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90166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实际,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2、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3、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的作用。】

4、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

5、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计算

6、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2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

7、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 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 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 由小组

8、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21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 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

9、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 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 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 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

10、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 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3 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教材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第一题人造卫

11、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思维引导: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 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14×21的积比2021多比2500少) 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 2.引导用其他方法计算。(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12、把21看作20加1 把21看作7乘3 114×21 114×21 =114×(20+1) =114×(7×3) =114×20+114×1 =114×7×3 =2280+114 =798×3 =2394 =2394 把114分成100、10和4 用表格计算 114×2 =(100+10+4)×21 =100×21+10×21+4×21 =2394 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 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14×21 算理:乘得的数字

13、该怎样对齐?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课本34页试一试 54×312 列竖式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312×54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7×210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三、反馈练习,强化理解 1.填空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位对齐。 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如

14、果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括号里能填几? 600×( )1201200×( )801 2.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计算280×50,积末尾有( )个0。 A.2 B.1 C.3 D.4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 )。 A.三位数B. 四位数 C.五位数D.不能确定 672×53=( ) A.670×53×2×53 B.672×50+672×3C.600×53×72×53 3、竖式

15、计算。课本34页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口述算法,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 4、森林医生。课本34页练一练第二题(通过改错,强调易错注意问题。) 四、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1.列竖式计算。 386×15 407×28540×3062×204 2.应用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140×80列竖式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添上几个0。 五、作业 1.课本34页第3题 2.课本34页第4题 四年级数学的课堂优质

16、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这些算式中,小

17、括号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办?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比较360÷(12+6)×5 和 360÷【(12+6)×5】的计算过程 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6、总结运算顺序( 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

18、(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四年级

19、数学的课堂优质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观图,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 2、在直观计算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重点、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利用准备的材料,用折一折、分一分、再画一画的方法,表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除了刚才的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 3、刚才找到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同分母) 二、自主探究。 1、看了图中的分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及时板书) 3、揭题。 4、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的两个例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直接计算。 四、延伸练习。 1、一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2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2、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3、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五、课堂检测。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后感)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来是分2课时进行教学的,加法一课,减法一课,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我尝试把两课合并成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