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觉与知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14135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感觉与知觉.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 - 感觉与知觉( 总分: 201.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名词解释(总题数:30,分数: 90.00)1. 感觉(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解析:2. 知觉(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解析:3. 超感知觉(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解析:4. 心理物理学(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 解析:5. 感受

2、性(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 解析:6. 感觉阈限(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解析:7. 绝对感觉阈限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 量。绝对阈限的值需要靠多次重复测定去取平均值,或者更确切地说,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解析:8. 差别感觉阈限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解析:9. 最小可觉差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3、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 解析:10. 韦伯定律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这一规律最早由德国生理 学家韦伯发现,称为韦伯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 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 ) 解析:11. 费希纳定律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定律基础上提出的描述刺激量与心理经验之间关系的规律。 费希纳 指出, 由于最小可觉差 (jnd) 是对刺激量的一个最小变化的觉察量, 那么就可以用它

4、作为测量知觉经验变化 的单位。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 jnd 所需要的变化量越大,也可以解释为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 量的变化逐渐减慢。当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这一规律称为费希 纳定律。 ) 解析:12. 感觉适应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叫感觉适应。)解析:13. 明适应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又称光适应。指由暗处到光亮处,物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种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 解析:

5、14. 暗适应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 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解析:15. 视觉色素的漂白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人眼接受光线后,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内的一种光化学物质视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这种 现象称为视觉色素的漂白。 )解析:16. 三原色说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三原色理论由杨和黑尔姆兹提出,也称杨一黑理论。他们认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 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为敏感。以不同比例 混合这三种颜色,可

6、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视觉。这种理论已有很多证据,但对视觉后像不能做出很好的 解释。 )解析:17. 拮抗理论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拮抗理论由黑林提出。他认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 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每一对的两个要素如红与绿、黄与蓝,其作用相 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另一个就激活。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颜色视觉后 像。)解析:18. 视觉后像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视觉后像分为正后像与负后像。 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官的作用后, 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 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

7、,称为正后像;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 相反的颜色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负后像。 )解析:19. 声音的掩蔽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 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 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 )解析:20. 拍音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 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 )解析:21. 位置学说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位置学说也称行波学说, 是由生理学家贝克西提出的。他发现

8、是位于基底膜上的不同部位的毛 细胞对不同的特定频率发生最大反应,基底膜上接近卵圆窗部位的毛细胞反应高频声音,越是远端部分的 毛细胞越对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反应,并且把该频率的信号传给听神经。听神经细胞都对一个特定的频率 最敏感,因此通过听神经中不同神经细胞的激活,人就听到了不同音高的声音。位置学说能够解释大多数 声音的听觉现象,但对低频声音,是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毛细胞的。因此对于声音如何编码还不能做出圆 满的解释。 )解析:22. 频率匹配学说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一种解释音高产生机制的学说。频率匹配学说认为,在极低频的声音作用下,整个基底膜被激 活,而不只是它的特定部位。对于

9、1000 赫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不只是由单独一个神经细胞,而是由 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分成数组,各自以轮班的方式发射神 经冲动,不同的组分别对声波压力产生神经冲动,各组同步发放,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称为频率 匹配学说,也称排发说。 )解析:23. 主观轮廓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解析:24. 视轴辐合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由于辐合作用, 物像落在两眼网膜的中 央窝内,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像。 )解析:25. 双眼视差分

10、数: 3.00 ) 正确答案: ( 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 65 毫米。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右 眼看到右边多些,左眼看到左边多些,落在两眼网膜相同部位上的网像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重合,这 就是双眼视差。 )解析:26. 社会知觉分数: 3.00 )正确答案: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 (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 )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 (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 )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对人的知觉 ( 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 。 (2) 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 解析:27. 社会

11、刻板效应分数: 3.00 )正确答案: ( 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 最经济的认识, 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 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 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解析:28. 首因效应分数: 3.00 ) 正确答案: ( 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 解析:29. 近因效应(分数:3.00 )正确答案:(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解析:30. 晕轮效应(分数:3.00)正确答案:(指人对他人

12、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岀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岀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 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 他也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解析:二、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12.00)31. 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较明显的 « A.被动性« B.简单反射性« C.具体形象性« D.概括性(分数:1.00 )A.B.C.D. V解析:32. 颜色视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 A.清晰度* B.强度* C.亮度 D.柔和度(分数

13、:1.00 )A.B.C. VD.解析:33.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属性的反映。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分数:1.00 )A. VB.C.D.解析:34.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会产生« A.噪音B.拍音* C.混合音« D.纯音(分数:1.00 )A.B.C. VD.解析:35. 在人的视觉机制中,是真正的感光机构A.角膜* B.虹膜* C.瞳孔* D.视网膜(分数:1.00 )A.B.C.D. V解析:36.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A.转换

14、71; 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分数:1.00 )A.B. VC.D.解析:37. 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你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的颜色岀现* A.相同« B.相反* C.相近« D.无关(分数:1.00 )A.B. VC.D.解析:38. 视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 部位« A.中心* B.边缘* C.所有* D.上端(分数:1.00 )A. VB.C.D.解析:39. 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

15、#171;D.最小可觉差(分数:1.00 )A.B.C.D. V解析:40. 三原色理论所说的三种原色是红、绿和 * A.白« B.紫« C.蓝«D.黄(分数:1.00 )A.B.C. VD.解析:41. 双眼视差是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D.所有(分数:1.00 )A.B. VC.D.解析:42. 是听觉的主要器官*A.内耳B. 鼓膜C. 中耳D. 卵圆窗(分数:1.00 )A. VB.C.D.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50.00)43. 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分数:5.00)正确答案:(任何感觉的作用都在于收集

16、信息并提供给大脑去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其活动过程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收集信息。有些感觉系统中包括辅助组织,用以改变刺激使之更有利于获取。(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结构是感受器,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 是专门化的,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3)将感受器传岀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 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解析:44. 简述视觉的生理机制。(分数:5.00 ) 正确答案:(眼是人的视觉器官。

17、眼球的最外部是一个称为角膜的透明的保护层,光线通过它进入到位于它 后面由虹膜环绕的瞳孔。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一个孔,它随光线的强弱调节其大小,使适量的光线进入 眼球。瞳孔的后方是水晶体,再经过肌肉调节水晶体的曲度变化,适量的光线就能恰好聚焦在眼球后部的 视网膜上成像了。如果眼球的各种调节受到损伤,光线不能恰好聚焦在网膜上成像,就会出现各种视觉障 碍。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底部,是真正的感光机构,光能向神经活动的转换是在网膜上实现的。网膜由多层神经 细胞组成,最主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一一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在光的刺激作用下,它们通过所含化学物 质的变化传递着视觉信息。棒体细胞集中于网膜中心,只对光的强度

18、起反应,对微弱光线敏感,但不能分 辨颜色;锥体细胞分布视网膜的中心向外缘逐渐增多,对颜色敏感,可以使人细微地分辨颜色。明暗视觉现象如明适应、暗适应等的机制,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内的一种光化学物质一一视黄醛与蛋白 质的分离(即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与结合(即视红质的恢复过程)。颜色视觉的机制较为复杂,人们用三原 色理论与拮抗理论(或称四色说)加以解释。三原色说可以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拮抗说可以解释视觉信 息自感受器输岀后在神经细胞上的活动过程,两种理论相互补充,在解释人类的色觉的现象中都起着重要 作用。) 解析:45. 简述听觉适应与听觉疲劳的区别。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听觉适应

19、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如果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 低,便称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不同,它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 解析:46. 简述听觉产生的生理机制。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外耳即耳廓,是可以看到的外在辅 助机构。它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集中起来传达到中耳的敏感部位。外耳收集到的声音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 给中耳的三块小骨 (锤骨、砧骨和镫骨 ) 。通过它们将振动集中起来,最后送到另一个叫卵圆窗的小薄膜而 进入到内耳中。内耳的形状类似蜗牛,内部充满流体,名叫蜗牛壳,是听觉的主要

20、器官。当声波通过液体 作用于蜗牛壳内基底膜时,它上面的一些长短不同的毛细胞就与听神经联系起来,将声音传向大脑。由于 在和听神经联系时,基底膜上各个毛细胞的物理形态变化不同,改变了一些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因此传向 大脑的就是带有对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编码的信号,从而形成具有音高和音强的声音听觉。 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按线性方式进行的,声音的强度越大,相应的神经细胞激起也越快。音高是 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现在公认音高编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形成了两个理论,即位置学说与频率匹配学 说。人们可以听见的音高范围极大,对于频率最低的声音是以激起频率与之相应的神经细胞来编码,对于 从低到中等频率的声音由频率匹

21、配和基底膜上相应部位的毛细胞共同编码,而对高频声音的编码则只由激 起基底膜上特定部位的毛细胞进行。 )解析:47. 简述知觉产生的过程。分数: 5.00 )正确答案: (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得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 ) 所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以感觉为基础,要产生知觉,首先要在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获取事物各 种属性的信息,进而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与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使 其获得意义。知觉过程是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一种融合和解释的过程,具有能动性。 ) 解析:48.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分数: 5.00 ) 正

22、确答案: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借助于已有经验 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感觉与知觉又有密切联系。首先,二者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其次,通过感觉所获得的内外环境的信息是知觉产生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知觉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并借助于已有 经验对它做出解释,使它获得意义,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解析:49.

23、简述深度知觉是如何产生的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深度知觉也称距离知觉, 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以认识事物的真面 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 (1) 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视觉刺激 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大小、视野中的高度、线性透视、遮挡、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等。 (2) 来自视 觉线索器官本身的深度线索。这方面的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曲度调节、视轴幅合、双眼视差等。 ) 解析:50. 运动知觉有哪些线索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来自网膜的信息。首先,相邻网膜点受到连续的刺激是过去知觉的信息来源。当一个运动

24、 着的物体移过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的刺激,从而提供 过去的信息。其次,运动物体的其他一些特性对视网膜的作用,也是产生运动知觉的线索,如当物体的运 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时, 物体在网膜上的视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这对运动知觉的产生也有重要的意义。(2) 来自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当人眼追随运动着的物体时,物体投射在网膜上的映象是相对静止的, 这时中枢发出的眼睛、头部和身体的动作指令以及大脑对这些运动的反映就成为运动知觉的线索。 ) 解析:51. 时间知觉有哪些线索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 有机体各种节

25、律性的活动。 (3) 借助计时工具。 ) 解析:52. 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哪些独特性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在社会知觉中,无论 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是有意识的人,都会掩饰自己内在的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 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 (2)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3) 对他 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 觉者与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彼此操纵和利用对方。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动时,

26、他自己便 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 )解析:四、论述题( 总题数: 2,分数: 24.00)53. 结合实际谈一谈社会知觉是怎样形成的 ?分数: 12.00 )正确答案: ( 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1) 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在社会情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他人的言谈举止、表情、声 调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群体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群体气氛等。社会信息的搜集与选择受主客观两 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的物理强度,刺激的差异,刺激的重复出现和运动

27、特征,认知者的需要、兴 趣、动机、认知风格,以及刺激的情境等。认知者搜集到许多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一过程往往 也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2) 信息的整合过程: 完成了信息的搜集、 选择之后, 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 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 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方式因其独特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 应、社会刻板效应等。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 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

28、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 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 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 坏的。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焦在一起,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往往将聚焦在一起的 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 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

29、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 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 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 解析:54. 结合实际谈谈知觉有哪些特性 ?分数: 12.00 ) 正确答案: ( 应包括如下要点:(1)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 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 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的知觉经验与主观状态。格式塔学派提出了一些

30、被普 遍接受的知觉组织原则: 接近性原则空间和时间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连续性原则 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封闭性原则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 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良好图形原则客体本身的组合符合良好图形的原则,即具有简 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2) 知觉的选择性。 根据当前需要, 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 选择性。 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 并且轮廓清晰, 似乎突出在背景之上, 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轮廓模糊, 不具有意义, 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 一般说

31、来强度较大、 色彩鲜明、 具有活动性的客体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知觉的选择性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惫指向某个客体的 时候,该客体就成为知觉的对象,其他客体就成了背景。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时候,原来 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原来的背景也就成为知觉的对象。(3) 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 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4)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的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

32、、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解析:五、案例分析( 总题数: 5,分数: 25.00)55. 下面的说法反映了哪些心理现象(1) 北方人直爽,南方人精明。(2) 一美遮百丑。(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1) 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 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焦在一起,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 人们往往将聚焦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 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

33、推测和概 括的时候, 就有可能出现偏差, 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 最经济的认识, 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2) 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 然后从 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 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 都会被认为是坏的。(3) 感觉的适应现象。 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 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 这一

34、现象叫感觉适应。 刚进入香气扑鼻的房间时,由于嗅觉的感受性较高,可以闻到浓郁的香味,在房间中久留,由于香气持久 作用,会使嗅觉的感受性降低,产生适应,就闻不到香气了。 )解析:56. 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 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 而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 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其原因是: (1) 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 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 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

35、间过得很快。 (2) 个体 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 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 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导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 慢,就是这个原因。 )解析:57. 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网膜上呈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觉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的它的稳定性

36、。当物体向远处或近处移动时,大脑得到的信息一方 面来自网像大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眼球自动调节而产生的距离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距离 知觉二者共同决定的。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网膜上呈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就 是这个原因。 )解析:58. 在昏暗条件下要看一个细小的物体,余视比正视的效果更好,这是为什么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在视网膜上有两种主要的感光细胞,一种是锥体细胞,它专门反应光的波长 (也就是颜色 ) ,对 光的强度反应很差。这种感觉细胞主要分布在网膜的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的一点上。另一种感光细胞 叫棒体细胞,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对微弱光线

37、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离开网膜的中心向网膜的边缘扩 展,锥体细胞逐渐减少, 棒体细胞逐渐增多。 在昏暗条件下要看一个细小的物体, 余视比正视的效果更好, 是因为余视时物像落在离开网膜的中心的部位,这些部位棒体细胞较多,这种细胞对微弱光线敏感,所以 知觉较为清晰。正视时物像落在网膜的中心,这里的锥体细胞较多,这种感光细胞对光的强度反应很差, 所以知觉效果就不好。 )解析:59. 夜间在亮灯的室内若戴上红色眼镜,当走出室外时就能很快地在黑暗中辨清东西,这是为什么 ?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暗适应包含基本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及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其中,视网膜的感觉物 质视紫红质的恢复起主要作用。人眼在接受光线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内的一种光化学物质视 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 ( 称为漂白过程 ) ,使感受性降低,产生明适应。光线停止作用后,视黄醛与蛋白质重 新结合,合成视紫红质,使感受性提高,出现暗适应。暗适应程度是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程度相应的。夜间 在亮灯的室内若戴上红色眼镜,可以避免视黄醛与蛋白质的分离,即减少漂白现象的发生,提高暗适应的 速度,所以走出室外时很快就能在黑暗中辨清东西。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