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42187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名师优秀教案.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

2、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

3、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

5、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6、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

7、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

8、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

9、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

10、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纬 线概 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长 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数 量无 数 条 巩固练习(方案二) 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

11、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

12、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

13、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板书 经 线纬 线概 念 圆弧状况 长 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纬 线概 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

14、个圆圈。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长 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两部分。2、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地球,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4、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自转的全部内容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内容;第二课

15、时重点解决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等内容。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5、具体内容分析6、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的能力。(3)、 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4)、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具准备: 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多媒体C

16、AI课件等。二、学法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并借助地球仪,通过分组活动,动手演示、亲身体验、观察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来学习地球的公转。三、教法1、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要做到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读地理。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分组演示、观察讨论、读图分析,配合课件的播放和老师的点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教学过程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本的思路是:实验演示,发现问题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引入:播放视频 : 地球的公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验演示,发现问题 :找优等生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

17、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问题:1、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样子的?2、 地球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3、 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变化?4、 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几次经过赤道?学生讨论,师生交流,教师强调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夹角为66.5。正是因此,太阳直射点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如地球公转时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那么太阳直射点还会来回移动吗?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太阳光热还会有变化吗?我鼓励孩子大胆的设想。并尝试去演示。将地球运行仪上的地球取下,换上一个皮球再次来演示。

18、学生的兴趣很高,探究的心理很强。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地球公转时,如果直着身子,太阳直射点就不会移动,就会始终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不会有热量的变化,就不会有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正是因为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暑往寒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究季节变化的奥秘第一步:学生活动,分小组演示: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第二步:学生把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节气和季节(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南北半球昼夜

19、长短的状况冬至(12、1、2)春分(3、4、5)夏至(6、7、8)秋分(9、10、11)第三步: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四季的形成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情况。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我设计的活动是:七嘴八舌,大家参与:你了解家乡的四季变化吗?1、一年之中,每天中午的太阳都升得一样高吗?什么季节高?什么季节低?2、一年之中,每天的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按照 3、按照下面的图示,描述家乡四季的变化:承转: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

20、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组织学生活动:读1.20地球上的五带图:1、找出五带,名称是什么?观察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2、五带划分的界限是什么?指导学生记忆 歌诀: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3、找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来自温带、热带、寒带的小朋友,介绍所在地区的特点,其余同学猜猜看,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五带特征的学习。小结全课:由学生总结,分别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达标检测:结合本课重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几组题,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布置作业:设计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实

21、验,演示地球的公转 这种开放性作业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质疑问难 留一两分钟时间给学生,有没有问题,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板书设计:一、地球公转地球公转 太阳照射 地面获得 热量多 热 形成位置不同 情况不同 热量不同 热量少 冷 四季二、五带北寒带北极圈北温带北回归线热带南回归线南温带南极圈南寒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上的方向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地图上的方向。本节主要介绍了在 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和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 们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

22、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 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弧状(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把所 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介绍了在室外看地图的方法: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然后又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野外、在北半球确定方向的 方法。本节教材既

23、介绍了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又介绍了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使他们懂得学 好地理知识将会终身受益。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能力目标为: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情感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接着我再说一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在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为教学重点。其中经纬网定

24、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由于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和知识储备不足,故确定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综上所述,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结合北京的旅游交通图、校园平面图、有经纬网的地图,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本节内容教学方法

25、以“读图分析”为主,讲授法相结合,并安排分组讨论与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首先,我是这样导入的。十一黄金周就要到 了,你打算外出旅游吗?你知道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毛主席是在哪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吗?我听说天安门的人民广场布置的可漂亮了,并且长安街 上花山树海,还有形态各异的造型呢。你想不想去亲自瞻仰一下雄伟的天安门?你想不想踏着古代帝王足迹逛一逛紫禁城?师:你知道北京在我们的什么方向吗?师:我们坐火车通常是在北京西站下车,那你知道北京西站在天安门的什么方

26、位吗?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板书:地图上的方向首先课件展示地图上的八个方向。接着展示北京地图,首先确定地图上的方向,我们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首先找到本图最中心的方城,那就是紫禁城,看一看,北京西站在它的什么方向?那如果我们坐汽车从北京回廊坊,你知道去哪个长途客运站吗?看看木樨园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找一找北京动物园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板书:一般定向法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课件展示实验中学平面图,我们看到在平面图的左上角有一个指向标,我们这时就要按照指向标来确定方向了。板书:指向标定向法首先请请同学判断一下,在此图中哪面是北?那么教学楼在南门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南门的什么方向?

27、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掌握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的方法。接着我们学习如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板书:经纬网定向法首先复习旧知: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接着教师讲解如何判断图上的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通过数值由上向下递减的规律,确定在此图上赤道应标在上面还是下面,从而确定为北纬,用同样方法确定经线为东经。标注X、Y、Z三点的四个方位,确定三点的位置关系。师:无论哪种地 图,在实际应用时都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地图上的方向就与实际方向一致了。可问题是:假如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在野外,找不到“北”了 怎么办?如何找到“北”?怎样才能走出困境?谁有在野外辨别方向的经验或者

28、是书本上介绍的经验也可以,请大家来谈谈。在这里我设计了学生抢答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5)利用果实先红的一面确定方向;利用雪地里,朝阳面雪融化快的现象定方向。之后,课件展示在野外辨方向的图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好多辨别方向的方法,那你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活动一:某日,你和同学正在玩耍,一位司机路过问到二厂怎么走,你手边正好有一幅平面图,你能告诉司机怎么走吗?你能确定小河的流向吗?活动二: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方向。活动三:在极点俯瞰

29、图上判别方向。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下面请同学以前后桌为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要这样定方向?因为:一般情况下 地球仪的摆放是北极点在上,南极点在下,把从地球仪上切下来的一部分水平放置时,即成为某一区域的区域地图,图的上方离北极点近,图的下方离南极点近,即 “上北下南”。接着我们轻轻地拨动放在桌子上的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旋转,这时看地球的运动是从左(西)向右(东)转动,因此地图上的方

30、向自然就是“左西 右东”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蕴涵的信息量比文字还要多,并且有考查“选取”的功能,学好地图可以为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坚定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节课意义十分重大。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初断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比比例尺计算图上两地间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2、能力目标: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熟悉常用图例和注记。3、情感、态度

31、与价值目标领会并掌握学习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教材的重点、难点1、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在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2、难点:比例尺大小的辨别及其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确定依据(学情分析) 由 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特征,建立地理事 物空间方位概念。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些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地图比例尺知 识的学习、应用、以及地图

32、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辨别,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教法、学法分析建 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探究而建构形成的。它认为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保障;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 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所以本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生生 合作的方法为主,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三

33、、教学过程分析(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学过地球仪,出示地球仪和地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使用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完成下表。比较项目地球仪地图相同点作用制作形状优点缺点(二) 讲授新课: 首先教师展示多幅地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那些内容。学生读图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关于地图三要素的教学过程具体设计的如下:1 比例尺:学生读图1。22台湾岛图小组讨论: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

34、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表示方式?试在地图册上找出这几种表示方式。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做一些适当补充,师生共同小结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公式,并用表格列出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例子线段式数字式1:4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再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这部分的知识:1.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为6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0 B. 1:200000 C.1:2000000 D. 1:20000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2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

35、00千米 然后同学们读图1。37中国地图和1。38北京地图,根据表格列出的项目比较这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或小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中国地图北京地图从而得出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与地图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以上教学通过用直观、形象的地图来比较,不仅仅易于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不强的初一学生接受,他们还能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2.方向:地图上方向的辨别特别是在经纬地图和指向标地图辨别方向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部分的教学仍然

36、以学生读图活动为主,配上练习,练习讲解掌握再练习巩固,以求学生能在“练”中理解,能在“练”中学会辩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由易难,由浅深,由普通特别,因此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也从一般开始:一般情况下,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 B在A_方向C在A_方向 D在A_方向A在D_方向出示同一幅地图,加上指向标,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间的差别,指出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为北方,还是同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再做一遍. B在A_方向 C在A_方向DD在A_方向A在D_方向教师可适时引导解题方法:利用指向标平移法你掌握了吗?再来练一练: 展示地球仪a.复习提问: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

37、指示什么方向?AB指示_方向,BC指示_方向b.再一步一步深入引入到:同一条经线或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方向应该怎么辨别?图上A在B_方向 C在B_方向c.最后提出:假如这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B和D,那又该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呢?D在B_方向引导学生根据a、b,分解经纬线即B在D的北方、西方,综合得出B在D西北方向来解题。练习运用:完成练习后,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 图例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主要以学生

38、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到图例间的细微差别,如洲界与国界,使同学们在短时间里能迅速学会看图例及注记等。为了更快地使用地图,同学们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四、 知识梳理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达方式线段式:如 数字式:如1:4000000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大小 比较: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小 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2、方向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

39、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 符号 文字 数字五、达标反馈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名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充分说明了动手、动脑的价值。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开手脚,组织学生课堂活动讨论、自己小结,教师在整堂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设计的一些课堂小测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并马上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反思,为更好地学好下一堂课做好准备。你会读图了吗?运用你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解答下列各题 1.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2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20 B. 1:200000

40、 C.1:2000000 D. 1:20000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C. 3.如图, 点a(0,20W),点b(20N,20E),a在b的方向是()A.东南 B.西南C.西北 D.东北4.读某区平面图,回答问题.A.耕地位于桥梁的 _方向B.村庄位于耕地的_ 方向C.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_5.说出下图A至L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六、作业布置:1根据你所学的地图知识,为我们的教室绘制一张平面图。 2正确辨别方向,是人类在野外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无论是在茫茫的大海上,还是在浩瀚的沙漠里;无论是在崇山峻岭之中,还是在广袤无垠的草原

41、上,人类都要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方向。除了利用地图来辨别方向,想想你还有什么方法来判定方位。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大 洲 和 大 洋 初中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

42、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

43、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

44、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