多种解法,并比较解法的优劣,寻求最佳解法,学会总结解题规律。结果,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9、因为,学困生找回了自信,中等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集思广益。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效与体会 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分层次教学法给学生创设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与关怀。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效不容置疑。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学困生不再拖欠作业;中等生增强了竞争意识;优等生勇攀高峰,攻克难题。总而言之,这一教学法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地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将分层次教学法一直进行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