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075933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2012-11-02 14:13 来源:发改委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需求,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体育锻 炼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 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亿,体育健身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公共体育设施作 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在保障群众体育健身权益、满足群众 体育健身需求方

2、面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 容。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 健身创造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 广大城乡,总量超过100万个。但总体上,公共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 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供给不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 积约平方米,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平均水平。初步调查显示,中西部地 区的设施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县(市、区)完全没有可供使用的大中型 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 显。三是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

3、性比赛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性健身 场馆所占比例偏低。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社会开放度不够。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 务需求,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 民健身计划(2011 2015年)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 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健全 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良性运营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

4、身活动权益,丰 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第二节基本原则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项目为重点, 积极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规划制定、资金投入、 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保障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供给。积极 培育各类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专业化机构,共同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行。三、整合资源、鼓励开放。充分利用各类闲置资源,努力增加公共体育 设施供给。创 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事业等

5、单位的体育 设施对社会开放。四、创新机制、持 续运行。按照管办分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 则,鼓励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服务供给,切实 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第三章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一节建设目标到2015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较大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 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 普遍建有体育场地,各类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有较大提高,开 放时间明显增加,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公 共体育设施网络。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都有公共体育场 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用的体育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 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