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33064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论文运动负荷在体育课新的课程标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摘 要: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出现了淡化运动负荷的教学现象,本文依据教学实 践和调查了解所发现的问题,就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出现如何做到合理地安排教材,合理地调节课堂的负荷节奏,灵活地运用教学教法,控 制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达到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发表研究观点。关键词:合理安排;合理调节;灵活教法;体育教学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期间大大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过去我们的体

2、育课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 而今很多老师上体育课却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玩得开心高兴就行了, 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 在教案中连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都没有了, 把体育课上成了 “休闲课”、“娱乐课”。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安排适当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魄有重要意义。如果运动负荷不够,密度小,则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样,运动负荷和 密度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正确合理的掌握运动量,才能使学生的体 质得到全面发展。其实,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

3、动负荷。2004年12月以及2006年11月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场 观摩研讨会,就把“合理的运动负荷”,作为评价优秀体育课的一条重要标准。由此可见, 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它反映人们在练习过程中, 身体练习施加于人体的生理负荷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可采用观察学生的出汗量、呼吸、 面色和精神状态等外部表现。如果呼吸急促,面色灰白,排汗量很大,就说明运动负荷过大。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一环。如:一堂技巧课和中长跑课(两

4、节连上)。课适宜运动量估算 135次145次/分(课平均脉率),准备部分要达到120次一 130次/分,基本部分中长跑要控制在150次180次/分,结束部分要降到 10580次/分。这样下课后,学生的体力能很快恢复到最佳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分成强 弱组,区别对待,提出不同量的要求。总之,如果只强调课的密度而忽略运动负荷,或光强调运动负荷又忽视密度,都达不到好的锻炼效果。只有两者统盘考虑,搭配得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安排运动量应注意几个问题:1 安排一堂课的运动量应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即由小到大,由大到小。2一堂课的运动量大小与教材的安排、搭配是分不开的。3就一

5、次课来说,如遇到教材安排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时,就应考虑从其它方面着手来调整课堂运动量。4精心设计,周密地组织每一堂课。5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师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大过小都不行。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 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呢?1. 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

6、任务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能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例如,我为了发展一年级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我站在一直径为 3-4 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学生听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 50 秒,鼓声停止,学生迅

7、速跑向圆内“找朋友”,没找到“朋友”的学生立即推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2. 合理调节负荷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 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

8、、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 作失控等。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

9、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3. 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 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 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练习密度已较大, 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

10、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 应尽量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 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

11、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4. 运动负荷应依据不同目标要求让学生快乐新课程不再是斤斤计较于运动量和密度的测定,关注的是学生运动兴趣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 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外能否进行有效地身体活动。可是,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必须关注运动量和密度,虽然不需要在课中进行脉搏测试,但需要体育教师依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如天气、温度、学生着装情况、运动项目特点等),学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表现和面部表情, 掌握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大小。通常在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中,有着不同练习密度和运动

12、生理负荷,如教学课2025% 115125次/分,复习课3040% 125140次/分,其它综合课2530% 120135次/分。一般练习密度在 30%左右,平均心律在 120145次/分。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制订合理的体育课堂学习目标,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快乐体育活动动力。运动负荷与运动兴趣有着密切联系,不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了运动量而让学生跑10001500米,或者节节课都有较大的运动量, 不但影响学生的运动兴趣,还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课堂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你想叫他不动、想叫他偷懒,他也不愿意。所以,学生在快乐的

13、运动中运动量就不会小。依据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和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在学习某一技术时,学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和练习的强度,否则, 就不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比如学习实心球的投掷技术,学生练习次数少,课的运动负荷较小,就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多次练习加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才利于形成正确的投掷技术定型;针对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的运动素质才能提高,比如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等。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不同学生的身体活动需求,发挥体育活动中运动负荷的调节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快乐健康和谐地发展。新课程

14、下的体育课,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也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特点,在发展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还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要正确处理好运动技能与运动量的关系,防止为大而大、为技而技化。今后体育课发展的方向是以运动技能带动体能为代表的课。运动量是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运动技能而达成的,而运动技能则是通过一定的运动量进行巩固和发展的。(2) 要正确处理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防止随意化。即负荷量增加,负荷强度降低;负荷强度大,负荷量减小。(3) 要正确处理

15、好学生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体验,防止教学单一化。运动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情感体验的支持,学生情感的参与才能有效地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负荷。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特点,在发展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按照新课程理念上好体育课的标准之一,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科学性很强的问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参考文献:1 周登嵩 . 学校体育学M. 北京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 牟先涛 .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 体育教学,2007(2):9-10.3 顾渊彦 . 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J. 体育教学,2007(2):6-7.4 吴宏健 . 新一轮体育课改革带来的困惑和误区J. 体育学刊,2005(4):98-1005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6 田径教学训练丛书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7 潘炎民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手段与方法M. 湖南体育教育学会20068 普拉托诺夫现代运动训练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