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设计插花.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30470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席设计插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茶席设计插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茶席设计插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茶席设计插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茶席设计插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插花一、中国插花的起源及历史发展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

2、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

3、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

4、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

5、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益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

6、花,花材有竹、棕榈,配以太湖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颇富自然之趣。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二、中国现代插花的发展清代以后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插花艺术出现断层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才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苏,目前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恢复和普及较早的当数广州、上海和北京。在它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不仅已有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而且有20个省市都成立了

7、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由于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内鲜切花生产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更进一步推进了插花艺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深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三、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

8、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

9、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

10、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如玉兰、海棠、牡丹组合一起,名为“玉堂富贵”;松、竹、梅,名为“岁寒三友”

11、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等。民间还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习俗,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传统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更多精神上的意义,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魅力。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苍古等等。其寿命也较长又易加工整形,可以自由构图,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轮廓、体量、质感与动态,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四、茶艺与插花插花的历史在我国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在佛教的活动中出现。在宋代,插花已经和点茶、挂画、焚香一起,被人

12、们作为生活的“四艺”同时摆于茶席之中。以后日本出现的“花道”也源于我国。但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直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它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头;悬崖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

13、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鲜明的体现。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作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插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村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

14、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五、茶席设计中的插花(一)插花种类1、根据所用花材的不同分为:(1)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3)人造花插

15、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4)混合式插花(二)按插花器皿和组合方式可分为:(1)瓶式插花又叫瓶花,是比较古老而普通的一种插花方式,人们剪取适时的花枝配上红果绿叶,插于花瓶内。这种插花由于花瓶瓶身高,瓶口小,因此插时不需要剑山和花泥,只需将花枝投入即可,日常生活插花多属此种。(2)盆式插花又称盆花,即利用水盆进行插花,或利用其他类似于水盆的浅口器皿进行插花,由于容器较浅,需要借助花砧、泡沫、卵石等固定物才能完成作品,与瓶花相比,盛花的难度较大,需先造型,然后

16、再根据造型,安插花枝和配叶。(3)盆景式插花是利用浅水盆创作的一种艺术插花形式,它利用盆景艺术的布局方法,使插花作品形似植物盆景。这种插花是利用插花树枝制作而成。制作时可在水盆中放置些山石等作为背景和点缀。(4)盆艺插花是将盆栽植物和鲜花花枝艺术地组合在一起,进行室内布置的一种植物装饰艺术。所用盆栽一般是小型室内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例,它本身虽适于室内观赏,但无色彩鲜艳的花果,鲜花鲜果枝配插于观叶植物盆栽中,可以使它的色彩艳丽起来。另外,一些姿态欠佳的室内盆栽用鲜艳的枝叶花果来配插,还可以使它们的姿态完美起来。(三)插花器皿: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瓷、金属、玻璃、藤、竹、草编、化学树

17、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1)陶瓷花器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2)素烧陶器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3)金属花器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4)藤、竹、草编花器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自然情趣的造型。(5)玻璃花器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18、6)塑料花器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补充:只要是容器都可以用来插花,茶具也往往能作为趁手的插花器具,如茶叶罐、破了边的茶杯、公道杯,甚至水盂也可以用来插花。选择花器时,要注意大小、颜色、材质以及开口(敞口、窄口)与茶席主题的搭配,若仅仅是练习插花,则主要考虑与花材是否搭配。花器绝不“挑肥拣瘦”。插花并非只能选用花,其实植物的枝、叶、花、果、茎、根均可选用,除了新鲜的红花、绿叶、青苔,还有枯枝、干果(如松果、枯莲蓬、菩提子等)也非常适合与茶席搭配。如果没有讲究的花材,可以从身边常见的植物入手,一般公园里都有不少的当季植被、花草。不要为了摆弄茶席而过度采摘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插花是

19、截取植物适当的部分插入花器中,是重塑植物生命价值的过程,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不是糟蹋。Tips:花器中要酌情加入适量的水,以保持插花作品的鲜活。花道艺术源于佛前供花,所以插花就是对生命的供养。路边随处可得的枝叶、花朵,悉心打理也能显出美好的姿态。茶席插花的结构布局,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直立式的主干和其他枝叶均以向上为主,有欣欣向荣之势;倾斜式则旁出斜逸,优雅端庄;悬挂式求险、求新,出其不意,别开生面。平卧式以均等低调的身姿呼应高卓挺拔的器物,不太常见。一般来说,花材本身决定了插花的结构方式。茶席插花宜从简,以少胜多,以意取胜。主干的形态决定了整个插花作品的结构形态。(四

20、)插花小技巧(1)虚实相宜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2)高低错落花朵的位置切忌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3)疏密有致每朵花、每张叶都具有观赏效果和构图效果,过密则复杂,过疏则空荡。(4)顾盼呼应花朵、枝叶要围绕中心顾盼呼应,在反映作品整体性的同时,又保持作品均衡感。(5)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显得均衡自然。(6)上散下聚花朵枝叶基部聚拢似同生一根,上部疏散多姿多态。在茶艺插花中,应选择花小而不艳,香清淡雅的花材,最好是含苞待放或花蕾初绽。崇尚简素,忌繁复。插花只是衬托,为茶艺服务,切忌喧宾夺主。至于选择什么类型的插花,要视具

21、体的茶艺而定。作品欣赏:【寻常】作品一选用松枝与花器上的梅花相呼应,点出时节。主干呈S形,绵延向上。作品名称“寻常”,意在寻找常态生活里的美,出自唐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不但隐含茶事,更有以茶代酒,静待嘉宾之意。这件作品强调意境美,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形、神、情、理、韵统一,耐人寻味。【拾趣】这朵深红色的野菊花于路边拾来,这无名树枝也开着深红色的小花,野菊好像本来就生长在这树枝上,自然不做作。花器选用的是日本铜瓶,轻盈与厚重中和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色彩搭配上以深红、铜黄、墨绿为主,轻描淡写、清雅脱俗,纯真清简。【花枝不断四时春】主枝为藤

22、柔软却刚毅有劲,一朵小小巧巧的迎春花点缀得刚刚好,否则就会失去重心和协调感。选材力求简洁,花材数量不宜多,线条柔和、跌宕,身形简洁而飘逸。【望】由于云南气候温暖,一月间,玉兰花就已经含苞待放了。这株玉兰花娇艳欲滴、姿态舒展自然,无需修饰,自然天成。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喷薄欲出。Tips:若是选用开口较大的花器,如作品四中的柴窑陶罐,需要使用箭山(带钢刺的铁块)或者花泥定住花枝。【盈年】作品中的枝叶花果,顺其自然之势,曲直、仰俯、巧妙配合,宛若天成。整体表现出花材自然的形式美和色彩美,具有很强的季节感。造型的丰满圆润与果实相呼应,表达出丰盈收获的喜悦。这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一年的良好祝

23、愿。六、日本茶道 茶与花兼性相宜,心性相融, 教人崇幽尚静,清心寡欲,进而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升华。纯真、质朴、清灵、脱俗、清简,为茶道插花追求之精神。茶道插花一词起源于日本,是在茶室这一特定的场所作为花卉装饰品而出现的,现代茶道插花可谓是东方式插花的一朵奇葩,既延续了东方式插花的艺术风格,又融入了茶道之神性,别具特点。它的清新、它的雅致以及它的野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日本民间普遍流传着茶道、花 道的传统生活习俗。茶道是通过品 茶艺术来接待友人的礼仪活动。它是从中国传去的,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这时日本派出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较有名的是最 澄、空海、荣西等僧人,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

24、烹茶技术带回日本, 使日本饮茶技术推广到民间,后来 形成茶道。日本茶道还有一个重要 的组成,即“花”,花的插放以及观赏被称之为“花道”,是在茶室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近于神圣。日本的光明皇后在诗歌中写道:“花 木本佛体,枝叶如手臂;劝君莫摘采,敬花如敬神”。花道又名“插花”,表现着花草 所特有的自然美和自然风情的插 花,可以经常在茶会会场上见到。在这一特殊的场所,以茶道的清静和插花的自然,让参加者体会其中 的闲寂、幽雅之美,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茶道插花正是由此而来。茶道插花是日本茶道和花道的延续,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追求、 品位,自由使用各种手法,创造出的特定的艺术形式。

25、线条优美的造型茶道插花,传承了东方式插花的特点,是茶室的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茶道和、道、气、神、韵的美学精髓,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线条是茶道插花最基本的视觉要素之一,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疏密,形成了简洁、飘逸、瘦硬和粗犷的造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茶道插花作品。花枝线条千变万化,表现力非常丰富,柔美、刚劲、 秀雅、苍古都可体现。各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内涵,粗枝劲干表现雄壮气势,纤细柔枝表现温馨秀丽,飞动的线条给人以浑洒自如、 酣畅淋漓之美,密集排列顺势而下的 线条有一泻千里之感,蜿蜒迂回又有 溪水漫流的韵味。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

26、木枝条,是茶道插花最突出的特点之 一。花韵宛若茶韵,正如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简洁淡雅的用材 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简洁之处,细啜慢品、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是美的享受,精神的升华。品茶是一种心境,在清寂的环境中,以平和的心态去品味人生,不追求奢华,只为一丝宁静。茶道插花在用材上也正是如此,不要求华丽的“花之美”,只求自然简洁,花枝数量不多,以姿和质取材,不花哨、不多余。作品中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轻描淡写,清雅脱俗。花枝多选择

27、山野卉,一枝或两三枝,用最自然的方法摆放在花器里,使插花艺术更 具自然美。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就常在茶室里留一轮向日葵或者竹花, 正如他说“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烧水点茶之间,各人心中那一 轮明月与茶色相映,以心品茗,拈花微笑,不经意间也暗合了“会心, 这一简单朴素的茶道”。花器和几架的选择也颇讲究, 茶器即可为花器,茶壶、茶碗、茶 杯、茶盖、茶筒盛上清水,就可水养花材。茶道插花一般选用几架垫座,插花作品配上茶几、茶盘。不仅增加美感,更显得高贵雅致。自然清新的情趣,茶道强调“道法自然”,“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只有顺乎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以自然为

28、美、朴实为美,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任由心性,毫不造作。花性如茶性,茶道插花不仅传承了传统东方式插花的特点,而且融入了茶道之神性,注重自然情趣,着力表现花材自然的形式美、色彩美。对待每一片叶、每一枝花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 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自然天成,充满 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 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丝毫人工痕迹。构图中无论何种造型,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

29、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 插花借以大师的手笔,师法自然、 清新雅致,创作自然之情趣。诗情画意的意境茶人习惯于把有托盘盖杯称为 “三才杯”,杯盖为“天”、杯托为 “地”,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杯子、杯盖、托盘 一同端起品茗,称为“三才合一”。 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心灵与茶香 弥散,与宇宙融合,乃茶之“无我” 境界,是茶之意境,也是花之意境。 茶道与花道,一母同胞。茶道 插花,以高者为天,低者为地,中间为人,追求天、地、人“三才”,集中地发挥花材的自然美,前后左右都呈现出自然而高尚的气质。 点、线、面呼应,主客枝相宜,就像一个艺术精品茶艺,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它不仅只具有一种视觉的美感,更使人在赏花之际产生愉悦的心境。感受花材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茶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茶中之景、茶中之音,充分表现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运用茶的境界、诗的美妙,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茶道 插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艺术理论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