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3458432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8张PPT).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2017.9,1,地球的内部圈层,想一想,在夏天如何挑到又脆 又甜的西瓜?,4,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 不超过3千米,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 450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30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用什么方法可以探测地球内部的奥秘呢?,小资料,什么是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探测手段地震波,地震波的特点,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波速都随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2、纵波(P波)primary,横波(S波)secondary,1,2,一位唐山大地震中的幸存者在日记中写到“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先感觉到了左右摇晃,然后感受到了上下颠簸”。请你分析他的记忆是否符合事实?,发生地震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到()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想一想,B,地震波的特点,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波速都随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为什么地震波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纵波(P波)primary,横波(S波)secondary,33,2900,横波,纵 波,古登堡面,莫霍界面,不

3、连续面地震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1:图中A曲线代表横波还是纵波?B曲线呢?,2:在陆地地下33Km和2900Km深处横波、纵波波速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地球的圈层结构,二,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思考问题,33,2900,横波,纵 波,古登堡界面,如果按照不连续面划分内部圈层,你认为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二,地壳,地幔,地核,A,B,C,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位置)?组成物质?厚度?物质状态呢?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 什么是岩石圈?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软流层的位置? 物质状态?,2021/12/26,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小结,

4、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33,古登堡界面,2900,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1.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1.主要由铁、镍组成。2.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固态,固态,液态,固态,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平均:17km陆壳:35km洋壳:7km,约2800km,约3500km,地壳,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地壳,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莫霍界面,地 幔,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内核,深度/km,外核,地核,地幔,下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5、由坚硬岩石组成,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可能为岩浆发源地),1,2,青藏高原海拔高,我国大陆地壳最厚的地形区?,3,地核3400km,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4,软流层地幔,哪里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哪一层?,随堂练习,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D,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20003000千米,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水汽,夏季冬季、低纬高纬、湿润地区 干

6、旱地区,含量分布:,集中在大气底层,一般随高度的增高 而减少;,固体杂质,含量分布:,固体杂质包括:,白天多于夜间,烟粒、尘埃、盐粒、花粉等。,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城市多于农村,冬季多于夏季,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有什么作用?,组成成分,作用,氮,光合作用的原料,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臭氧,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水汽和固体杂质,影响天气变化,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具有保温作用,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1.定义:,水的相态:,水的分布:,水的性质:,固态、液态、气态,海洋、陆地、空中,咸水、淡水,水 圈,“连续”指各种水体、三态水之间可以相互转

7、化;水圈范围内找不到完全无水的区域 “不规则”水体并不简单的处于同一个圈层;各种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2.组成:,地球上的水,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3.意义:,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核心: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定义:,范围:,意义:,生物圈,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也是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

8、,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是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小结,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同心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 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2.有关生物圈的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指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 B.占有大气圈的全部 C.占有水圈的全部 D.占有岩石圈的全部,B,C,随堂练习,3.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A生物圈B水

9、圈C岩石圈,4.大气臭氧层( )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 那里气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 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以我们 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辐射5、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D,A,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其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的变化而划分。其中物理性质主要看热源不同导致的温度变化规律。,物理性质,运动状况,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变化,一:划分依据,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的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大气的垂直分层,12,50,高度(

10、km),(),温度,20,-60,0,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积雨云,一、对流层特点:,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山顶的海拔为3050米,那么温度是多少?,山下的海拔为50米,温度是15摄氏度,0.6,-3摄氏度,15-(305050)/100*0.6= -3,36,(2)运动状况及原因,热空气,冷空气,热空气,冷空气,?,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形成对流。,12,50,高度(km),(),温度,20,-60,0,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3、天气现象复杂 多变。,(例:雨、雪、冰雹、台风),热,冷,一、对流层特点:,

11、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2、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地区对流高度 可达1718km,高 纬地区仅89km),12,50,高度(km),(),温度,20,-60,0,平流层,二、平流层特点:,气,温,垂,直,分,布,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增;,2、以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3、天气晴朗。,热,冷,2227km处为臭氧层,12,50,高度(km),(),温度,20,-60,0,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三、高层大气特点:,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先递减,而后递增。,2、流星、极光现象 出现。3、有电离层,能反 射无线电波,利 于无线电通信。,从纽约飞往伦敦的一航班,正飞行在万

12、米高空,前方突然乌云翻滚,为躲避空难飞行员最好采取什么方法?为什么?,想一想,层次,厚度,特征 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近地面至12千米左右,温度变化状况及成因:随高度增加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运动状况及成因: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下部空气温度高,上层空气温度低),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温度变化及成因:随高度增加递增、(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运动状况及成因:水平运动(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它是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平流层顶至3000千米,温度变化状

13、况:先随高度增加递减,后随高度增加递增,运动状况:先对流运动,后散逸,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概念(位置),厚度不均空间:从低纬向高纬变薄时间:夏季厚冬季薄,12km,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一般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大气的垂直分层图,2.特点,(1)温度变化状况及原因,44,(2)运动状况及原因,热空气,冷空气,热空气,冷空气,?,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形成对流。,(3)厚度变化及原因,2021/12/26,热空气,冷空气,地面受热越

14、多,对流越旺盛。对流层的厚度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有关,所以对流层的厚度不匀.,冬季和夏季谁的对流层厚?为什么?,低纬地区、中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对流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为什么?,温度是导致对流层厚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从低纬向高纬对流层厚度逐渐减小。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中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012km,高纬地区平均厚度为89km,小组讨论,读图1-4-5结合26页的内容,分析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完成表格。,层次,厚度,特征 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近地面至12千米左右,温度变化状况及成因:随高度增加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运动状况及成因: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下部空气温度高,上层空气温度低),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温度变化及成因:随高度增加递增、(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运动状况及成因:水平运动(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它是地球生命的保护层,平流层顶至3000千米,温度变化状况:先随高度增加递减,后随高度增加递增,运动状况:先对流运动,后散逸,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概念(位置),厚度不均空间:从低纬向高纬变薄时间:夏季厚冬季薄,谢谢欣赏,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