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之我见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9858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之我见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之我见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之我见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之我见汇编.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A062元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

2、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初次学习乘法中,如:“儿童乐园”这一课,让学生体会椅子上共坐着多少个小朋友,图上一共有三个椅子,分别坐着一人、两人,三人。学生便很轻松的回答“1+2+3=6(个)”。这时马上接着提问:“那能用乘法解答吗?”如果按加数不同就不能用乘法的原则,当然不用再思考了。但这题比较特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迁移。引导学生说出“让前面的1位

3、女孩坐到后面的椅子上,就是2+2+2=6(个),就可以用乘法列算式为23=6(个)。”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通过“做”,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4、。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个单元,尽量让学生多通过教具、学具,自己动手摆放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做数学。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

5、、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如在“有几块积木”这一课中的“说一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说,我们将在讨论中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我可以横着看,每排7块,有5排,一共35块。”有的学生会说:“我还可以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一共35块。”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四、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