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讲座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报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7126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知识讲座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健康知识讲座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健康知识讲座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知识讲座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知识讲座月中医要养生之夏季养生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 月份健康知识讲座- 夏季养生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一、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 问?四季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穴位 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 目的。通俗而言,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选择在夏天治疗。二、为什么要冬病夏治?中医认为,夏天建的阳气旺盛,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 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驱赶 出来。若是阳气衰弱, 里面没有推动之力, 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倘若不在夏季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 外交困了。通过“冬病夏

2、治”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和抗病能 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三、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肺系统疾病中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 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变异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 虚为主者,这些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咳、痰、喘”等症状,故常称之 为“咳喘病”,这些病大多随季节变化呈现冬种下轻的特点。 此外冬季 易发感冒、平时怕风冷属于虚寒体质者,在夏天里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也有较好的效果。四、夏季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抵抗力也最佳,人体许多慢 性疾病如常在冬天加重的慢性支气管炎、膝关节炎、慢性结 肠炎、腰腿痛等往往在夏季缓解。1、夏季多湿夏季天地之

3、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经常出现暴雨与暴晒交替,气温越高,空气中水分越多,所以湿热较重,常 常让人感到头痛如裹,胸闷、不清爽。2、脾胃易伤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常常出现贪凉饮食,暴饮暴食等损伤脾胃阳气,一方面饮食不洁损伤脾胃之气;另一方面夏季的 湿热邪气也会阻遏胃的运化功能。湿热困阻脾胃会出现胃部胀闷,口 黏舌苔白厚,不欲饮食,便黏不爽等症状。3、心肝火旺 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通用与五脏的“心” 。心主血 脉,所以人体的血液循环加速,热血沸腾,阳气主动,所以夏季人性 格往往会变得开朗、热情、好动。但也会出现急躁易怒、失眠早醒。4、昼长夜短、睡眠不足这是夏季的特征,而由于天热大脑兴奋,人晚睡早

4、起,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是符合自然的养生原则。夏季 睡眠最好等暑热之气消散以后,人的浮躁之气趋于平和之后在睡觉。 时间可以稍微晚一些,但不宜太晚,一般晚上 11 时为宜。五、夏季养生宜与忌1、宜养阳气忌伐阳气夏季炎热的气候有助于促进人体的阳气。人体内的阳气就如同天上的太阳, “阳气者,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 不彰”意思是说常常抵抗力差、 体弱多病。 所以夏天宜保持适度的热, 适量出汗符合夏季的养生特点。 空调不要低于 25 摄氏度。温度过低一 方面损伤阳气,导致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毛孔闭塞体内的热气出不 来会引起周身不适甚至感冒。2、饮食宜营养丰富忌一味清淡在夏天由于昼长夜短容易出汗的缘故,人

5、体的消耗很大,加上人在夏季人睡眠往往不足就更需要增 加营养来支撑。多吃水果多饮水是很好的。3、饮食宜温忌寒凉夏季的冷饮、冰啤酒、凉皮这些寒凉食品易伤及脾胃阳气, 很容易导致 “胃中虚寒”。很多人此时就容易腹泻、 拉 肚子。所以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生姜可以升阳助阳, 又有温中怯寒的功效,此时吃上几片生姜,既能够顺应夏季阳气的生 发,就如一句俗语“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 适度午睡忌硬抗 夏天天热,昼长夜短,晚间睡眠不足,人体经 过一个上午的劳动和工作, 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 午饭后有昏昏欲睡, 通过短暂午睡小歇, 可以避开中暑高峰, 又可以补充夜间的睡眠不足。 所以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 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反, 不午睡的人下午昏昏沉沉,工作、生活极易出错。5、养心宜畅忌急躁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以热助热火上浇油,心静人自凉。要及时 调整自己工作和生活节奏,适当的减缓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业余 时间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尽可能地让机体和 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此时节还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应保持淡薄 宁静的心境,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静养勿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