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32627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汇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整体设计思路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其二,补充教学材料:示例、图片、资料等。其三,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课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2、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的概念,性别决定,生物因素中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学生掌握的数学上比例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将数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进行渗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

3、积极地动手、动脑参与实际操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识记种群的特征。2、 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有关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形成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整体性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重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4、。 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主要是因为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的问题,在生态学上分属于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本节内容又与前后有一定的联系,种群是建立在同种生物个体的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群落又是建立在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的,生态系统又建立在生物群落的概念基础之上,因此各部分知识之间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把握住。在知识的细节上,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重难点分析重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迁出

5、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联系实际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种群,用各种直观的资料和数据充分进行分析。五、教法设计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可采用讨论与学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普通学校或班级: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

6、生活动目标达成一、情境导入播放相关图片。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观看并思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二、展示课题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population and community)。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课件、思考、记忆适当地双语教学,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三

7、、新授知识(一)种群概念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设疑: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答: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概念要点:一定地域内 同种生物 全部个体的总和 思考,回答问题,纠错。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回顾旧知并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二)

8、种群的特征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看资料、思考培养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1种群密度讲述: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邀请:你能说出种群密度的单位有哪些吗?你能对某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描述吗?种群密度有什么特征?你能举例说明吗?讲述: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设疑:你能根据叙述总结成一个公式并用来解决下列例题吗?例: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9、其中有标志鼠15只。点评:及时肯定表扬记忆,思考,看书,讨论,回答问题。答:(个/m2、km2、m3)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公式:N标志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 答案:N = 88只培养学生书写和语言的规范意识。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学科相渗透,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通过正确解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满足感,更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布置研究性课题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还有哪些?具体操作方法如何?课后分小组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获取信息、探究

10、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出生率和死亡率指导学生看书,找到有关概念。例如,某个和平鸟种群的出生率为每个雌鸟每年出生出7.8个雏鸟。设疑:你如何理解7.8这个数字?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有何意义?你现在能理解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了吗?注意:迁入和迁出阅读,思考,回答问题回答:它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强化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3年龄组成设疑:什么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几种类型?图形如何?分别有那些特点?你能设计一个表格来反映吗?研究意义如何?巡视,指导学生,特别是画图表,纠错,

11、点评。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画图表,归纳总结,回答问题。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强化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用多中方式表达知识的能力。4性别比例讲述: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雄多于雌;雌雄相当;雌多于雄。 设疑:你能就三种性别比例类型举例吗?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何影响?题解 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和胰蛋白酶等可溶性蛋白水解酶,可水解凝血因子或凝血因子a,而生成三种分子量和活性各不相等的碎片,称为凝血因子f。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的酶性

12、水解。凝血因子f可激活凝血因子,还可激活激肽释放酶原而激活激肽系统。介绍有关应用:生产上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答:(3)(4) 7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酶等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其聚集并释放血小板内含有的丰富的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促使血液凝固。( )雌雄相当:高等动物理由:年末,工程能否提前完工尚不确定,所以在确认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时候在收入总额中不能包括该项承诺支付的奖励款60万元。(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象海豹)(3)雄多于雌:社会性昆虫如蜜蜂17()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人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性别比例在一

13、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就会下降,种群密度就会明显降低。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该三个项目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最终都直接转入股本(资本)溢价中,未形成收益。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布置研究性课题布置任务:研究性课题自然条件下人群中正常男女性别比例应为多少?【解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120(事项6)+120(事项8)=24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50(事项4)+160(事项7)+300(事 项9)=610(万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0;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680(事项1)+6

14、0(事项5)=740(万元);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8 000(事项2)+200(事项3)=8 200(万元)。造成目前某些地区性别比例“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将会有什么危害?借:固定资产 1500课后分小组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使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获取信息、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提问: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解析】:3.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购买乙公司股权成本=12008.8=10560(万元)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练习:课后练习思考,回

15、顾,小结,回答问题。答: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为保障我公司的原材料供应,201年7月1日,我公司发行1 000万股普通股换取丙公司原股东持有的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我公司取得丙公司20有表决权股份后,派出一名代表作为丙公司董事会成员,参与丙公 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丙公司注册地为我国境内某省,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股份发行日,我公司每股股份的市场价格为25元,发行过程中支付券商手续费 50万元;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l3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2 000万元,其差额为丙公司一项无形资产增值。该无形资产预计尚可使

16、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摊销。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及时小结,强化记忆,较好地掌握有关内容,形成知识体系。五、综合创新设疑: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指导解题思路和方法。点评。总结:任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最终都要落实到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上。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的最直接因素。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注意方法。回答:1.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2.从不同环境同一物种种群个体间的交流来看:迁入迁出。3.从种间关

17、系和无机因素考虑:如共生、竞争、捕食、水分、食物、温度等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以致用,提炼迁移,形成体系。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六、教学评价练习:附后思考,解答。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强化理解。七、板书设计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一、种群(一)概念(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公式:NN1nn12、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3、年龄组成 (1)增长型:幼年个体多(2)稳定型:老成幼年个体比利适中(3)衰退性:老年个体多4、性别比例八、教学评价设计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树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2某种群中年轻

18、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B相对稳定C越来越小D绝对不变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4.下图反映了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的发展趋势是:A ;B ;C 。(2)比较三个种群的密度发展趋势: 。5研究性学习评价【答案】1.D 2.A 3.D 4.(1)趋于扩大;趋于稳定;趋于减少 (2)ABC 5.略九、教学反思1 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教师能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参与并引导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2 失:讲述的内容略显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掘。设问的技巧性尚待进一步探讨。3 改进措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可以在某些环节上进一步体现,如对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带着问题看书讨论,并自行得出结论,而另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指导阅读,教师讲解以后再共同得出相应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