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谱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 第1篇:识谱教学心得小学高年级识谱教学的一点体会大家都知道,旋律是由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音乐基本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音乐的美就是在旋律的进行中流淌出来的。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教学识谱的目标要求是“能识读简单乐谱”。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识谱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存在为难情绪,许多老师也对识谱教学“敬而远之”,识谱教学目标很难落实。怎么样才能降低识谱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兴趣呢?我在这里谈一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1、完整、生动地范唱,激发起学生学唱曲谱的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而
2、过早地提出识谱的要求,那么再好的音乐学生也没兴致学_了。所以演唱曲谱之前,我会采用播放范唱、教师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熟悉曲调之后,允许学生轻声地哼唱,这样一来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学起来会容易得多。2、从歌曲的高潮处学起。因为歌曲的高潮往往给人印象最深也最好听。或从学生最有兴趣的乐句学起。比如歌曲踩雨,第一次听范唱学生就对歌中“沙里格沙”的像声词很感兴趣,忍不住随着我唱。但是歌曲多次出现“沙里格沙”曲调却有变化。趁着学生兴趣浓厚,我就引导他们视唱曲谱,找出相同和不同。学生反应很积极。3、对比中学唱乐谱。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比相似乐句,找出不同。二是发现相同乐句,化繁为简。这是一个
3、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五年级歌曲雨花石。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富于变化很不容易唱好。但有些乐句是重复出现的。雨花石共八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一样,第六句和第八句一样。如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曲谱就变得简单了。同时歌曲第五句和第七句旋律只有开头两个音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后,让他们对比着学唱,学生印象深刻,就能唱准了。4、听琴声模唱复杂乐句。比如第十一册的蒙古族短调歌曲银杯。曲调是这样的(略)。曲调音域宽,音程跨度大,66八度32七度。学生忍不住问我,“老师,歌曲的曲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我笑着把这个问题反问给学生。他们的想像是:高低变化的曲调好像在表现起伏的大草原;音程跨度那么大就像蒙古族人宽广
4、的胸怀;还有人说,曲调高的时候他好像飞上了蓝天,而低的时候他就好像站在草原上了。我默许着学生的种种想像,并让他们带着想像,先听我弹奏一遍曲调,之后跟琴在心里唱一遍,然后再跟着琴把旋律像唱词一样唱出来。经过循序渐进的练_,学生就准确而有感情地唱出曲调了。5、提炼难点,而后整体学唱。比如上面提到的歌曲银杯。模唱曲谱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还是唱不好,可以把66和32两处大跳音程提出来,提示学生,唱“草原”的时候,就在心里准备好“蓝天”的位置。也就是唱前一个低音,就要在心里准备好唱下一个高音。或老师在琴上弹第一个音,学生试着唱出后一个音,老师再用琴校正。唱准了之后再回到乐句中整体学唱。6、引导学生在听唱旋
5、律的过程中用手势划出旋律线,或身体起伏律动,体会旋律的高低变化。例如在童心是小鸟一课中,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曲调起伏很大,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引导学生边用手臂划旋律线边想象小鸟飞的样子。有的学生就想象“好像小鸟向下飞忽然又冲向天空。”所以,在接下来唱到55八度大跳时学生也俯身向下转而又昂首向天。曲调也随之及时准确地唱出来了。7、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度的乐句学唱。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学谱的信心。以上是我识谱教学中的一些例子。教学中,还存在先唱词还是先唱谱的问题。我觉得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各有前提。如果所学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曲调容易上口
6、的,可以选择先学歌词。反之,如果是学生不熟的新歌,曲调又相对较难,就应该选择先学唱歌词,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再学乐谱知识。高年级学生即使具备了独立识谱能力,也不能完全依赖识谱教学法来学_音乐。一方面学生能力有差异,另一方面防止学_起来单调枯燥。 另外,关于识谱教学我一直有一个困惑:由于我们的音乐课课时分散,教学不连贯,而且每节课要完成歌唱任务,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学_识谱,所以想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识谱不是件容易事。我想我们可不可以尝试至少集中两个课时的时间进行识谱训练,也许能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第2篇:识谱教学标题: (中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研究(小学版))作业一.简述识谱教学策略有哪些答题内容:答:
7、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识谱唱谱教学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_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更好的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_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才能保持学生的学_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识谱学_呢?一、多重感官,感受音高节奏1、听音乐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由于这种特征,就决定了在音乐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能力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学谱的基础也应该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
8、感觉。2、看音乐非语意性是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因此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要素具有抽象性,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更拿不了尺子去给它量高低长短,它在实践中又稍纵即逝,因此学生对音的高低节奏的概念相对模糊。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更能另他们接受。图谱中蕴含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声音的长短、强弱,大大帮助学生对旋律有更明确的感受。把音乐线条画出来是新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它把音乐变得“有迹可寻”,将音乐用这样明确的线条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感受了乐曲。3、比划音乐柯达伊手势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儿童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是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了
9、一定的形象特征。教学中,教师还可用手势的“暗示”(细微的升高或降低的调整)来帮助儿童唱准音高。枯燥单一的练_音高,学生很快就会反感。根据孩子好动的年龄特征,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_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新教材在三年级时就逐步的引进柯达伊手势。平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一边唱音阶一边比划手势,有时再穿插“一个人比划一个人唱”的游戏,或者在比划手势的速度上进行加快等等方法,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练_乏味。孩子天生都是好动的,所以依照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学_的过程汇总动动手指,应该能够事半功倍!二、形式多样,培养识谱兴趣1、通过游戏激发识谱兴趣低年级学生好
10、奇、好动、自制力弱的特点,我就从趣味、新颖的游戏入手,使其在学_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_,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_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于是我设计了很多的游戏,帮助低段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将学生领进门。2、运用多媒体辅助识谱教学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其独特的魅力,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自带了有关音高节奏的游戏,这些游戏在课堂中享有很高的人气,学生百玩不厌。而且光盘里激励性的评价语使学生在学_过程中充满激情。3、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学_乐器对增
11、强识谱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_的积极主动性。在选择器乐品种是,我们要注意面向全体的原则,首先要考虑演奏技巧不是很高、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有固定音高或音准比较容易把握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低年级以打击乐器(如木鱼、沙球、三角铁、响板等)为主,帮助学生解决节奏方面的问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谱子的各个音乐要素。其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演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_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12、4、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_的各个环节,这其中也包括识谱教学。不要把识谱定位在旧观念中死死板板地唱着书上的谱子,我们也可以唱学生自己创编的谱子。创编后一定要有反馈,有展示作品的创作才是真正有实效的创作,同学们通过反馈自己创编的旋律,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识谱唱谱能力。而因为是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就完全沉浸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_简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_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循序渐进,巩固识谱成果将音乐简而言之:就是七个音反复捣鼓来捣鼓去,可是要孩子们唱会这七个音真有这么难吗?其实识谱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
13、进地螺旋式上行,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目标。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孩子视唱更是如此,一次不能引入太多音,七个基本音级要一个一个地引进。在新教材中我深深的体会了这一点:它不像老教材到了高年级之后,在每一课的练练环节中突然冒出一些长长的乐句要求学生进行视唱,学生马上被难倒了。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将识谱学_隐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经意间、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这样孩子学起来负担不会太重,而且效果也较好。1、先节奏后音准2、先唱词后唱谱3、先唱拼音,再唱“数字”4、先乐句,后乐曲 正所谓“殊途同归”,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方法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打破陈
14、规,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识谱教学真正有量、有质、有实效!答: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使他们学_音乐的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_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就要强化听的感觉,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识谱这种意识还没有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培养,从连贯的唱音节开始,逐渐的让学生认识音符,不管音符怎么出现他们都可以很快的认识这个音符是什么,其次在进行识谱的训练,从简单的到复杂的这样循序渐进的开展。
15、低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积累少,虽然对于音高有一定的概念,但枯燥的识谱效果不好。可以结合简单易学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先学会演唱,再进行唱名的教唱,有利于激发学生识谱视唱的兴趣和积极性!第3篇:识谱教学识谱教学要针对学生求知欲、可塑性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_。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
16、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2先学节奏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3突破难点在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学生不易掌握和学_,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_,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_,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_。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
17、唱实践,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_。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_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_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第4篇:识谱唱谱教学反思在音乐教学中发现,许多孩子对简谱的学_不是很到位,从
18、17他们可以按着顺序快速的说出来,但一旦打乱音符的顺序,认识起来就有些困难,更不要说加上各种节奏型了。识谱唱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只要进入识谱内容,多数学生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_的规律,它是学_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的目标。音乐课的学_中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那么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19、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行性选择。一方面学_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葫芦画瓢,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0、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5篇:浅谈识谱教学浅谈识谱教学识谱教学是音乐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挠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识谱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机械技能训练的感觉,枯燥而乏味。从实际教学中看来,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_识谱兴趣淡漠。那么,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本人在多年的识谱教学中,领悟了一点微薄的知识。 识谱 听赏 素质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1、音乐与数学相结合。数学中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 进行数学的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3、
21、4来表达音调。虽然都是用1234来书写,但数学的数字可以是无穷大的,没有局限性。而音乐只用1234567 七个字,并分别把它唱成do、re、mi、fa、sol、la、xi, 通过这七个音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声乐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因为小学阶段一周才两节音乐课,有时候这节课记住了,下节课又忘记了,与数字相结合的话,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展开联想,加强巩固。2、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又如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
22、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鸡77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3、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_。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_巩固所学的音符。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
23、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师可以让学生先拍小鸭走路的节奏XX XX,然后说,小鸭子走路一不小心扭了一下脚,于是它就会XX XX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3、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_,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
24、讲解和练_,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_,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_。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_。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_;变换小节视唱练_: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25、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_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第6篇:谈音乐识谱教学谈音乐识谱教学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识谱教学又是困扰学校音乐的一个突出问题。据调查,学生普遍感到学_识谱枯燥乏味。一位学生这样说道: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头晕。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多来米,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就是谋杀
26、看来,传统的、填鸭式的识谱教学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_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念,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等都在改变。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_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旧的观念,指导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
27、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新课标低年部目标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_的巨大动力。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以人的主观意愿为驱动力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学_识谱的愿望,做到自主学_。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五线谱像小手,五根线四个间,我们从下往上数,第一线,第二线
28、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五线四间五线谱。再如,学_唱名及其位臵时,我又编了首儿歌: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门口招手来来来re、re、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mi、mi,第一房间坐沙发fa、fa、fa,第二线上说说话sol、sol、sol,第二房间手儿拉la、la、la,第三线上笑嘻嘻si、si、si,第三房间歌儿多do、do、do。教学过程中,学生学_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_态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寓教于乐,使其在学_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_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_音乐
29、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_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二、识谱教学应循序渐进 、先节奏后音准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其中,音准是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而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另外,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可从节奏教学入手。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因为训练音准难就避开它。一年级的学生可先学_五声音阶,即学_do re mi sol la的唱名及音准,然后再扩展到七声音阶的学_。 、先唱词后唱谱教学中往往学生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
30、着唱词,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肯定很不乐意。教师何不因势利导,让学生先唱词,后唱谱,这样学生既容易感受歌曲形象美,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在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快乐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欢快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甚至有的学生己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唱了起来。这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先教谱后教词的做法,而是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一遍就唱会了歌曲。我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等学会歌词后,再进行学唱
31、曲谱。通过这样试唱,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 、先攻难点,后整体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_,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_,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年级教材花喜鹊和小乌鸦这首歌中的第二、第三乐句里有一个大跳音程(sol1低音la)节奏也较复杂,还在低音上有颤,音学生不太好把握。我先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下坡的环节,提示学生前面有一个很陡的坡,下去要特别小心。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更容易,也不会出现视唱
32、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三、通过游戏促进识谱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_五线谱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面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乏味深不可测,对单调呆板的教学缺乏兴趣,学_困难信心不足。但如果我们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常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教师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并请学生帮教师同步配音。学生在教师表演的控制下有节奏地念读走 走 跑跑 跑跑。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跑用的时间短后,再进行教师走一步学生跑两步,让学生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
33、半,最后教师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学生在走走、读读的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了两种音符的读法。又如,在复_二拍子、三拍子节拍时我和学生玩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有一棵果树,上面有两个一串的果子,也有三个一串的果子。教师即兴弹奏二拍子的乐曲或三拍子的乐曲,学生分小组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跺脚。每首乐曲结束后,各组学生要经讨论尽快确定这首乐曲是几拍子,并派代表到树上摘果子,先摘对了的小组可以将果子保存起来。待全部乐曲弹完后根据各组所摘果子串数的多少评出优胜组。就这样,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四、运用多媒体辅助识谱教学根据科学家实验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生
34、的学_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_兴趣提高了,学_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二年级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第三至五乐句中出现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等都是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设计成郊游中爬山的环节:多媒体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
35、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爬山。那些复杂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学生轻松掌握。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低年级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 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_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第7篇:浅谈识谱教学浅谈识谱教学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
36、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
37、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_。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_巩固所学的音符。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
38、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_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_,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_,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_,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_。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
39、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_。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_;变换小节视唱练_: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_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_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_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识读乐谱 教学心得体会(共15篇)圆认识教学心得体会学科教学知识心得体会认识厘米教学心得体会低段识字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