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34409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三授课 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 体会相冋意思的不冋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冋。3. 学习扩写段落。4. 积累古诗词。教学 重点1. 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 体会相冋意思的不冋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冋。3. 积累古诗词。教学难点学习扩写段落。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情境导入。冋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二【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 们一探究竟的欲望。】新课 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

2、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 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 编故事。板书:创编故事(1)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 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A. 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 的人称。B. 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 生学习创编故事的方法, 指导他们的习作,提高他 们的写作能力。】让故事更加生动。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

3、。2. 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 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词语、 段落的特点,提高他们对 词语运用的能力以及写作 能力。】(出示课件4)A. 大声朗读词语。B. 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C. 体会表达效果。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 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女如:一毛不拔铁公鸡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杞人忧天拿不定主意举棋不定(2) 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出 示课件6)A. 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

4、的不同。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 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 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 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B. 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 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3. 日积月累学习乞巧这首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 指导朗读这首诗。(2)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7)林杰(831-847 ):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早。又精书法棋乙。卒,年仅十八。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 巧是唐代诗人

5、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3) 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8)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4) 学生读读背背。(5)测试学生背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 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 的意思,从而达到对诗歌 的理解。】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分 钟三、课堂小结。冋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冋, 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 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C创编故事语文园地三彳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成语较为简练说说

6、诗句的意思教学反思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础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冋,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模式,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 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多读,达到当堂成诵。效果较好。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致使同学们对我国这个传统的节日 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详细,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备课素材古诗相关资料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这首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乞巧:中国古时风俗,是七夕节最普遍的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民间各地乞巧的传统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 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