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第四节第四节奇恒之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奇恒之奇恒之腑与脏腑经脉的关系腑与脏腑经脉的关系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功能似脏一、脑一、脑 brainbrain 位置:位置: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上至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上至 天灵盖,下至风府穴。天灵盖,下至风府穴。形态:形态:由髓汇集而成,故称由髓汇集而成,故称“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元神之府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精化生 v主宰生命活动主宰生命活动 元神存元神存则生命在生命在 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精明之府v主精
2、神意识主精神意识 脑为精神之海精神之海 听听觉、视觉、嗅、嗅觉v主感觉运动主感觉运动 等功能都等功能都归于于脑 思思维、记忆、言、言语 (一)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要生理功能 思维灵敏,精神饱满思维灵敏,精神饱满 视、听、嗅等感觉正常视、听、嗅等感觉正常 精神不振、听觉失聪精神不振、听觉失聪 视物不明,嗅觉不灵视物不明,嗅觉不灵 髓海充盈髓海充盈髓海不足髓海不足 心藏神心藏神 肝藏魂肝藏魂 心主血脉藏神心主血脉藏神 肺藏魄肺藏魄 五五脏 肝主疏泄藏魂肝主疏泄藏魂 脾藏意脾藏意 肾藏精藏精藏志藏志 肾藏志肾藏志 保保证证脑脑主主精精神神思思维维等等功功能能的的正正常常发发挥挥 二、女子胞二、女子胞
3、 uterus位置:位置:位于小腹正中,直肠之前,膀胱位于小腹正中,直肠之前,膀胱 之后,下口连接阴道。之后,下口连接阴道。形态:形态:呈倒置梨形。其大小、形态、位呈倒置梨形。其大小、形态、位 置,随年龄及妊娠而变化。置,随年龄及妊娠而变化。(一)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要生理功能 1.1.主持月经主持月经 2.2.孕育胎儿孕育胎儿 1.1.与脏腑及与脏腑及“天癸天癸”的关系:的关系:与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密切。肝、心、脾、肾的关系密切。2.2.与与经脉经脉的关系:的关系:与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二)与脏腑经脉的
4、关系(三)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三)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是女子胞发挥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女子胞发挥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肾与天癸肾与天癸 肾中精气充盈中精气充盈产生天癸,促使女子胞生天癸,促使女子胞发育成熟育成熟 冲冲为血海血海调节十二十二经气血气血冲任二脉冲任二脉 任主胞胎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阴脉之海 肝血灌注,肝气疏泄肝血灌注,肝气疏泄 心肝脾与血心肝脾与血 心血充盈,心气下通心血充盈,心气下通 脾主脾主统血,化生气血血,化生气血 诸脏腑经脉功能协调正常,保证女子胞发挥正常功能。诸脏腑经脉功能协调正常,保证女子胞发挥正常功能。第五节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1、掌握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掌握脏与脏之
5、间的关系2、熟悉脏与腑、熟悉脏与腑 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3、了解腑与腑、了解腑与腑 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 自自 然然 界界五五行行 人人 体体五五音音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六六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志志五五液液角角 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木木 肝肝胆胆 目目 筋筋怒怒 泪泪徴徴 苦苦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火火 心心小小肠肠舌舌 脉脉喜喜 汗汗宫宫 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 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胃胃 口口 肉肉思思 涎涎商商 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金金 肺肺大大肠肠鼻鼻 皮皮毛毛悲悲 涕涕羽羽 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6、北北 冬冬水水 肾肾膀膀胱胱耳耳 骨骨恐恐 唾唾 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一)心与肺(一)心与肺(一)心与肺主要表现于主要表现于血液运行血液运行和和呼吸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气与血气与血的关系的关系肺主气肺主气 气为血帅,肺气助心行血气为血帅,肺气助心行血 心主血心主血 血为气母,心血运布肺气血为气母,心血运布肺气 病理:病理:肺气虚弱,行血无力肺气虚弱,行血无力 心血瘀阻心血瘀阻肺失宣肃,肺气壅塞肺失宣肃,肺气壅塞心气不足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血行不畅 胸闷咳喘胸闷咳喘心阳不振心阳不振主要表现于主要表现
7、于血液的生成血液的生成和和运行运行方面。方面。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血液生成血液生成 相互促进相互促进 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 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血液运行血液运行 血运正常血运正常 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二)心与脾二)心与脾 病理病理:生化无源生化无源 脾气虚弱脾气虚弱 心血不足心血不足 统摄无力统摄无力心阳不足,脾失温养心阳不足,脾失温养脾气虚弱脾气虚弱 心脾两虚心脾两虚 心悸、失眠心悸、失眠多梦、纳少多梦、纳少腹胀、体倦腹胀、体倦 主要表现于主要表现于行血藏血行血藏血和和精神情志调节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两方面。心主血心主
8、血 心有所主心有所主心主血行心主血行 血液充足血液充足 肝藏血肝藏血 肝有所藏肝有所藏疏泄正常疏泄正常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调节精神情志 相互协作相互协作神志正常神志正常(三)心与肝(三)心与肝血液血液神志神志 病理:病理: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血液亏损血液亏损心肝失养心肝失养 月经量少、双目干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双目干涩、肢体麻木。心肝血虚心肝血虚 神志不安神志不安 心与肝相互影响,导致心与肝相互影响,导致 心肝火旺心肝火旺 神志狂乱神志狂乱 水火既济水火既济互济互制互济互制 心神肾精心神肾精相互为用相互为用 心火必须下降
9、于肾,以资肾阳,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资肾阳,使肾水不寒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使心火不亢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水火既济心藏神心藏神神旺可以聚精神旺可以聚精肾藏精肾藏精积精可以全神积精可以全神精神互用精神互用心为君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心为君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 肾为相火,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肾为相火,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为神明之基础,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君相安位君相安位君相二火君相二火上下交济上下交济(四)心与肾(四)心与肾病理病理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水不
10、济火水不济火 水气凌心水气凌心精神失调精神失调肾阴虚于下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火亢于上肾阳虚损,下肾阳虚损,下焦水寒不化,焦水寒不化,心阳虚损,水心阳虚损,水气上凌于心气上凌于心肾精不足,不肾精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能奉养心神 心神不足,无心神不足,无力控驭肾精力控驭肾精失眠、心悸、怔忡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心烦、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交等症。在上在上心悸怔忡、心悸怔忡、唇舌青紫唇舌青紫在下在下水肿、形寒水肿、形寒 肢冷、尿少肢冷、尿少 在上在上心神恍惚心神恍惚 精神疲惫精神疲惫在下在下梦遗滑精梦遗滑精宗宗气气的的生生成成津津液液代代谢谢肺为主气之枢肺为主气之
11、枢主呼吸而纳清气主呼吸而纳清气 脾为生气之源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而生谷气主运化而生谷气 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布散水液布散水液 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转输水液转输水液 相互结合相互结合形成宗气形成宗气 津液输布津液输布代谢正常代谢正常 主要表现于主要表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的生成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五)肺与脾(五)肺与脾病理:病理:脾虚脾虚食少、腹胀、便溏、肢倦食少、腹胀、便溏、肢倦 气虚气虚 脾肺虚弱脾肺虚弱 肺弱肺弱面白、少气、咳喘面白、少气、咳喘 脾为生痰之源脾为生痰之源水不化津,转为痰浊水不化津,转为痰浊 湿滞湿滞 水湿痰饮水湿痰饮 肺为贮痰之器肺为贮痰
12、之器痰浊停肺,引起咳喘痰浊停肺,引起咳喘 主要表现于人体主要表现于人体气机的升降和调节气机的升降和调节方面。方面。肺在膈上,其气肃降肺在膈上,其气肃降气机升降气机升降 肝居膈下,其气升发肝居膈下,其气升发 病理:病理:肝火犯肺肝火犯肺气机失畅气机失畅 肺燥伤肝肺燥伤肝 肝气逆肝气逆胁痛、急燥、面红耳赤胁痛、急燥、面红耳赤肺气伤肺气伤咳逆、咯血、咯痰不爽咳逆、咯血、咯痰不爽 肺燥肺燥咳嗽、痰少、咽干咳嗽、痰少、咽干 肝伤肝伤胁下引痛、胀满胁下引痛、胀满 是全身气机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肺与肝(六)肺与肝主要表现于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津液代谢、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及及阴阳互
13、资阴阳互资方面。方面。金能生水金能生水 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水能润金水能润金 肾阴充足,上润于肺,使肺脏清宁。肾阴充足,上润于肺,使肺脏清宁。肾阳资助肺阳肾阳资助肺阳 同温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同温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 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 肺气肃降,下引于肾,有助于肾气化肺气肃降,下引于肾,有助于肾气化 水液。水液。肾为主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 肾气推动,肾阳蒸腾,有利于肺的通调。肾气推动,肾阳蒸腾,有利于肺的通调。肺为气之主肺为气之主 肺主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肾为气之根肾为气之根 肾主纳气,吸引摄
14、纳,使气归根。肾主纳气,吸引摄纳,使气归根。津津液液代代谢谢呼呼吸吸运运动动阴阴阳阳互互资资(七)肺与肾(七)肺与肾 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藏血与统血血的协同作用。的协同作用。肝主疏泄,促进运化肝主疏泄,促进运化疏泄运化疏泄运化 脾主运化,散精于肝脾主运化,散精于肝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生血与藏血生血与藏血 脾主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脾主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 (八)肝与脾(八)肝与脾 病理:病理:肝病及脾,肝脾不和肝病及脾,肝脾不和胁痛腹胁痛腹胀、便溏泄泻。胀、便溏泄泻。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脾胃湿热,熏蒸肝胆
15、纳少、纳少、口苦、黄疸。口苦、黄疸。脾虚血少,肝血亦损脾虚血少,肝血亦损纳少、纳少、腹胀、头晕、目眩、月经涩少等。腹胀、头晕、目眩、月经涩少等。脾不统血,引起出血,肝血亦亏。脾不统血,引起出血,肝血亦亏。运化方面运化方面血液方面血液方面 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肝肾同源肝肾同源,藏泄互用藏泄互用及及阴阳之间的互阴阳之间的互滋互制滋互制作用作用 肝肝属木,为子属木,为子水能涵木水能涵木 母子相生母子相生 肾肾属水,为母属水,为母 精血同源精血同源 肝藏血肝藏血肝阴赖肾阴滋肝阴赖肾阴滋 相互资生相互资生 肾藏精肾藏精肾精赖肝血补充肾精赖肝血补充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能制约肾之闭藏能制约肾之闭藏 相互制约,
16、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 肾主闭藏肾主闭藏能制约肝之疏泄能制约肝之疏泄 肝肾同源肝肾同源 藏泄互用藏泄互用(九)肝与肾(九)肝与肾 病理:病理:肝阳失养肝阳失养 眩晕、耳鸣、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腰膝酸软,肾阴不足累及肝阴肾阴不足累及肝阴水不涵木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 甚则化风甚则化风 肾阳不足累及肝阳肾阳不足累及肝阳下焦阴寒内盛,少腹冷痛,阳痿精冷,下焦阴寒内盛,少腹冷痛,阳痿精冷,宫寒不孕宫寒不孕.精血亏虚精血亏虚腰膝酸软、肢体消瘦、健忘少寐、舌红少苔腰膝酸软、肢体消瘦、健忘少寐、舌红少苔.藏泄失调藏泄失调女子月经周期紊乱、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女子月经周期紊乱、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
17、泄.主要表现于主要表现于先后天的相互促进先后天的相互促进和和津液代谢津液代谢方面。方面。先天温养后天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命火温煦。脾主运化,赖命火温煦。先后天相互资生先后天相互资生 后天补充先天后天补充先天肾主藏精,须脾精补充。肾主藏精,须脾精补充。脾主运化水湿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运,土能制水。脾气健运,土能制水。津液代谢津液代谢 肾为主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肾阳气化,开合有度。(十)脾与肾(十)脾与肾肾阳不足肾阳不足 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少腹冷痛、下利清谷少腹冷痛、下利清谷脾阳亏虚脾阳亏虚 形寒肢冷形寒肢冷。脾虚不运脾虚不运 津液代谢紊乱津液代谢紊乱水肿水肿 肾虚不化肾虚不化
18、病理:病理: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脾与胃 肝与胆肝与胆 肾与膀胱肾与膀胱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一)心与小肠(一)心与小肠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心属火、主血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小肠化物、泌别清浊温煦 滋养心火亢盛小肠实热小肠实热下移 上炎化生气血(二)肺与大肠(二)肺与大肠肺气肃降肺气肃降大肠传导大肠传导促进 利于肺失肃降肺失肃降相互 影响大肠传导不利大肠传导不利(三)脾与胃(三)脾与胃脾与胃脾与胃纳运协调纳运协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升降相因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燥湿相
19、济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四)肝与胆(四)肝与胆 (五)肾与膀胱(五)肾与膀胱肝气疏泄肝气疏泄胆汁排泄胆汁排泄调控 影响肾的气化肾的气化膀胱开合膀胱开合促进 利于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胃胃:受纳腐熟水谷: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初步消化胆胆:贮存排泄胆汁: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以助消化 受盛化物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进一步消化小肠小肠:泌别清浊泌别清浊吸收精微吸收精微 吸收水份吸收水份大肠大肠:传导变化传导变化 排泄大便排泄大便膀胱膀胱:贮尿排尿:贮尿排尿排泄小便排泄小便三焦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水谷之道路(
20、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排泄排泄吸收吸收消化消化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 的关系的关系 五脏与女子胞五脏与女子胞五脏与脑五脏与脑五脏与脉五脏与脉五脏与骨、髓五脏与骨、髓 神的神的调控控 女子胞: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均赖于女子胞: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均赖于 气的推气的推动 精血的充养精血的充养心藏神,主血心藏神,主血资助、促进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资助、促进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肝主疏泄,藏血肝主疏泄,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本为妇女经血之本 脾主运化,统血脾主运化,统血化生、固摄经血化生、固摄经血 肾藏精肾藏精主司天癸的至竭及生殖主司天癸的至竭及生殖(一)五脏与女子胞(一)五脏
21、与女子胞心神不宁心神不宁 心血不足心血不足 月经不调、不孕。月经不调、不孕。心气虚衰心气虚衰 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情志不畅、月经失调等。情志不畅、月经失调等。脾失运化脾失运化经少、经迟或经崩、漏下等。经少、经迟或经崩、漏下等。肾精亏虚肾精亏虚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 病病 理理(一)五脏与女子胞(一)五脏与女子胞生理:生理: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元神之府 心藏神主血心藏神主血肝藏魂主疏泄肝藏魂主疏泄 主宰生命活动主宰生命活动 保证脑功能保证脑功能 主精神意识主精神意识 正常发挥正常发挥肾藏意主伎巧肾藏意主伎巧 主感觉运动主感觉运动肺藏魄主气肺藏魄主气脾藏意主运化脾藏意主运化 (二)五
22、脏与脑(二)五脏与脑 病理:病理:脑病可以从心论治。脑病可以从心论治。肝气抑郁或亢逆肝气抑郁或亢逆精神失常、中风昏厥等。精神失常、中风昏厥等。肝失藏血肝失藏血运动障碍或梦呓夜游等。运动障碍或梦呓夜游等。补肾填精益髓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脑病重要方法。为治疗脑病重要方法。肺的呼吸失常肺的呼吸失常肺性脑病。肺性脑病。脾失运化脾失运化脑缺血、缺氧甚至脑瘫脑缺血、缺氧甚至脑瘫(二)五脏与脑(二)五脏与脑生理:生理:脉的柔韧、舒缩及血液的畅行,皆与五脏功能相关脉的柔韧、舒缩及血液的畅行,皆与五脏功能相关。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濡养脉管及心脉濡养脉管及心脉 脾主统血脾主统血固摄、调控血液不逸出脉外固摄、调控血液不逸
23、出脉外 肺主气、朝百脉肺主气、朝百脉呼吸正常,血液中清气丰富,呼吸正常,血液中清气丰富,濡养脉管及心脉濡养脉管及心脉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维持脉管舒缩有度维持脉管舒缩有度 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本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本调节脉管舒缩调节脉管舒缩(三)五脏与脉(三)五脏与脉病理:病理:心气虚心气虚脉管舒缩无力脉管舒缩无力 心阳虚心阳虚血脉拘急血脉拘急 心阴虚心阴虚脉管弛张脉管弛张 心血不足心血不足脉管硬化脉管硬化 脾气虚弱脾气虚弱血液逸出脉外血液逸出脉外 呼吸异常呼吸异常脉管失养、硬化脉管失养、硬化 气机不畅气机不畅脉管舒缩失度、血瘀脉管舒缩失度、血瘀(三)五脏与脉(三)五脏与脉生理:生理:肾藏精,精化髓,髓充骨肾藏精,精化髓,髓充骨 精足则髓满骨充精足则髓满骨充骨骼发育健全,身体强壮骨骼发育健全,身体强壮 病理:病理:肾精亏虚肾精亏虚 骨髓发育迟缓骨髓发育迟缓五脏精气不足五脏精气不足 骨软、骨质疏松、身高偏骨软、骨质疏松、身高偏低、易骨折,骨骼变形低、易骨折,骨骼变形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听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听觉失聪、视物不明等觉失聪、视物不明等(四)五脏与骨髓(四)五脏与骨髓 思考题思考题1.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天癸有何关系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天癸有何关系?2.2.脑有何生理机能脑有何生理机能?3.3.奇恒之腑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奇恒之腑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