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2018062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34580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2018062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2018062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2018062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2018062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20180620.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尤溪七中 2017-20182017-2018“”学年(下) 周学习清单 反馈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20小题,共 80.080.0分) 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 ”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 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2、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 1958年 8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 月人民 “”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 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 的社论;到 11 月,就在全国 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 A.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4. 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 ) 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 B

3、. “”对 左 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 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 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 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 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6. 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 可以推知( ) - 1 -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7.

4、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 地所有制。19531956 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 A. 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 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C. 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8. 20世纪 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 满弓待发之箭, 弓 比喻为 1984年国 “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弦”比喻 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箭 ”“”头 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

5、 箭头 的主要原因是( ) A. 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 B. 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 C. 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 D.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9. 1984年 3 月,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 松绑的呼吁。随后,人 “”“”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2 - 10. 如图是创作于 1950 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A. 农村开始走

6、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11.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亿公斤;1981 年产粮 亿公斤;1982年产粮 ”亿公斤。 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凤阳县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 B.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 改变了凤阳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

7、界贸易组织 13.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 ”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1992年中国( ) A. 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C.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4. “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 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 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 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 三大改造完成,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 3 -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 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 20世纪 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 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 “”并开创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 新政 ,90年 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 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6. “

9、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 ”“”蛇添足 ,而恰恰相反,是 画龙点睛 。所谓 点睛 就是坚持() A.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 C. 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D. 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 17. “春天的故事唱道: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这个 春天 是指 A. 设立了深圳等特区 B. “”邓小平 南方谈话 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8. “”“”中共 十四大 相对 十三大 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把

10、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19. 1992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 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 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 A.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B.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 50年代后期粮票开始出现,到 90 年代初期粮票逐渐废除,粮票的兴废体现了 粮食产量的变化 法制建设的变化 管理体制的变化

11、分配制度的变化 A. B. C. D. - 4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 20.020.0 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 1952年 1953年 1956 年 1959年 1961年 1962 年 1984 年 1990年 16392 16683 19275 17000 14750 16000 40731 44624 材料二从 1958 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 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 99%以上。 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

12、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 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到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 “”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 生产责任制 的某些尝试,1983年,甚至这些 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 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 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中央 一号文件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 1958至 1961 年中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12 分) (2)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分析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6 分) (3)据材料四,指出促进现代化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 分)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