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39400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 案(十篇)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 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九年级下册邹忌 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 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下面提供多套公开课教案供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 义。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和其在 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

2、实词意义的能力。【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 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 象。【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课时布置】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绩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 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 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战国时齐 威王非常幸运遇到

3、了这样一位贤臣一一邹忌。而这位以雄辩 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 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资料导读1、战国策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 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3、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 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三、引导同学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 间进2、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理解词语在

4、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期年之后词类活用: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一词多义:修: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刍E 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明日,徐公来。四、安排作业1、掌握本节课的要点。2、参照课后练习整体理解课文。第二课

5、时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题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内涵?“讽”,即婉言规劝之意。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王之蔽甚矣! ”3、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邹忌善“讽”,表示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 妙地讽喻齐王。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 先讲自身的切身体会,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身的原 因,然后从自身的生活小事推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 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自身的原因,然后从 自身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 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公开 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 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而且以自身的亲受经历为依 据,推己和人,具有强烈的说服效果。语言委婉、含蓄、娓 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5、讽谏的结果如何?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 者”,终于“战胜于朝廷”。三、课堂小结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 政治,才干使国家强盛起来。四、安排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预习愚公移山。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