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903878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长三年级上册易错题带答案 14 米,宽 8 米。( 1 )技术员叔叔想把它用栅栏围上,防止小鸡进去破坏。一共要围多少米栅栏?( 2 )收获了,平均每平方米收了8 千克水果,这块试验田一共收了多少千克水果?2、 三人赛跑,甲不是第一,乙不是最后,丙的前面只有一人。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第 一名的是 ( ) 。3、 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早上,妈妈去 450 ( )远的早市买菜,买了 1500 ()的牛肉和一些蔬菜。回来的路上,又买了一个雨伞,这个雨伞可真不小,打开快有参考答案:1 、( 1 )( 14+8 ) 2=44 (米)1 ( )了。( 2 ) 14 ×8=11

2、2 (平方米)8 ×112=896 (千克)2 、乙。(先确定丙是第二;再研究,乙不是最后,也不可能是第二了,只能是第一)3 、米 克平方米三 年 级 下 册 易 错 题 带 答 案【易错 1 】 合理计算经过的天数(1) 小丽学校 2015 年的寒假从 2 月 3 日开始 , 到 2 月最后一天结束 , 寒假一共有 ( ) 天。(2) 小林参加军训活动,从 8 月 27 日开始,到 9 月 5 日结束,军训了( ) 天。【问诊】 首先要注意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然后看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建议可以用列举天数的方式解答。本题的具体解答如下:(1 )首先确定 2

3、 月有多少天,因为 2015 是平年,所以 2 月有 28 天,所以从 2 月 3 日开始到 2 月 28 日结束,一共经过: 28 3 1 26 (天)(2 )首先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时间是跨月份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应该分两段时间来计算:8 月 27 日到 8 月 31 日(因为 8 月有 31 天)一共有 31 27 15(天)、 9 月 1 日到 9 月 5 日一共有 5 1 1 5 天。所以一共军训了 10 天【易错 2 】 求经过的时间李叔叔上夜班,他晚上 8 时 30 分上班,第二天早上 6 时下班。他夜班要工作多长 时间?【问诊】 这题考察的是对计时法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计时

4、法”和“ 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其次,对于求这种跨度不是一天的经过时间,建议把时间分两段进行计算。因为 24 时计时法中,一天的 0 时同时是前一天的 24 时,所以以 0 时为界,前面为一段,后面为一段。在本题中,为了计算方便,先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 24 计时法:晚上 8 时 30 分是 20 时 30 分、早上 6 时是 6 时,所以两段时间是 20 时 30 分 24 时、 0 时( 24 时) 6 时,分别计算时间: 24 :0020:30 3(时) 30 (分)、 6:00 0:00 6(时)、 6 小时 3 小时 30 分 9 小 时 30 分。【练习】我每天早上 9:00 上

5、班,下午 5:00 下班,中午休息 1 小时,我一天工作几 小时?【易错 3 】 右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的( )。A、 周长和面积都相等B、 周长和面积不相等C、 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D、 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问诊】 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或物体)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指的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的大小。所以我们来看甲、乙的面积,很明显甲的面比乙的面大,所以甲乙的面积不相等;再来看周长,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二者 都是由分别相等的两条边和一条公共边组成的,所以周长相等。【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B 甲、乙的面积相等

6、,但甲的周长大C 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易错 4 】 填表题【问诊】 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比较常见的,这一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了。首先,既有周长的计算,也有面积的计算,而这正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其次,关于边的条件,有的用同一单位表示,有的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所以一定要仔细读题,看清单位是不是统一,如果不统一,第一步就是要统一单位。此外,还考察了学生 对面积、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给你周长,让你求边长。建议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按以下的步骤解题:(1) 统一单位。比如长 6dm ,宽 3cm 的长方形,你要统一成长 60cm ,宽 3cm 的长方形;(2) 确定所求。如果是求面积,要调用面

7、积公式;如果是求周长,调用周长公式; 如果给出正方形周长,求边长,调用公式:边长 = 正方形周长÷ 4 ;(3) 套用公式,列式计算。(4) 检查得数是否有单位。单位要匹配,周长对应周长单位,面积对应面积单位。【练习】( 1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36 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2 )求一个面积为 49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易错 5 】 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 8 元、 15 元、 24 元;有两种笔记本,价 格分别是 6 元、 9 元。小亮带 100 元去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1) 买 1 支钢笔和 3 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2) 买 1 支钢笔和 1

8、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问诊】 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要用”是指买价钱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钱, “最 多(少)找回”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所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 1 )买 1 支钢笔和 3 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最高的物品,也就是 1 支 24 元的钢笔和3 个 9 元的笔记本,列式为: 24 3×9=51 (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问题“( 2 )买 1 支钢笔

9、和 1 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笔记本,列式为: 8 6 14 (元) 100 14 86 (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易错 6 】【问诊】 没有真正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看到题目中的数字就列算式,根本不看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一部分同学计算出错,致使最终结 果出错。建议:刚开始做题时,可以在练习本上适当地写一下等量关系式,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再列式计算。从问题出发,找出条件中相应的数学 信息,利用数学信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练习】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10、【易错 7 】 商店中一件上衣 76 元,一件连衣裙 22 元,一顶帽子 8 元。 (1 )买 4 条连衣裙比买 1 件上衣多花多少元?(2) 连衣裙和帽子各买 4 件, 150 元够吗?(3) 买 4 条连衣裙的钱,如果买帽子,能买几顶帽子?【问诊】 没有读懂题意,没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在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时,忘记加上括号。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对小括号作用的认识以及敏感性。可以让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 保障问题能够

11、正确解决。【练习】面包每袋 3 元,饼干每盒 9 元,买 3 袋面包和 1 盒饼干,应付多少元?【易错 8 】把 20 个桃子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 ),3 份是这些桃 子的( )。【问诊】 这类题目是考察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很多同学没有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及“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和区别,导致错误。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时,首先要看清楚平均分的总份数是多少,然后再看是取其中的几份。提醒学生“其中 的几份”作分数的分子,“总份数”作分数的分母。【练习】小明有 4 块巧克力,吃了 2 块,他吃了的是原来总数的( )。【易错 9 】一本故事大王 15.6 元,比一本谜语贵 2.8

12、元,一本谜语多 少钱?【问诊】 考察的是小数减法运算。在用竖式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错误:( 1 )相同数位不能对齐;( 2 )当被减位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 前一位借 1 却没有退位;( 3 )整数部分相减得 0 时,没有把 0 落下来。建议: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此外,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先看明白题目给了什么条件,隐藏了什么条件,利用这 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下笔做。【练习】丁丁用一根 4.3 米的竹竿测量一个水塘的深度, 竹竿入泥的部分是 0.3

13、 米, 露出水面的部分是 1.2 米。这个水塘深多少米?【易错 10 】 青青、红红和方方三个小朋友百米赛跑的成绩分别是 12.6 秒、 13.4 秒、 13.3 秒。请问( )跑的最快?【问诊】 解决此题首先你要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赛跑中,用时越少,跑的越快。很多同学搞不清楚这一点,以为时间越大,跑的越快。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后,你还要明白小数如何比较大小。有的同学对小数的认识不够,有的认为小数都比 1 小,有的认为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有关,认为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一定要弄清楚比较小数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当整数部分相 同时,比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就大。【练习】比 1 大,比 1.5 小的小数有( )个?A 100 B.1000 C. 无数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