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368038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的理解与实施一、 基本原理1、什么是FMEAFMEA的定义:在设计阶段/更改设计阶段,对产品/零件/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降低发生的概率,有效提高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设计: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工艺)实施FMEA的时机:开发新产品、实施新技术、开发新过程时应用;对现有产品/过程实施更改;现有产品/过程应用于新的环境、场所时;(产品更改:结构更改、材料更改、参数更改。)(过程更改:工艺流程、工艺方法)实施FMEA的目的:寻找产品及加工过程中的潜在失效及其后果;确定消

2、除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将全部分析过程文件化,以供评审;FMEA是事前行为 通过FMEA确定的措施为预防措施; 各类失效模式均为“潜在”,即可能会发生; 潜在失效模式是凭经验和对以往事故的评估获得;FMEA是为各类设计/更改设计做准备的活动 FMEA是对“设计策划”环节的补充活动; 在设计策划过程中,通过FMEA明确如何使顾客满意; (设计策划FMEA设计输口)FMEA是集体分析的产物FMEA的分类 D-FMEA(设计FMEA):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使用,分析对像为:总成/分总成/零件; P-FMEA(过程FMEA):在工艺设计 过程 中使用,分析对像为加工工序及各物流过程;2、FMEA是系统

3、的分析方法 明确分析对像的功能性能要求 若设计不当,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后果?问题起因?怎样预防探测?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方法有效?采取措施设计更改过程更改特殊控制其他更改 实施 3、FMEA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运用失效链,连问为什么。失效链: 定义:一个潜在失效事件发生,引起下游系统产生连锁的失效事件,为失效链。 在失效链中,上一个失效是下一个失效的原因,在实施FMEA中,一定要找到最终失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考:1、什么时候进行FMEA?2、实施FMEA的目的?3、FMEA是什么性质的活动?4、FMEA主要是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5、什么是失效链?6、FMEA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二

4、、 设计FMEA(D-FMEA)1、D-FMEA的基本要求分析对象:所设计的/更改设计的总成、分总成、零件。围绕产品设计中的缺陷展开分析 (不正确的材料、.参数、.结构)不要引入不正确的内容:制造缺陷、采购缺陷、检验缺陷等。要明确产品总成/分总成/零件的功能及关联关系,即采用质量功能展开的形式确定相应的分析思路。(关联图)2、D-FMEA报告中的栏目解释项目/功能 项目:被分析的总成/分总成/零件名称。 功能:被分析产品的作用,即设计意图。 确定功能时,应将产品所有的功能列完整。潜在失效模式 失效:丧失功能; 失效模式:丧失功能所表现的形式; 失效模式的类别: 突发型:断裂、破碎、短路等; 渐

5、变型:磨损、老化、变色等; 产生非期望功能:噪声、振动等;潜在失效后果:潜在失效模式给顾客带来的影响; 顾客包括内部顾客、主机厂顾客、最终顾客。 必须明确潜在失效模式影响安全或法规符合性的程度。严重度(S) 潜在失效后果严重程度的级别,用来评估后果的严重性。 级别类的分类:110级,S越大,后果越严重。如: 10级:无先兆影响行车安全及法规。 9级:有先兆影响行车及法规。 8级:车辆/项目不能运行(丧失基本功能)。 7级:车辆/项目可运行,但性能下降。级别 所分析对象的特殊特性的分级(关键、主要等)。 此栏目也可用特殊特性符号标注。 包括总成/分总成/零件的各层次特殊特性。 若所分析的特性并非

6、特殊特性,此栏目不填。潜在失效起因/机理 失效起因: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失效模式的原因。 不正确的设计结构 不正确的设计参数 不正确的材料选用 失效机理:由于设计未进行动态考虑而造成失效模式的原因。 未考虑材料:过早屈服、过早疲劳、不稳定等 未考虑产品本身:过早磨损、氧化、腐蚀等 寻找失效起因/机理的原则: 运用失效链 连问为什么 找到最终原因频度(O) 失效起因引起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用来评估失效模式出现的频率。 级别的分类:110级,O越大,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如:10级:失效率10%,持续性失效。 8级:失效率2%,经常性失效。 6级:失效率0.5%,偶然性失效。 确定频度O时,

7、要分析: 维修经验 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采用量 预期的使用寿命现行设计控制 己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类似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采用设计中的控制方法,是为了识别设计缺陷 设计控制方法的类别: 设计评审:预防类控制方法,右防止失效起因发生或降低发生概率; 设计验正(DV):探测类控制方法,可寻找到失效起因;设计确认:探测类控制方法,可寻找到失效模式; 3种不同的控制方法,通过不手段寻找设计缺陷;探测度(D)控制方法一一对应 通过控制方法识别潜在失效起因或防止失效起因发生的难易程度。用来评估设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级别分类:110级,D越大,失效起因识别越困难。 如:10级:设计控制不能找到起困/无控

8、制方法。 6级:设计控制有较少机会找到起因及模式。风险顺序数(RPN) 风险顺序数是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的乘积,是对潜在失效风险的综合评估。RPN=S×O×D,11000。 三度(S、O、D)从不同角度将失效模式严重程度量化。(自己定三度,尽量不查手册) RPN的警或线要依据产品特点凭经验确定,一般推荐为:RPN<33=27时,安全,27RPN43=64时风险较大,RPN53=125时,风险严重。(RPN也要有自己的文件自己定值) 当RPN较高时或S较高时,均应采取措施降低。(S>8时严重度)建议的措施 针对高RPN及高S的项目,准备采取的措施。 采取措施

9、的目的:降低S/O/D,从而降低RPN。 提出建议措施的顺序:降低S降低O降低D。 建议措施的类别: 降低严重度S:改变设计机构。 降低频度O:改变设计结构、改变设计参数,改变使用材料,改变 预防类控制方法。 降低探测度D:若控制方法充分,则增加控制度。若控制方法不充分,则增加/改变控制方法。采取的措施 建议措施实施后,最终确定的设计结果。(结构、材料、参数) 所确定的最终结果要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中体现。(进行验证) 措施落实后,重新评估S、O、D及RPN值。3、D-FMEA的实施准备工作 评审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及维修经验,建立零件关系图。 确定分析对象: 通过特殊特性明细表及质量功能展开确定分析

10、对象。 凡与特殊特性相关的总成/分总成/零件均应进行分析。 凡涉及产品设计/更改设计的总成/分总成/零件均应进行分析。D-FMEA的分析流程确定项目明确功能(丧失功能是如何表现?)明确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出现会有什么后果?) 明确失效后果(失效后果有多么严重?)确定S(失效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运用失效链问为什么)确定起困/机理(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大吗?)确定O(目前采用什么控制方法?)确定现行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有效吗?)确定D(综合风险大吗?)计算RPNRPN高否?S高否?不高:分析结束高:现行控制方法是否充分?充分:增加控制程度;改变结构/参数/材料不充分:增加设计/更改控制方法;改变结构/参

11、数/材料建议措施采取措施重新确定S、O、D、RPNRPN高否?S高否?不高:结束高:重新分析思考:1、什么是潜在失效模式?有哪几类?如何确定S/O/D?2、什么是建议措施?有哪几种?寻找失效起因的原则是什么?3、什么是控制方法?有哪几种?使用它们的目的是什么?第三部分 过程FMEA(P-FMEA)1、P-FMEA的基本要求分析对象:所设计的/更改设计的加工工序及物流过程。(搬运贮存)围绕过程设计中的缺陷分析。不要引入不正确的分析内容:产品设计缺陷、采购缺陷、工艺实施等。要明确各工序的工艺目的,应从工艺流程图中识别要分析的工序。2、P-FMEA报告中的栏目解释 过程功能/要求 过程功能:被分析的

12、工序/过程名称。 要求:该工序/过程的目的。 若一个工序有许多工步,每工步会产生不同的失效模式,则各工步作为独立工序处理。(装配)潜在失效模式 失效模式:达不到原工序/过程目的的表现形式,(工艺流程图中的质量特性) 典型的失效模式包括:弯曲、开裂、开路、变形、毛刺、尺寸超差等。潜在失效后果 失效后果:失效模式给顾客带来的影响,包括后续工序。 给最终使用者带来的后果包括:噪音、工作不正常、异味、泄漏、顾客不满意、危及使用者等。 给下游工序带来的后果包括:无法加工、无法安装、损坏设备、危及操作者等。严重度(S) 严重度S:潜在失效模式带来后果的严重级别,用来评估后果的严重性。 级别分类:110级。

13、S越大则后果越严重。 对最终顾客:10级:无警告,危及使用者安全/法规; 8级:车辆/项目不能正常工作(丧失功能) 对下游工序:10级:无警告、危及操作者 8级:造成全部产品报废。级别 级别:所分析工序/过程中特殊特性的分级(关键、主要) 此栏目可用特殊特性符号标注。 要描述加工工序中过程特殊特性。潜在失效起因/机理 失效起因/机理: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失效模式产生的原因 不正确的工艺方法加工手段;加工程序、设备;监测方法 不正确的工艺参数 不充分的控制方法对工艺参数控制方法;对其它的工艺因素控制方法(刀具、模具);对操作工无法避免的控制方法(防错方法);对周边环境的控制方法;对原材料/半成品转

14、换特性具体方法 寻找失效起因的原则 运用失效链 连问为什么 找到最终原因频度(O) 频度:失效起因引起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用来评估失效模式出现的概率。 级别分类:110.O越大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如:10级:持续性失效,失效不可避免 8级:经常性失效,发生频率高 6级:偶然性失效,发生频率低现行过程控制 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于类似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采用制造过程中控制方法,是为了对制造过程进行控制,他不能识别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失效起因。 过程控制方法的分类 防错的应用:预防类控制方法,可防止失效的发生 监视及检查:预防类控制方法,可查找失效起因(偏离工艺要求的起因),采取预防措施。(定

15、期调整、连续监检、点检、SPC) 检验:探测类控制方法,可查找失效模式,采取纠正措施。探测度(D) 通过控制方法识别失效模式或防止失效模式发生的难易程度。用来评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级另分类:110级,D越大失效模式识别/防止越困难。 如:10级:不能探测或没有检查 8级:只通过目测检查实施控制。风险顺序数(RPN) 风险顺序数是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的乘积,是对失效风险的综合评价,RPN=S×O×D,11000。 三度从不同角度将失效模式严重程度量化。 RPN的警或线要依据加工特点凭经验确定,一般推荐为:RPN33=27时,安全, 27RPN43=64时,风险较大,

16、RPN53=125时,风险严重。 当RPN较高或S较高时,均要采取措施降低。建议的措施 针对高RPN及高S的项目,准备采取的措施。 采取措施的目的:降低S/O/D,从而降低RPN。 提出建议措施的顺序:降S,降O,降D。 建议措施的类别: 降低严重度S:改变工艺方法 降低频度O:改变工艺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预防类控制方法。 降低探测度D:若控制方法充分,则增加控制程度,若控制方法不充分,则增加/改变控制方法。采取的措施 建议措施实施后,最终确定的设计结果(方法、参数、手段) 所确定的最终结果要在相应的文件中体现(进行验证) 措施落实后,重新评估S,O,D及RPN值。3、P-FMEA的实施准

17、备工作 评审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及返工、报废经验 确定分析对象 通过工艺流程图、特殊特性明细表确定分析对象。 凡与特殊特性相关的加工工序及重要工序均应进行分析 凡涉及工艺设计/更改设计的工序过程均应进行分析。P-FMEA的分析流程确定工序明确该工序目的(达不到工序目的是如何表现?)明确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出现会有什么后果?) 明确失效后果(失效后果有多么严重?)确定S(失效模式为什么会出现?运用失效链问为什么)确定起困/机理(失效模式出现的可能性大吗?)确定O(目前采用什么控制方法?)确定现行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有效吗?)确定D(综合风险大吗?)计算RPNRPN高否?S高否?不高:分析结束高:现行控制方法是否充分?充分:增加控制程度;改变工艺方法/工艺参数不充分:增加/改变控制方法;改变工艺方法/工艺参数建议措施采取措施重新确定S、O、D、RPNRPN高否?S高否?不高:结束高:重新分析思考:1、P-FMEA分析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潜在失效后果?有哪些?3、什么是S/O/D?如何确定?4、什么是失效起因?有哪些?5、什么是现行过程控制?有哪几类?6、为什么要实施建议措施?有哪几类?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