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9002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我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失地农民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出现的新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生产生活应当得到妥善的安排,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当得到有效的维护。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其就业和社保等问题仍然是难点和关键。为此,我们对全市失地农民安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如何切实有效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我市征地拆迁安置基本情况对失地农民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2、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按政策安置绝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确保了征地补偿费、人员安置费全部足额到位,农房拆迁、城镇拆迁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低保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全员覆盖,提高了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率,保持了社会政治的稳定。特别是川委发20xx1号、20xx12号文件下发后,全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标准,着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解决长远生计,使失地农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调查,1999年以来,全市共征地764.1公顷(11461.19亩),安置农转非人员22529人,安置住房846657.5平方米。全市未发生因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的群访和恶性事件,保

3、持了社会政治的稳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征地补偿和住房人员安置到位市本级和各地在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拟定“征用土地方案”时,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1999年以来,全市因征地共支付补偿费72274.66万元。目前,市、县两级均没有拖欠、截留土地补偿费的情况。同时,我们还积极处理历史拖欠。例如,罗江县自1996年12月建县以来,于19971998年集中统征了县城周边土地,共计2557.5亩,共办理“农转非”人数5854人。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截止20xx年6月底,除已安置和死亡的人员外,尚有5264人一直发放生活费,未予一次性安置。为贯彻省市有关征地补偿安置文件规定,

4、罗江县除财政筹集大量资金外,于20xx年7月又以县城存量国有土地作抵押,贷款5000余万元,一次性将剩余5264人实行货币安置,彻底解决了征地补偿安置遗留问题。我市征地房屋拆迁安置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由征地单位统一建设;二是给被拆迁人划地自建;三是支付货币由被拆迁人购买住房。在城市规划区外的零星征地,一般采取按照村镇规划划地自建的方式安置。在规划区内,则主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修建居民住宅小区的方式。从去年开始,已基本做到了“先安置,后拆迁”,从源头上避免了安置滞后而导致失地无业农民长期过渡的现象。在统建安置房方面,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群众得实惠的优惠政策。例如,在对被拆迁房原住宅按标准

5、给以足额补偿后,无偿提供人均20平方米(独生子女3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以此作为失地无业农民住宅的保底标准,确保失地无业农民的居住标准不低于目前城镇居民的中等居住水平。在统建居民小区时,充分考虑社区管理和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按比例无偿提供部分土地作为社区办公和文化活动场地,受到失地农民欢迎。迄今为止,全市以统建方式安置4722户、396081.49平方米,以自建方式安置1866户、278367平方米,以货币方式安置330户、到位资金1133.887万元。近年来,各地在住房安置方面还进行了传统方式以外的各种有益探索。例如广汉市采取“还房”(拆一还一)方式,先后修建了“和平新区”,“怡苑小区”、“高

6、店居民区”等住宅小区,使540户1743名征地拆迁居民直接受益;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采用“定死房价、拍卖土地、政府回购”的办法统建安置房“青衣江路小区”和“雅河小区”,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失地农民住宅土地使用权性质难以界定的问题;旌阳区对失地无业农民自建住房的,除给予每户20xx元建房补助费以外,不论其拆迁面积多少,还按每人25m2的标准提供免费宅基地。中江县除付给被安置人员经济补偿外,还给被安置人员划地自建经商门面,从1992年至20xx年已划地158.39亩,修建了1886个门面,解决了5000余名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目前,全市还有283户农房拆迁户未安置完毕。其中:市规划区188户拟在青衣

7、江路小区安置,该小区将于春节前竣工;什邡市57户均可在明年五月以前全部安置完毕;中江县38户均属划地自建,宅基地已全部落实,将在年底前全部入住。上述283户居民均按月领取了过渡安置费。(二)全员覆盖低保,积极解决就业从20xx年开始,我市把征地农转非人员全部纳入了城镇低保范围。目前,全市符合低保条件的征地农转非人员8431户、18372人享受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市征地农转非人员总数的25.14%(从1991年至今,全市征地农转非人员共73060人),切实保障了困难农转非人员的基本生活。失地无业农民进入城镇后,普遍存在就业困难问题。为此,我市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政策扶持。20xx年6月,

8、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德委发20xx11号),将失业农民纳入了享受再就业扶持的范围,目前全市已为失地无业农民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466册,失地无业农民凭证享受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失地无业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的可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目前已为231人提供小额贷款369.6万元;鼓励企业吸纳失地无业农民,凡吸纳失地无业农民达到职工人数30%以上的,企业可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鼓励街道和社区组织对外劳务输出,每输出成功一人即按5001000元标准给予输出单位一次性工作补助。二是对失地无业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全市已建立和完善了由60多个再就

9、业培训基地组成的就业再就业培训网络,为失地无业农民开设了家政服务、保安、保洁、缝纫、维修、电工、焊工、微机操作等适用性专业,失地农民可采用多种方式申请并免费享受三次培训。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还先后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班,帮助其增强创业信心和能力,制定创业计划书。迄今为止,全市共培训失地无业农民18600人次,合格率达到90%以上。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举办各种创业培训班15期,培训912人。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两级已支付培训补贴37.80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9.94万元。三是开发就业岗位。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针对失地无业农民的技能特点,开发、收集、储存了一批适合失地农民就业的岗位。如罗江县政府

10、出资开发了300个城市环卫、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旌阳区在街道社区开发了保安、保洁、车辆看护等岗位331个。同时,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专门为失地无业农民召开了多次大型招聘会,仅今年6月旌阳区举办的“送岗位、送服务”大型招聘会,就有806名失地无业农民与用人单位达成了用工协议。通过努力,在全市处于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失地农民中,进行失业登记的有9466人,已实现再就业的达7341人,占登记人数的77.55%,尚未再就业的2125人,实现了在全市范围内无“零就业”户的目标。(三)完善补偿安置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旌阳区提出了对自谋职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划分为五个

11、档次,从不满20周岁到不满40周岁,每5岁一个档次,分别一次性缴费575元、845元、1242元、2682元、3940元,待到享受待遇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上)时,按月享受定额养老金100元;广汉市采取了男性年龄在1850岁的失地农转非人员,可参照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人员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补贴政策,由政府按个人缴费金额的20%给予补贴,对参保人员的补贴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失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可以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全市已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人数5526人,医疗保险人数1449人。其中,旌阳区养老保险249人,广汉市养老保险1983人、医疗保险68人,

12、绵竹市养老保险1932人、医疗保险803人,中江县养老保险1362人、医疗保险578人。市、县两级已支付社保补贴239.31万元。此外,我市还制定了新的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按要求建立了征地调节资金制度。二、存在的问题我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1999年以前个别地方征地补偿不到位,安置欠帐。一些地方征地方案经批准后,未按要求为失地农民办理农转非手续,而是将征地款用于办企业和乡村组公益设施建设,对失地农民采取了调地安置,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例如,某地由此导致现在有1万多名农民耕地在0.2亩以下;某地村组将征地费用于办企业、发放生活费、修路、代农民缴纳农业税费等

13、,目前征地费所剩无几,致使20xx多名农转非人员未予安置;一些乡(镇)过去征用的土地还拖欠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款。二是部分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观念陈旧,依赖性强。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为失地农民搭建就业平台,开辟就业门路,提供就业岗位,创造条件实现再就业。但失地农民就业意识差,不愿到劳动市场去参与就业竞争;一些已安排到就业岗位的人员拈轻怕重,经常旷工。例如:某县一面粉厂包吃包住每月给500多元工资,农转非人员不愿去,动员其到新疆捡棉花也不去;某电子厂计划招收800名员工,经过动员仅有200多农转非人员报名。三是对政策宣传解释不够、群众对政策理解不够导致上访和建设项目用地进场难。

14、四是有关部门失地农民拆迁安置的基础工作较薄弱,统计数据不够准确、档案资料不够健全。五是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强烈愿望和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工作,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和下一个五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建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

15、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安定民心的基础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妥善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应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严重损害群众合法利益导致发生恶性事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二)认真清理,摸清底数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做好失地无业农民拆迁安置的

16、基础工作,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情况、包括再就业情况进行认真清理,进一步摸清底数,建立健全档案资料。有条件的应实行计算机管理。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条对照检查,查找问题,找准差距,落实措施。(三)下大力气解决好拆迁补偿安置遗留问题1、做好人员安置。一是对尚未作一次性安置、目前仍在发放生活费的失地农民,应在短期内全部解决一次性安置问题。二是1999年以前征地补偿费低于规定补偿标准的,须按标准补足。三是乡镇政府有借用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的,应有计划地退还。另外,对于征地后未按规定办理农转非手续而采取调地安置造成人多地少问题的,各地应积极研究,妥善处理,要坚决杜绝新征建

17、设用地发生类似问题。2、做好住房安置。要按照“对等略好”、“先补偿安置、后实施拆迁”的原则,切实搞好农转非居民的住房安置工作。对已征土地,两年内必须解决农转非居民的住房问题。对已实施拆迁的,在未安置新房或未发放安置费的过渡期间,要按规定发放过渡费。对未实施拆迁的,首先要清查有无危房,对被鉴定为危房的,无论是否用地,征地单位都必须及时进行拆迁;需维护修缮的,征地单位应支付房屋维护修缮费,维护修缮费标准和发放方式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实行统建房安置的,征地单位必须落实规划设计、选址和资金,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修建。实行货币安置的,征地单位必须在年底前兑现安置费。实行划地自建的,征地单位必须在年底前落实地

18、块,划地到户。今后,除圈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外,城市规划区内不宜再采取“划地自建”方式安置住房。(四)努力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加大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德委发20xx11号)精神的力度,加强对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情况的统计调查,及时为有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农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各级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他们的再就业意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各地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想方设法帮助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用地

19、单位应将不需要专门技能的劳动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五)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将失地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研究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的具体实施措施。二是加强对政府土地收益、征地调节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建立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四是对符合条件的征地农转非居民,继续落实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化解矛盾一方面,各地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征用补偿、安置以及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赔偿标准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增加工作透明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化解矛盾,降低上访量。另一方面,对于“钉子户”问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

20、思想教育和有关政策的解释工作,按照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关于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金融部门上门催款,建筑队封锁校门、村门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离任干部为了达到解决自己经手借贷债务问题的目的,不择手段强行霸占财物。乡村债务已成为乡村两级组织的沉重包袱,不但影响了乡村两级正常的工作运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使一大批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由此引发的各种纠纷居高不下,且金额大、人数多、言行偏激,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乡、村不良债务大多产生20xx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之前,主要是乡政府、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发展

21、社会公益事业、兴办企业或完成各种税费任务向社会经济组织或公民个人借贷,由此发生的债务与债权关系。根据调查不良债务,乡本级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2万元。第一,负债面广,公共债务多由个人所借。乡村两级向金融机构、私人或农村合作社借贷逐年增加。以个人名义借贷,涉及乡级政府干部50多人,个别村领导到一般同志人人都有借款债务,共涉及村干部215人。如最多的借贷20万元,最少的借贷0.1万元。第二,债务数额大,逾期债务多。统计资料表明,乡负债266万元,村级负债52万元这些债务,绝大部分逾期未还,至少已拖欠5年以上。第三,借贷方式不规范,资金占用费高。乡村债务资金来源于民间、农村基金会和国家金融机构

22、,其中私人借贷最多,且借贷方式不规范。小额的借据只是写个条子,即使是大额借据内容也不齐全,但大多挂在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帐上。第四,债务用途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等各种硬性任务不得不高息举债,靠借贷完成任务,这样造成了“县把缺口留给乡、乡把缺口留给村”的现象。按任务应收的税费又收不上来,从而造成乡村经济困难,乡村干部正常工资、补贴、办公费、招待费及会议费用兑现不了,借新还旧债,负债运转,日子难以为继。第五,征收困难,由于受到天灾人祸造成减产减收的农户、土地纠纷、举家外出务工,造成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军属优抚对象不宜收缴,

23、个别钉子户、恶势力长期抗税,干部不敢收缴,使陈欠量逐年增加。乡村两级为了保任务,这样就长久导致乡村两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维持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另外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及农村孤寡老人户他们不缴交任务,年底还须政府发放困难救济。第六,超越乡村财力负担,大规模建设形成债务。如岗村为搞“普九”达标建设,标准高、投资大,在建教学楼过程中,先后投资30多万元,其中群众集资不足2万元,差额近28万元完全靠借贷解决。楼村于1999年修大桥,先后投资40万元,在群众中仅集资3万元,缺空的37万元靠借贷解决。第七,实行分税制后,乡镇财政按照“超收自留、短收自补、各项增支自行消化”的办法。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

24、政入不敷出,加上供养人员多,负担越来越重。第八,税改后上级拨付各村转移支付,大部分用于还债,有的干部,应付日常性开支、逢年过节发工资等还要继续垫付。第九,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农民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收入大大提高,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但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收各种陈欠,又暂不收“一事一议”,从而使不良债务问题演变成一个易于引发各种纠纷和社会矛盾。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陈欠面广、人员变动大、债务总额数量高等复杂原因,化解的难度越来越大。怎样使乡村干部能卸下重负,轻装前进,以达到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先清理,后处理,谁借款

25、,谁还债;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的原则,在摸底分类的基础上落实债权债务,明确归还期限。第二,有些问题是由于国家政策因素造成的,市、县无法解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予以“豁免”或“挂帐”。第三,树立“减债就是政绩”的观念,对乡镇财政建立强有力的消赤减债约束机制。坚决制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各种达标创建,建立新增债务报告核准制度。同时,要广开财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闲置资产,以资产收益或变现收入消赤减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第四,着力推进财政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要更新理财观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解决管理松散,支出缺乏预算约束,缺乏监督,随意性强,机关运行成本

26、大,人为加重了乡村负担。第五,加强“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了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能够较好地杜绝不合理支出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第六,取消农业税、特产税,这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兄弟的关怀。但我们认为,农业税尾欠还有要继续追收,即使追收尾欠会增加乡村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应对欠税户采取统一通过法院或专门机构起诉,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收。通过追收尾欠,以正法纪,得民心,让已缴税户 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报告*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报告我县初始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起于1994年7月,1994年12月完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27、这些成果在土地登记发证、权属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满足当前我县经济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需要,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xx年4月开展了县城区约9.2平方公里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在省厅大力支持下,在四十多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于今年4月20日完成了阶段性重要工作,并已向省厅申请进行验收。回顾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做好“六项”工作,夯实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基础。接到省厅通知后,我局主要领导就主持召开了

28、相关科室部门参加的会议,听取了地籍股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基本思路,并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了讨论、研究。按照通知和相关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迅速行动,认真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保证“六到位”,夯实工作基础。(一)成立组织和机构,保证组织领导到位。为保证我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工作部署、经费落实等工作。并在地籍股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并做好了各项物资、资料的准备工作。(二)组织人员培训,保证工作队伍到位。为保证我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成果质量,我局抽调各科室业

29、务骨干成立了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组,具体负责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技术问题的研讨等。对工作人员提出“人人能干事、人人会干事、人人干成事、人人不出事”的基本素质要求,一方面组织5名同志参加了省厅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学习,另一方面还对所有参与更新调查的人员进行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和土地登记规则再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了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基本知识、基本法规及具体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熟悉了相关表格的填写,使全体工作人员对此次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办公室还不定期的组织工作研讨,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权属争议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三)做好宣传发动,保证思想,认识到位

30、。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情况复杂,且政策性、技术性强,任务艰巨。为此,我们通过公告、报纸及电视等形式对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了群众对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认识。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制定工作计划,保证工作部署到位。为确保该项工作正常运转,我局在省厅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实施方案和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实施方案、*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设计方案、日程安排等,对每个阶段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整个工作做到有条不

31、紊地展开。(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工作经费到位。经费是此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开展。在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由于县领导对这项工作不了解,一直认为费用太多,县财政经费紧张。为了保证经费的及时落实到位,我局一把手和主管局长都多次到县政府向县领导汇报,阐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先征得县领导同意后,又多次与财政局领导进行协调,才使此项经费全部落实到位,为顺利开展该项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六)公开招标技术服务合作队伍,确保技术服务到位。按照省厅要求,我局对*县地籍测量项目(不含权属调查和建库)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了。20xx年5月,我局

32、和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签定合同,由他们来完成外业技术工作.二、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开展工作。*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是豫西边陲贫困县。地理座标为东径1110111105,北纬34013405。成带状,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2公里,海拔高度在570米左右。其中老城区属于居民、商业密集区,面积约3.5平方米。老城区街巷狭窄、弯曲。全县共有1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53个行政村,37万口人。1994年开展第一次城镇地籍调查工作,面积约5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建成区面积也剧增,原有地籍数据资料也发生巨大变化,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的这一实际情况,20xx年开展本次更新调查工作,为保证做好此次

33、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做了如下科学安排:(一)科学划定更新调查的范围。本次地籍更新调查的工作范围为*县城区,具体范围是:东至东明镇石龙头村,西至东明镇张麻村,南至洛河南岸覆盖文峪乡南窑村王村部分地区,北至北坡根,面积约9.2平方公里。(二)科学划定工作区域。为了便于工作,我县县城划分为四个工作区: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和北城区。我们把抽调的40余名工作人员分成四个调查工作队,每个工作队负责一区,每个工作队又分若干调查组,分区包片,定人定责,限时完成。技术工作组成员每人具体负责一个区的工作,监督检查各工作队和工作组的日常工作。(三)科学确定权属调查、核查方法在权属调查核查中,我们首先从内业工作开始

34、。从地籍档案库中提取并打印原有94年的地籍图,作为本次更新调查的工作底图,按街道分发给各工作队。各工作队和作业小组再根据自己承担的调查区域和街道范围,从原有的地籍档案中查阅每一宗地籍档案,逐宗复印土地权属资料,逐宗抄录土地利用现状资料,逐宗填写“城镇地籍调查表”。然后,各作业小组把复印、抄录、填写的宗地权属位置、权属界址与工作底图相对照,逐一核实、逐一校对、逐一标注。最后到现场实地标注界址点。在现场标注界址点时,我们遇到了两种情况:1、实地与档案一致。界址点在明显的地物上(房屋角、围墙角、栅栏角),我们就用喷涂的办法把界址点标注出来;界址点在实地不明显的,我们依据原地籍库中的权属界线及坐标进行

35、回放,在实地打钢钉,标注出界址点。2、实地与档案不一致时。我们根据情况通知权属单位及四邻到现场说明情况,有正当理由的,重新指界,补地籍调查表,按现状进行调查,标注界址点;无正当理由,仍按照原来的界址进行调查,多占用的土地,按违法用地处理,移交土地监察大队进行处理,决不能使违法用地通过更新调查合法化。(四)科学选择成图方法。根据省厅要求及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先进的全野外数字测图技术进行数字综合地籍图测绘。我县区1:500解析地籍图,其它建制镇所在地选择解析法测制地籍图。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均按照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测绘。测量协作单位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外业工作队到现场对界址点实地测

36、绘,解算出界址点坐标,利用全解析法,将每一个界址点的坐标展绘到已完成的线划平面图上,绘出权属界址线,形成地籍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共完成一、二级导线加密控制点154个,图根控制点746个,完成点之记154个,测量界址点13366个,完成1:500地籍分幅图190幅,实测宗地5301宗,街坊地籍图33幅。三、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本次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范围为县城区内的全部土地,通过一年来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摸清了城区范围内的存量建设用地情况。*县在多年来的建设中,土地利用方式经历了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一是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把一些低效使用的土地通过市场配置提高其

37、土地利用率;二是通过对土地供地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经营性用地严格依照部11号令有关规定,实施招拍挂。对非经营性用地协议出让时,严格依照控制指标要求实施供地。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好土地“闸门”,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供应土地。四、精心设计,制定技术方案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专家并结合省厅下发的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方案。主要任务是全面进行*县城区约9.2平方公里范围内权属调查或核查任务,为完善土地利用情况提供详实的测绘成果资料。权属调查、核查主要以现状为准,结合我局目前使用的权属数据库资料进行全面排查,不留不漏,做到

38、实地与图件一致;地籍测量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为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地籍基础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准备;主要技术路线是采用先进的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技术,施测界址点和其它地籍要素,为建立*县地籍调查基础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五、几点体会(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是做好调查工作的前提。各级领导对开展城镇更新调查工作是否重视是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主管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保证。在省厅及市局布置安排此项工作后,我局领导自始至终都关注着此项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局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我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对我县顺利开展此项工作起

39、到了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点上:一是经费筹措。由于我县地处豫西边陲,是国家级贫困县,经费极其紧张,但局领导多次向县政府领导汇报,阐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之后,又多次与财政局领导进行协调,才使此项经费全部落实到位,为顺利开展该项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局本身投入。我局领导在工作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其它开支,对我局抽调人员的交通费用、补助及复印的档案资料和制作各种表格及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等费用及时开支。确保了权属调查的专项费用。(二)职责分明、信息畅通是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关键。我县整个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主要的组织机构有领导小组、技术组、工作组(工作队)及协

40、作单位工作队。各组(队)均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工明确。技术组具体负责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技术问题的研讨等技术工作,工作组主要负责宗地的权属调查,及土地利用情况的核查等工作;协作单位主要负责地籍控制的测量、数字地籍图的制作、数据库建设等。各单位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及时发现问题并反映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回复。这样,既减少可能出现的返工,同时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作的质量。(三)措施得力,奖罚分明是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量化管理,责任到组、到人,每月进行总结考核,充分调动了每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

41、展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进行调整,对异议较大的问题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统一口径,加快进度,保证工作质量;三是高度重视质量检查验收,专门抽出一名业务精通的统计员,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四是严格执行“三查”制度,保证工作质量。做到调查工作自查率100%、组内互查率100%、技术组抽查率30%;五是对各项工作组实行定补和奖励制度,定补为每人每天10元。不能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的要通报批评。由于实行了奖罚制度,各区工作队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权属调查任务。(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顺利完成该项工作的关键由于近年来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给调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办公室专门邀请长期

42、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同志成立了技术顾问组,对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讨论、研究,迅速解决落实,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六、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由于我县初始地籍调查开展工作较早,县城区发展较快,用地单位也不积极申请变更登记,造成实地与档案差异较大,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实地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宗地,如因规划道路把原宗地分开的、因原来征地时的地物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宗地图又与现状差别很大,对此我们均以现状为准重新调查,书面通知权属单位重新进行土地变更登记。(2)、实地建筑物变化较大,新建筑物又压盖原界址线,形成实地与现状不一致,但又没完善变更手续,我们一般视为违法建筑,仍以档案登记为依

43、据,不进行变更登记。(3)、成片的、大面积拆迁的宗地,因部分还未办理变更用地手续,此次我们在地籍图上保留原权属单位。(4)、调查中发现了较多无主房屋、无主地块、闲置的土地,我们也逐个调查,并进行实地测量,绘制宗地草图,按后备土地资源暂时储存。通过此次城镇更新调查,摸清了我县城区国有土地的现状,为我县的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我们也感到要想搞好此项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定困难,根据我们实际工作体会,提出如下建议:1、在规程中应明确以最新的测绘图件为工作底图进行街道、街坊的具体划分,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应同步进行等。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2、在项目经费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协调,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政府及时拨付经费,确保此项工作及将要开始的第二轮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顺利开展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经过40余名同志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较圆满完成了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发挥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成果的作用,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县土地管理局二七年十二月十日 25 /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