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169851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东北林大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一、名次解释2、环境: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1. 生态梯度: 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 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2. 生活型: 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 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 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之间的关系。3. 最小面积: 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 积。4. 蒸发散 :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 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5

2、. 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 不能长期共存。6. 种群: 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 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7. 生物群落: 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 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8. 温室效应 :由于 CO2、CH4、H2O 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 表面的长波辐射, 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9. 生态趋同: 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 成相

3、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 出一致性或相似性。10. 三向地带性 :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 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 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11. 净生产力: 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 力。1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 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 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3. 耐性定律: 由谢尔福德( Shelford )于 1913 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 态因子都

4、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 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14. 食物链: 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 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 有特定的来源。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 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15. 生物量金字塔: 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 字塔。3净初级生产力: 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 , 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 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6. 动态生命表: 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一个种群的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而 获得的数据编制的表。顶级群落 :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5、17. 森林群落交错区: 当两个不同森林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群落之 间的过渡地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地区, 通称为森林群落交错地 区。18. 生物量: 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 质的总量。19. 环境容纳量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 种群值以 k 表示,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 k 值为环境容纳量。20. 生态入侵: 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 衍地区, 种群不断扩大, 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 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21. 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 不同的生态

6、学特征的现象。22. 群丛: 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23. 种群内禀增长率: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 制的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 长率,记作 r m。24. 原生演替: 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 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25. 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 耐受性上 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26. 生态需水: 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 主要用来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27. 竞争释放: 在缺乏竞争者

7、时,物种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28. 建群种 :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29. 生态因子: 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30. 种间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 斥的现象。二、简答题1. 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3 分)。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时,增加 CO2 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2 分);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 3 分)。如光合作用中, CO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8、(2分)。2.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 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4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 2 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 1 分);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1分);备择价值( 1 分);存在价值( 1 分)等。3. 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 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

9、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 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5分)。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 特征:土壤顺行发展,厚度增加, 肥力提高; 对环境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 形成特有的群落环境;群落向中生化的方向发展;森林群落结构日趋复杂 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产力提高( 5 分)4.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 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 4 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 1.5 分);动物取食植物或其

10、他动物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1.5 分);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 1.5 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 物质(1.5 分)。5. 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 学意义?答:指数增长模型为 dN/dt = rN或N = N)e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 N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N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 )。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制条件下种群数 量的增长过程(5分)。K-N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 dN/dt=rN( ),其中,K为环境容纳量,其他各项

11、含义同上式。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一定环境资源条件下 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5分)。6. 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 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 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5分)。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 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 对萎蔫的抵抗力强; 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5分)。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 产生的

12、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 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 的经营措施(4分)。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 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对策种增长率低, 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 虫稳定环境的方法(3分)。对于林木来说,r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 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

13、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 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3分)。8何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简述其产生的原因?答:随着地球表面环境条件的差异,植被类型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这种规律性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 性(4分)。森林植被在纬度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纬度方向上温度 有规律的变化的结果 (2分);经度方向上主要是由于由临海到内陆水分条 件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2分);垂直方向上,温度或降水都呈有规律的变化, 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垂直方向上的植被有规律的分布(2分)。9.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

14、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 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 (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 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 3 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 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 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 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10. 简述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并说明其生态意义? 答:森

15、林的垂直结构是指森林群落地上与地下的分层结构,地上包括乔木 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地下指不同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 意义: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缓了竞争。11. 简述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 答:未经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能够有效地积累和保存; 贫养土地上森林对养分的保持能力可以补充养分不足的问题。 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解 决办法。12. 说明林分密度调节机制及其意义? 减少每株林木获得水分和养分能力, 用每株林木的缓慢生长, 保持现有 种群数量不变。 不断减少林木株数, 保持林分稳定性, 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良个体上。13.

16、举例说明森林演替 森林演替是指在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替代的过程。 举例要包含 3 个以上演替过程。14. 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 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 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层内重叠部分宽。 乔木层树种分布重叠部分宽,而低矮的植被层表现出明显的成群现象。 各层均不见任何成群现象或互相排斥的情况。 种沿环境梯度变化表现出上述 6 种格局的各种配合。15. 何谓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恒定性 持续性 惯性 伸缩性 振幅 循环稳定性 轨道稳定性16. 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

17、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森林凋落物分解太慢, 归还森林的大部分养分长时期不能参与流通, 养 分循环和森林生产力就会下降。 未分解的凋落物长期积累在森林地被物里, 对土壤有不良影响。过厚的死地被物可能太湿,酸度大,生长季节里地温 也低,这样根系的发育不良,林木得不到更多的养分,生长缓慢。 若凋落物分解太快,释放的养分过多,植物和土壤也难以将其保留住, 养分将会从根际淋洗掉。过快的分解造成有机物质的损失,也会导致土壤 理化性质的恶化,土壤肥力和抗侵蚀能力降低,以及土壤其他方面的不良 后果。17. 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 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 并引起温度、 水分和土壤条件的 变化。南坡植

18、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 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 2)坡度的陡缓, 控制着水分的运动, 控制着物质的淋溶、 侵蚀的强弱以 及土壤的厚度、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 分布和形态。( 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 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4)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 气候、 土壤按一定规律发生变 化,并对生物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地影响。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 垂直地带谱越复杂、越完整,其中包括的动植物类型也越多。18.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

19、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 法、叶绿素测定法19. 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 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 Liebig 最小 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 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 即能量和物 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0. 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陆地: 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另有一部分固定 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 2)水域: 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

20、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 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 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三、论述题1. 论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及如何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 循环中的作用?答: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吸收CO2,合成有机物质,一部分存贮在植物体内,其中一部分被消费者取食在食物 链中进行传递,植物与动物体内的碳最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重新释放到大 气中;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 的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释放

21、CO2。一个具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碳源还是一个碳汇,主要是比较森林 生态系统的碳的总的吸收速率和总释放速率, 吸收速率如果大于释放速率, 该森林为碳汇,如果相反,则是碳源。总吸收速率与总释放速率的差为可 用净光合速率与森林土壤的呼吸速率之差,可用这一差值来评价森林生态 系统调节大气的作用( 10 分)。2. 有人说森林是一个“小水库” ,有人说森林是一个“抽水机” ,试分析 这两种说法存在原因,并谈谈你自己的观点?答: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1)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原因在于:对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枯落物的吸水作用,森林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由于具有水源涵养作用,森林可以延长流域的出水期,在

22、非降雨季节 仍有水流出,所以森林是小水库。( 2)森林也是抽水机 森林的存在可以增加林地的蒸发散量,增加水的消耗量,使从流域流 出的水量减少,因此,森林也是抽水机。观察者所处位置不同,对森林的这两方面作用的认识不同。3. 在 1998 年长江、嫩江及松花江等水系发生水灾之后,我国实施了“天 然林保护工程” ,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论述其意义?答:1998 年的长江、嫩江及松花江等水系相继发生严重的水灾,这次 水灾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当年的特殊的气候造成,另一方面与各水系上游 及沿岸的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有关。森林植被的破坏一方面导致森林植被的 水源涵养功能被破坏,森林的削洪补枯作用受到了削弱;另一方面

23、,森林 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也受到了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河 床不断提高,蓄洪能力不断降低。因此森林植被破坏是导致这次洪水发生 的重要原因( 5 分)。森林植被之所以具有水源涵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原因如下:( 1)林冠截留使林内的降雨强度减小; ( 2)死地被物吸收大量的降水; ( 3)林冠 层和死地被物对地表土壤及土壤孔隙结构有保护作用;( 4)森林土壤腐殖质多,土壤疏松,大孔隙多,有利于降水的入渗;( 5)树干、枯落物、下木及活地被物的阻挡作用使地表径流减弱; ( 6)在冬季有积雪地区,春季 林内融化速度缓慢, 融化的雪水易被土壤吸收, 使地表径流减弱。 实施“天 然林保护工程

24、”可以使各江河上游的森林植被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使森 林植被的水源涵养、削洪补枯及保持水土的作用得到恢复,防止水灾的发 生( 5 分)。同时,天然林除了具有上述的作用之外,它还有维持物种多样性,调 节气候、提供木材及其他野生产品等多方面的作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可以使天然林的各种作用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挥(5 分)。纵上所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地球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共识,论述其 产生的原因及森林生态系统在抑制地球变暖方面的作用?答:“地球正在变暖”的原因在于地球大气中CO2、CH4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其中又以 CO2 浓度的增加最

25、为明显。地球表面温度之所以能 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是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由于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得到加强,导致地球温度逐渐增 加。大气 CO2 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碳元素的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过程发生了改变( 4 分)。地球表面存在三个碳库,即陆地、海洋和大气,而陆地碳库又由两部 分组成,即陆地表层的陆生生态系统及地下埋藏的矿质燃料(煤、石油和 天然气等)。碳在地球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和流动则构成了碳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大气碳库中碳(主要以的形式存在)的数 量异常增加造成的。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化石燃

26、料的燃烧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分)。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的碳库。它对大气CO2 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吸收和贮存。森林的破坏一方面使其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 CO2 的功能收到破坏,另一方面,贮存在森林植物生物体、枯落物及 土壤中的碳也被迅速释放出来,进入大气碳库。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碳贮量,抑制温室效应的发生。首先,通过 人工造林或恢复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来增加森林的覆被率;其次,通 过各种方法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后,保护现有的各种森林生态 系统,以延缓已固定碳的释放过程( 7 分)。5.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 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意义:1). 各种生物组成的生物总体控制和调节着影响地球环境的物理和化学过 程,共同维持着一个适合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2). 各种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及各种原材料。3). 各种生物组成的丰富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休憩、 旅游的场所, 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4). 许多生物可能具有我们尚未发现的某些功能或特别的遗传信息, 这些功 能和遗传信息在未来将被开发和利用。5).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无

28、论发生什么样的灾害, 总会有一些物种保 存下来,继续它们的功能,使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不致遭到破坏。6.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论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结构标 志和功能标志及其恢复手段 结构标志:垂直结构(成层性明显) 、水平结构(依乔木、灌木、草本 顺序发展密度、多度) 、分布格局(随机分布) 、生态位宽度(小) 、数量动 态变化(稳定) 。 功能标志:生物量与生产力(大) 、环境特征和效益(明显) 、土壤动物 (稳定)物种多样性(丰富) 、演替方向(专向) 。 恢复手段:加快森林生态战略工程的建设。现有天然林的保护。 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7. 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说

29、明一个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 1)从范围看,任何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部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2)从生物与非生物关系看, 森林中的乔木、 灌木和草被等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各种植食性动物依赖 绿色植物而生存,植食性动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3)通过这种营养联系, 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系 统。在这个自然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流动。生态系统就 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 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8. 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陆地生物群落地

30、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 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 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3) 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 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 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 丛。9. 运用辩证学观点论述群落的连续性

31、和相对独立性(1) . 自然群落的边界在多数情形下是不清晰的, 难以绝然分开。 虽然在池 边、海岸等地有比较明显的边界,在此植被是间断的,但多数情形下 群落边界是彼此交错、逐渐过渡的。(2) . 通常每一物种都有其他物种相伴出现,彼此间分布重叠。(3) . 一些物种只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繁荣,另一些种适应性和分布很广。随 海拔、湿度等不同。(4) . 某一物种在某一特定群落中占优势,而另一种在别的群落中占优势。 所有这些复杂的变化,使群落表现为逐渐改变的连续带。但事物还有另一方面。(1) . 每一群落或其样地与邻近的很相似,只有不大的区别,但随着距离的 加大,其区别也就变得更大。有时,上层优势植物

32、已变为另一种,但其林 冠下的植物仍是有机结合的群落。(2) . 群落连续体也必需有端,一端的物种组合与另一端必然有显明区别。 因此,在这种连续带上的群落,是可以被描述为许多独立的区,并可 以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由此可见:(1) . 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间断性。(2) . 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 性。(3) . 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渐变的积累可以形成突变,这是对 立统一的体现。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 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10. 干扰对植被稳定

33、性的影响(1) 环境变化无论是群落内部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是影响植物个体、种群生存和群落建 立与持续存在的基本力量。 环境变化必然引起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 使业 已建立的植被稳定性受到破坏。(2) 物种侵入新侵入的物种由于其在资源利用、繁殖扩散等方面独特的生理功能会与原 来物种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 并改变群落的结构 , 进而使群落的功能发生改 变。(3) 人为活动人为干扰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理环境 , 也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 , 从而使已 经建立的植被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人为干扰对于植被的作用和影响还与干 扰的形式和强度有关。例如:放牧对于草原群落的影响与放牧强度有关。适度的人为干扰对某些 植被

34、类型的稳定有积极作用。光质对植物的作用有哪些方面?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属于长波光,蓝紫光属于短波光。红橙光是被叶 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具有最大的光合活性, 红光还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所吸收。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蓝光有利于 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伸长生长及幼芽形成有很大作用,能 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其形成矮态,能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红光 影响植物开花、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红外线和红光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 源,他们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地以热效应反映出来。何谓生物的光周期现象?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 中,借助于自然

35、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 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例如植物在一定光照 条件下的开花、落叶和休眠以及动物的迁移、生殖、冬眠、筑巢和换毛换羽等。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植物的生理干旱?1)大气或土壤中水分缺乏,使植物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2)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 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 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加以补充,从而导致植物枝叶干枯 和死亡。( 3)土壤中溶液浓度过高时, 使土壤水势降低, 如果低于植物根系的水势 时,使根系不仅无法正常吸水,反而往土壤溶液中失水,引起植物生理干 旱

36、。为什么林地土壤的终渗率比较高?简述其原因。这是因为林地土壤结构好,孔隙度大。由于森林的存在,树木根系和土壤 间形成管状的粗大的孔隙,土壤动物的活动也形成粗大孔隙,加之植物为 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因此林地土壤孔隙度比无 林地好得多,也就更有利于入渗。另一方面,林地地面有枯落物覆盖,减 轻了雨滴的冲击,土粒不致分散,从而长期保持土壤孔隙不会被堵塞。土壤生物对改善森林水文功能有什么作用?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在土壤内的洞 穴能增加大孔隙,翻松土壤,粉碎枯枝落叶。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物 的腐殖化,本身的残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植物根系死亡后,增加土

37、壤下 层的有机物质等来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根系腐烂后,留下许多孔道,改 善了通气性,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什么是环境?简述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以及直接或间 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 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 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举例说明什么是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 (如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 、地球环境 (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例如不同的气 候区。小环境是

38、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接近植物个体表面 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动物穴内的小气候等。简述 Gaia 假说。英国科学家 J. Lavelock 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总体控制着地球的环境条 件。提出了 Gaia 假说。 假说认为, 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表 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生态因子分为哪几个类型? 生态因子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气候因子 如温度、湿度、光、降水、风等。2 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生物3 地形因子 如地面的起伏、 山脉的坡度、 坡向等, 这些因子对植物的生长 和分布有明显影响。4 生物因子 包括生物之间的各

39、种相互关系, 如捕食、 寄生、 竞争和互惠共5 人为因子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和越来越 带有全球性,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 殊性和重要性。论述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和不可代替性。当某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不足时,可以由其它因子来补偿,结果仍可获得 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如光强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 CO2 浓度 的增加得到补偿, 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够存活生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 这种补偿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部分的补充,生 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 代。简述植物如何从生理上和形

40、态上适应干旱条件。在形态上的适应表现为:根系发达,叶面积很小,有的叶片呈刺状,气孔 下陷,叶表角质层较厚或有绒毛,有的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在生理上的适应表现为: 含糖量高, 细胞液浓度高, 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简述内稳态机制对生物的意义。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 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简述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同样具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同时还具有空 间上的垂直变化。一般来说,夏季的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 的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裸露土壤表面的温度变化比较剧烈,但 随着土层加深

41、,土壤温度的变化越来越缓慢,变幅也越来越小,土壤温度 的变化要滞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简述森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原因。1 林内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使地表径流有所减少,由于苔藓、地被 物层具有较好的持水功能,在拦蓄降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保护 土壤免遭冲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枯枝落叶积累量的多少,是影响森林涵 养水源的重要因素。2 森林土壤疏松、 孔隙多、 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 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 同时地表径流受树干、下木、活地被物和死地被物的阻挡,流动缓慢,有 利于被土壤吸收和入渗,使地表径流减弱。为什么林地土壤的终渗率比较高?简述其原因。这是因为林地土壤结构好,孔隙度大。由于森林的存在,树木根系和土壤 间形成管状的粗大的孔隙,土壤动物的活动也形成粗大孔隙,加之植物为 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因此林地土壤孔隙度比无 林地好得多,也就更有利于入渗。另一方面,林地地面有枯落物覆盖,减轻了雨滴的冲击,土粒不致分散,从而长期保持土壤孔隙不会被堵塞。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