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05659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郊农民市民化路程还有多远一、问题的提出市民化道路仍未终结当前我国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 历史新任务,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 大动力。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结伴而行的是城郊新市民的成 批涌现。土地被征用,城郊农村撤村建居,城郊农民在户籍 上成为市民。对国家来说,城郊农民变为市民,有利于为经 济建设吸纳更多劳动力,同时也将新市民纳入消费市场,有 利于刺激消费增长;对新市民个人及家庭来说,打破户籍身 份的束缚,不仅有利于其享受城市各种便利设施,改善生活 条件,还为个人及家庭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和更光明 的机遇。 2011 年,我国城市化率接近 50%。但是,我们必

2、须 看到,虽然城郊农民在户籍上已变成了市民,但除了户籍以 外,但是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 面还是没有完成市民化。许多多年前就已经完成撤村建居的 老“新市民”至今不仅没有顺利完成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 变,反而在市民化的漫长道路上,进退维谷,陷入了边缘化 境地,成为新的边缘群体。城市化与市民化发展不协调、城 郊农民市民化道路艰难且漫长的事实,说明了城郊农民市民 化道路仍未终结。二、市民化道路上老“新市民”的困境 许多老“新市民”所在的社区,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已经 撤村建居了,从那时起,他们的户籍身份就发生了改变,但 多年过去,除了户籍以外,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方 式等方面

3、还是既不像市民,又不像农民,没有完成市民化。 一边是再也回不去的以前农村的生活状态,一边是怎么也靠 不近的新的城市的生活状态,同时与两种生活状态相互排 斥,老“新市民”们进退两难,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笔者 学校所在的南京仙林大学城的许多小区的居民,正是这么一 群典型的老“新市民” 。作为九八年第一批拆迁的老户,他 们已经用新身份生活了十四年, 但他们仍面临着老 “新市民” 们普遍的困境。以下从社会保障、就业、生活状况、生活方 式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阐述老“新市民”的困境。1、社会保障。 在我国,由于一直以来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民的社 会保障权利与城市居民相比,一直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新 市民群体

4、,在社会保障方面,应与城市原有市民享受同样的 权利和待遇。但事实是,新市民虽然名义上与老市民有同样 的权利和待遇,但在具体的社会保障的落实的工作方面有所 欠缺。在征用土地时,一次性给付补偿款,但没有为他们办 理养老和医疗保险,新市民所得的补偿款很少,难以替代原 来土地的保障作用,也没法自费购买商业保险。现在,国家虽然有了“失地农民进社保”的政策,但很多人早已花完当 初拆迁时的政府补贴,部分居民想入社保也是有心无力,生 活来源和养老问题非常突出。新市民在户籍身份上与社会保 障权利的不对等,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处于边缘化境地。2、就业问题。政府征地拆迁,对就业不作安排,也没有相关职业技能 培训或者创业

5、政策支持。失去土地的保障后,许多新市民尤 其是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落实,生存问题敲响了 警钟。虽然因为并入市区,周边就业机会多,但由于没有工作 经验和职业技能,新市民们不得不去做一些工作环境差、工 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且没有保障的工作。而缺少资金技术 和政策支持、加上还不适应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则 使他们很少有创业的想法。具体以仙林新村的居民为例,虽 然因为大学城的建立,带动了仙林地区的经济发展,他们的 收入与以前相比也有增加,但是生活成本同样变高,而且作 为第一批动迁安置的居民,他们只有房屋和少量费用补偿, 没有就业上的安排。现在仙林新村的居民基本是靠做临时 工、日租房和黑车为

6、生,几乎没有自主创业或经营生意的。 在谈到本地人为什么没有做生意的问题时,居民的回答是: 本地人不会做生意,也不想一家老小把时间精力都耗在那上 面,所以情愿把房子租给外地人经营,就这样打打工,做做 日租房和黑车挺省心的。3、生活状况。经济上,由于就业方式的转变,他们的收入有了增加, 但失地以后生活开支也相应增加,在这之前,因为有土地, 家庭的食品消费基本是自给自足,而失去土地后,所有的食 品都要从市场购买。收入增加少而支出增加多,使他们的生 活陷入困境。社会交往上,由于集体拆迁,虽然新市民住上了楼房, 但是他们交往的圈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局限于以前的 “村里人”,并没有与其他市民有过多接触

7、。社区里有时比 较“热闹”,闲来无事的人们经常在小区里三五成群家长里 短地聊着,俨然一个城市“社区村” 。4、生活方式和自我认同。城郊新市民虽然已经有了市民身份,但是传统农民的生 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难以完全改变,他们的市民意识还比较 淡薄;旧的农民式的生活方式已经失去,新的市民式的生活 方式又没有建立起来,同时受两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户 籍身份的变化,使他们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处在两种生活 方式之间,新市民的自我认同问题严重。仙林新村的很多人家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农具,堆放在楼 道等处;一小部分人甚至还在远一点的地方垦了块地中上了 蔬菜。他们去种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省菜钱,在衣食 无忧的情况

8、下仍有人去耕种。耕种,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理认同。他们生活在城市,却深受农村生活 方式的影响;他们组成了城市社区,却基本没有什么社区活 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也无从谈起。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在原来的农村还是现在的社区,无 论户籍身份是农民还是市民,他们都没有归属感,就这样陷 入了边缘化境地。三、市民化道路漫长的原因1、我国是在行政力量推动下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 动力来源于城市外部,是一种他力型的城市化。政府以行政 化手段推进城市化,又没有及时注意到应与城市化进程同步 的市民化进程。 造成市民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 产生断裂, 这是城郊农民市民化道路漫长的主要原因。2、农民因长期接

9、受传统农业文化熏陶,小农意识浓厚。 保守性与依赖性加之自身素质不高,使在他们面对全新的身 份,全新的生活方式时手足无措,因而未能顺利完成角色转 变,这也是市民化道路漫长且艰难的重要原因。四、市民化终点能否抵达 市民化,不仅是农民户籍身份的改变,更是新市民由农 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虽然现阶段农民市民化进程与城市化 进程极不协调,尤其是老“新市民”们在市民化道路上遭遇 困境, 陷入边缘化, 但只要正视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 政府、 社会各界予以支持,同时新市民自身积极努力,我们就能在 市民化道路上更进一步,减少市民化与城市化之间的不协 调,促进城市化发展,最终到达市民化的终点。五、加快市民化进程的建

10、议政府要正视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为新市民的 身份及各项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政府要增 加对城郊农民的土地补偿费用;加大对新市民生活的资金补 贴,确保他们有充足的生活来源;要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 的对接,探索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道路;开展对新市民的职业 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鼓励新市民自主创业, 为他们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新市民群体要主动转变角色认知,提高市民意识,积极 接纳、融入城市生活;通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 己的素质,解决就业问题。社区要完善社区自身文化建设,开展多项活动,对新市 民进行市民教育,增强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六、结语城郊农民市民化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 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正视市民化道路漫长、老“新市民”陷 入边缘化的问题,有利于政府、社会各界和新市民们共同努 力,促进城郊农民向市民角色转型,最终有利于打破市民化 进程和城市化发展的不协调状态。(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