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0119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第八章 人的生殖的发育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难点: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三、教学准备:1、 男、女生殖系统的挂图。2、FLASH: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3、视频文件:(1)精子的形成;(2)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4、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自己是从什么地

2、方出生的?人是怎样形成的?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朗读:书P1页的绪言。讲述:人类只有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才可能真正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提问:课前让大家做了两个访问题(1)人是怎样形成的?(2)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你们对父母的访问结果是什么?富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认同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饶有兴趣地发言。结合已有的认知,说出人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知道自己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述:大家说得很地,人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和卵子

3、的结合预示着新一代生命的诞生,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人体,需经历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问: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以是怎样产生的?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认识一下男女性生殖系统。讲述:男女生殖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生殖器官组成的,在这些生殖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人的生殖过程。观察: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认识生殖系统分别是怎样组成的?说出产生精子和卵子的部位,以及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排出路线。填表: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表。名称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组成产生精子卵子部位排出路线主要器官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小结:对,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都是人的生殖细胞,分泌的激

4、素则可以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播放视频:(1)精子的形成;(2)女性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并用笔在图上画出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线。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填写表格。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回答:因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观看,进一步了解男、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产生精子和卵子的器官以及它们成熟后的排出路线。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布置课后访问:同学们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已经非常了解了,回去以后,再做2个访问,(1)你们的母亲在怀你们时,身体有什么感受?(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阅读:课外阅读“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

5、迹”。第4单元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重点)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重点)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难点: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三、教学准备:1、FLASH:(1)受精过程;(2)胚胎的发育过程。2、视频文件:(1)受精过程;(2)人的胚胎发育。 4、动物精巢的玻片标本、腹部带有卵的雌虾。5、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

6、进行访问:(1)母亲在怀自己时,身体有什么感受?(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观察:动物的精子和卵子。 提问: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为什么?讲述:想看看精子和卵子的样子吗?实验:(1)在显微镜下观看动物精巢的玻片标本。 回答: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齐声回答:想。非常感兴趣。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受精过程节育方式(2)用镊子从雌虾的腹部取少许卵,制成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展示:精子和卵子的图片。 讨论: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特征。 讲述: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精子的形状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呈球

7、形,直径在0.1毫米以上,几乎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出,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播放视频:受精过程。 思考题:(1)精子和卵子在什么地方相遇的?(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小结:睾丸精子受精卵卵巢卵子提出问题:如何有效阻止受精卵的形成?自学:P5页的课本内容,了解常用的节育方式,并能描述出结扎输卵管和结扎输精管的目的。解答:同学们提得问题很好。精子并不会越积越多,它会被人体自然吸收。小结: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能有效的阻碍生殖细胞的结合,能达到计划生育的目的,而且不会影响人的生殖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2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通过观察,直观地发现精子呈蝌蚪形,卵细胞是球状的,较大

8、带着思考题观察“受精过程”。认识到精卵相遇的部位在输卵管;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作用。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受精卵。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课本,注意观察书上提供的图片,尝试描述:结扎输卵管是为了不让精子与卵子相遇,结扎输精管是为了不让精子排出。提出疑问:输精管被结扎了,精子不能排出去,积得越来越多,对身体会不会有害?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胚胎发育 讲述:受精卵一边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一边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就是怀孕。思考题:(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会有“十月怀胎”之说? (4)人是从什么地方

9、分娩出来的? (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补充: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播放视频: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总结:新生命在精卵结合的瞬间就开始了,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再移到母亲的子宫里安家落户,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发育大约需要280天。胎儿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母体是通过胎盘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提问:从现在开始你觉得回家后应该做些什么?带着思考题阅读书上的文字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推举代表发言。(1)精卵结合的瞬间。(2)母体子宫内。(3)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发育大约需要280d,故有“十月怀胎”的说法。(4)阴道。(5)胎盘。认真观

10、看视频。关心、理解、尊重父母,多承担些家务事等。第4单元 第8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 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发育时期的特点,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情感。2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二、教学重点

11、与难点:重点:1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2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特征。难点:1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的突出特征。2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2、 学生准备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照片和长辈的照片。3、 FLASH:(1)人类生长发育过程;(2)人类第二性特征。4、 视频文件:(1)青春期调节;(2)人生长发育的几个时期;(3)人的生长发育;(4)学生青春期心理。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人的生长发育提问:有人说,新的生命是从母体出生时开始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讲述:展示课题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

12、一直到个体发育成熟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指从婴儿出生到发育为成年人这一阶段。小组活动:请大家观看书上图8-7,说出人的生长发育分为几个时期?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带来的照片进行交流,猜猜照片上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想一想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展示:请几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照片,并说出属于哪一个时期。归纳:婴儿期是0-1岁,幼儿期是2-6岁,是上托儿所的年龄;童年期是7-11岁,是上小学阶段;青春期就是你们这个时候,从12-23岁,人体各部分发育成熟后,人的身高和体重达到稳定水平,生殖器官具备了繁殖后代的能力,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提问:

13、除了这四个时期以外,人的一生还有哪些时期?活动:把你带来的家中长辈的照片拿出来,交流一下,分析成年期又可分为 集体回答:不赞成,新的生命应从受精卵开始。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把自己带来的照片进行分类,小组讨论各时期的特点,推举代表上讲台展示。 自告奋勇上讲台展示照片,说出所在发育时期及这个时期的特点。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青春期发育几个阶段。总结:成年期是人一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青年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四五十负以后进入中年阶段,身体代谢速度逐步减慢,有些人身体渐渐发胖。60岁以后进入老年阶段,肌肉萎缩,视力下降,行动迟缓,头发花白。提问:

14、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讲述:同学们步入中学,已告别了童年时代,进入了青春期,身体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生的旅途上既然有成长的喜悦,也有烦恼,而其中的很多都与我们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青春期的变化吧!观察:图8-8,说出男女生的生殖器官发育开始突增的年龄。提问:再仔细观察曲线图,你能发现男、女孩在发育的时间上有什么不一样?小结:说得很对,一般地说,男生从10-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男生比女生要晚两年。观察讨论:表8-1,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发现青春期后还有成年期,可以分为青年期(老师)、中年期(

15、爸爸、妈妈)和老年期(爷爷、奶奶)。 积极发言,要尊老爱幼,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减轻父母的压力,关注长辈的健康。 通过观看曲线图,10岁前,曲线基本是平的,10岁开始,性器官质量明显增加,说明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迅速。 发现男孩性器官发育的年龄比女孩要晚,说明男生的青春期比女生要晚一些。 发现身高突增,生长出现突增高峰(身高、体重、肩宽)。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青春期卫生讲述: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除此外,青春期的功能发育也很显著,肌肉的力量突增,心脏的收缩能力大大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脑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发展,其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因此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

16、展的黄金时期。提问:除了身高、体重的变化外,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讲述:青春期除了性器官的发育外,还出现了第二性征。我们把人出生后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是指除了两性性器官以外的男女两性的特征。提问: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小结: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由于此时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出现了男女第二性征。 讲述:经过了青春期的发育,女生会显得体态丰满,妩媚动人;男生则肌肉发达,英俊潇洒,因此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样年华”。这个时期大家将要迎接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巨变;会发现一个不同于往昔的情感世界和智慧世界;要体验到神秘的性意识的萌

17、动。都能发现表上的第3到7行所描述的发育现象,明白这些属于男女特征性的差异,但难以启齿。回忆上前课内容,说出是第二性征是由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引起的。跟着老师的讲述,对照自己的生活,看有没有相似的体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青春期卫生一段,想一想,男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各自会出现什么生理现象?提问: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当你首次月经或遗精时,是否告诉父母?讲述:平时大家要注意和父母多交流、多沟通,可以把你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父母交流一下,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阅读:对于月经和遗精的内容让学生

18、自学。讲述: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特征既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及性意识的萌动还有。你们觉得应该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提问: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迅速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们用脑的黄金时期,营养尤其重要,我们在饮食卫生上应注意些什么?总结: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对我们以后的生活起决定性作用。青春期的身心健康能够为一生的健康、 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阅读课本,并在书上勾划出遗精和月经现象。多数同学沉默。仔细阅读书本,了解自己身体上已经或将要发生的变化。各抒己见,达成共识:男女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鼓励,要关心爱护女生。营养要全面,不能挑食、

19、偏食。第三节人体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说出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2、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重点: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举例说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特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该系统由什么组

20、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二、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一、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人体全身骨骼模型,请学生介绍这模型有哪些骨骼?哪些肌肉?这些骨骼和肌肉属于哪些系统?该系统有什么功能?学生:观察模型说出骨骼和肌肉的名称,相互讨论说出运动系统的功能活动:请一学生上黑板前做快速下蹲的表演,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个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有什么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统?人体各个系统有什么功能?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当你吃鱼时,不小心被一小根鱼骨卡住了,家人叫你赶快喝醋,你认为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吗?学生:讨论猜测实验:学生4人一组做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

21、系的实验:1、一个烧杯里装食醋,另一个烧杯装10%的稀盐酸,分别把相同大小的鱼骨放进烧杯,观察现象,10分钟后取出,漂洗后,用手触摸,看能否打结。2、用镊子夹起一根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观察颜色变化,用镊子轻 轻敲打煅烧后的骨。教师:请各组代表说出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各组代表积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1、鱼骨放在醋中没有变软,而放在盐酸中却变软了,当被鱼骨卡住喉咙,喝醋行吗?应怎样处理?该实验说明了骨骼含有什么物质? 2、鱼骨能够煅烧,说明骨骼里含有什么物质? 3、这些物质使骨骼有什么样的特性?学生互相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今天大家表现很不错,让我们为取得成功而鼓掌二、

22、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 课后反思:六、练习:课本16页 自我评价 1、2、3 思维拓展板书设计: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人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的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进氧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人体系统 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内分泌系统:具调节功能生殖系统:生殖神经系统:具调节功能二、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有弹性 (能够煅烧)骨的成分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 (能够溶解在稀盐酸中)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探究食物

23、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重点)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难点)技能目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关注人体的营养健康。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各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包装。 2、教师准备:探究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的材料用具。3、FLASH:(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品(3)关注食品的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4、视频文件:人体对食物的需要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引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环

24、境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播放视频:人体对食物的需要。提出问题:食物中有什么?探究: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小探究。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盒装或袋装认真观看,认同人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命,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纷纷议论开来。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食物的包装。以上人为一小组针对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完成对5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调查。全班交流:每小组选派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讨论:(1)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2)这些食物的生产原料是什么?播放FLAS

25、H: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小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想一想: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哪些能为我们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讲述:蛋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需要的有机物。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维生素虽不提供能量,但也很重要。维生素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要从外界摄取的有机物。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步骤1:取12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块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轻地揉挤。观察清水发生的变化,讨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步骤2: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继续放烧杯中揉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并完成书P21表9-1盒装或袋装食物调

26、查表。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本小组的调查表。积极发言,说出食物中一般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证实自己的结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七大类,纤维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集体回答。回答出蛋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以四人为一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清水逐渐变浑浊(白色),讨论后认为是面粉溶解的结果。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原来的面团变成了一种黄白色的胶状物质。联系有关生活经验,思考这种物质是什么? 步骤3:在揉挤的过程中,从纱布内向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的物质。这种白色的物质是淀粉吗?参照书上的图,小组讨论如何设

27、计实验来验证。 步骤4: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种子各一粒,用单面刀片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放在白纸的不同位置上,用镊子的柄部或大拇指挤压。移开种子,观察白纸上出现的现象。比较两种种子被挤压后在白纸上留下的印迹。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分析: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34 讨论: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样多吗?提问: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这样营养物质吗?小游戏: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品。提出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摄入这些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有什么功能? 自学:书上22-23页有关内容。纱布里剩下的黄白色的胶状物质是蛋白质。设计实验:用碘液来检验。滴加碘液后,水变蓝色,说明从纱布渗入水中的是淀粉。花

28、生在白纸上的印迹较透明,是一种油渍,说明花生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重温整个实验过程,填写图表。积极讨论,从实验中体会到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不一样多,如面粉中淀粉含量多,花生中的脂肪含量多。通过小游戏趣味性的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带着问题阅读书上相关内容,并在书上勾划。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结:蛋白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维持人的正常生长发育。糖类也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多余的贮存后起到保温等作用。是我们的备用能源物质。维生素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等。讲述:我们只需少量的维生素,但它是维持身体良好健康所必须的

29、提问:你能说出一些常见的维生素吗? 阅读:维生素的种类及功能,(书P23相关内容)和(书P26课外阅读)。练习:完成连线题。出示:佝偻病、坏血病、夜盲症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播放FLASH: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讲述: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则是人体需要的无机物,它们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小结:水是一种溶剂、运输的媒介、调节体温、排泄废物。无机盐参与人体的 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在书上勾划下重要内容。脱口说出: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通过连线题了解维生素及其缺乏症。 积极思考,利用平时各累的知识进行回答,同学间相互补充。教学内容教

30、师活动学生活动水和无机盐观察实验: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观察:食物中含有无机盐。讨论:种子在酒精灯上燃烧后,剩下的物质是什么?提问:几种重要的无机盐的作用。(钙、铁、碘)出示:便秘的卡通图。提问,如果便秘,怎样调节饮食?讲述:对,这就要依靠我们称之为“第七类营养素”的膳食纤维。小知识:人的肠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所以人无法消化纤维素,它是肠道里匆匆的过客,最终混在食物残渣里,随着粪便一起排出体外。纤维素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

31、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发现干的小麦种子燃烧后成为灰白色的灰。有了前面骨的成分鉴定的知识,脱口而出剩下的物质是无机盐。通过阅读和日常积累的知识,说出钙是强壮的骨骼和牙齿所必需的;铁是制造红血球所需;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能回答出:可以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仔细聆听,开阔知识面。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课时)教案设计课 型新授课 初一(14班)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至第25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情感态

32、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命。教学重点1、 学会做调查记录,尝试归纳、分析信息,得出结论。2、了解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教学难点1、无机盐,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来源和相应的缺乏症。教学准备设计并完成调查表,视频资料教学方法调查、谈话、讨论教学过程环节过程实施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观看南部某地饥饿儿童与肥胖儿童图片后,思考:图片中孩子形体上的差异是何原因引起的?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新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新 授一、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1提出问题: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才能进行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食物中到

33、底含有哪些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呢?2依据课前调查,小组交流、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提醒:食用前要注意食物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要随意乱扔果皮和包装,保持环境清洁;)3明确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4小组汇报并讨论: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含有同种营养成分的食物的生产原料相同吗?5教师针对讨论的问题给予肯定。二、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与作用。首先使学生了解这几种营养物质哪种属于无机物,哪种属于有机物,再激发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及主要来源于哪些食物,然后指导学生结合第21、22、25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

34、分工合作。在学生汇报后给予评价,指导。巩 固24页1、2、3、4题小 结学生归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所需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来源)作 业24页思维拓展1、2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种类 来源 作用 缺乏症状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教学后记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课时)教案设计课 型以实验为主的新授课 初一(14班)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至第23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无机盐。能力目标:1、加深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

35、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重点实验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判断蛋白质,淀粉,脂肪,无机盐存在的依据教学准备实验所需的相关器材教学方法合作与探究教学过程环节过程实施引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知道了人体所需要的六种营养物质,它们主要来自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那我们该如何来验证食物中所含有的这些营养物质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接一来,就请大家动动脑,怎样利用这些器材来验证你们带来的面粉、花生种子、小麦种子里面是否含有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呢?新 授 学生分成六人实验小组,结合教材进行观察讨论,明确实验方法与步骤,说出所需器材,同时要弄清每种营养物质的判断依据,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纠正

36、了解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每组的组长对各组进行分工(操作者、监督者、记录者、组织者)后,开始实验。此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给予及时帮助。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后,思考交流:通过此实验或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在实验中你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待学生交流后给予评价巩 固小组合作整理实验的目的、器材、方法步骤、现象和结论。小 结通过实验使你知道了什么?作 业人体所需的六种主要营养物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板书设计实 验一、举例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无机盐 (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2方法步骤;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教学后记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

37、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重点)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难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重点)技能目标: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68人一组,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的情况。2、教师准备: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3、牙齿的模型。4、FLASH:(1)龋齿的形成;(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8、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引言: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提问: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那些结构?齐声回答出:消化系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消化系统的组成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39、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 小结: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阅读有趣的小故事,关注有下划线的句子,思考形象化的比喻指的是消化系统的哪个器官。牙齿,食道胃,消化液,小肠,盲肠大肠,肛门。

40、由于上学期在人体的结构层次学习中,曾经以消化系统为例,因此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并不陌生。如果印象不深,在做这个阅读时,可以参看图9-8“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全班同学在一位同学上的带领下认识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并认同这是消化道部分。根据书上的图示说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试着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各消化腺的部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查:龋齿的发生率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出示:牙齿的模型。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牙齿。自学:书9-7图,了解牙齿的基本结构。讲述:构成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牙冠的牙本质外有牙釉质,

41、白色,是最坚硬的部分,因此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牙齿的中央有牙髓腔,内充满着牙髓,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我们常感到牙疼等是触及了牙神经。讲述: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可能患龋齿。调查:请同学们汇报在课前调查的同组同学中患龋齿的人数,我们一起来计算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患龋齿的人数调查人数龋齿发生率讨论: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问:你能说说龋齿形成的过程吗?播放FLASH:龋齿的形成。小结:口腔内的细菌能够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牙釉质受到腐蚀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到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回答:牙齿、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认识到从外形上看,牙齿分为牙冠、牙颈、牙根。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人数和患龋齿的人数,数据累加后,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热烈讨论,积极交流,认为有些人喜欢吃甜食,吃零食,易患龋齿;还有的同学不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睡前不刷牙等等。各级回答,同学间互相补充。观看后能复述龋齿的成因。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