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481149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回忆 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 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 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则为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 力。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17个生字及其新词。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

2、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 念之情。4、学习抓住重要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朴实与巧妙。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大意,读懂“母亲是怎么启蒙我的,体会蕴含在启蒙之中的挚爱真情。第二课时:品读第五自然段和最后一段,了解歌谣、谜语等民间文学对“我”的滋养,感受 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联系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经历。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初品课题1、板书课题,读好课题。2、初品课题。I.1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1、布置学生自读。2、扫清字音障碍。根据学情,相机解决初读障碍。(初步感受课文重点句: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

3、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3、把握主要内容。4、引导质疑,梳理问题。三、品读“启蒙”,感受母爱1、布置静读任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体现“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语句,标出重点词句好好体会,在课文 旁边的空白部分写下你的感受。2、互动交流。歌谣部分(1)指名读歌谣,初步读懂歌谣内容。多媒体出示: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2)教师深情诵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配乐空,其中两首歌谣以“女声清唱录音”的形式呈现),学生闭眼想象一一

4、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指导相关语句感情朗读。柔美的月色,温馨的氛围一一感受童年夏天月夜的美妙多媒体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 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 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自由练读,指名感情朗读。)质朴的歌谣,甜美的歌声一一感悟母亲带给“我”的美好想往多媒体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甜甜的” “深情” “飘”等重点词语谈感受,领会本

5、句比喻的写法,感 受“芳香” 一词的内涵,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母亲用甜美的嗓音把美妙的歌谣,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 朗,让我的童年生活更加美妙。学法点拨:刚才,我们学习“唱歌谣”部分,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表达了自 己的独特体验,这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利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再次浏览下面的 课文,找出你最有感受的语句,我们来交流。(以下内容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安排)故事部分神奇的故事,圣洁的形象一一感怀母亲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1)学生朗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重点引导抓住“唱累了”“竟”“沉浸”“”等重点词语、标点来体会母亲对“我”的浓浓爱意。(2

6、)课件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大,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畅谈感悟,感情朗读。)童谣部分风趣的童谣,轻松的气氛一一感谢母亲赐予“我”天真活泼的童年多媒体出示: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b6)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一一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 花狗伸着花舌头。(1)指名读,正音。(2)师生小结童谣特点,学生自选喜欢的方式读童谣。(3)展示朗读。谜语部分好玩的谜语,爱意的嗔骂一一感激母亲给了 “我”思维的启迪(1)学生朗读自己最有感受

7、的句子。(2)指导学生角色体验朗读。3、练笔。多媒体出示:母亲把伴着月光给了我,。4、梳理小结,提炼主旨。四、再次存疑,布置作业1、梳理问题,再次存疑。2、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阅读孙友田母爱三部曲,谈谈自己的感受。(3)搜集当地的民歌童谣。(4)回忆成长历程中母亲对你的付出与关爱,准备和老师同学交流第二课时一、学词复习,重温母爱的温馨1、指导本课生字词,并借“豁然开朗”等词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2、回顾课文,谈印象最深的画面。二、补充背景,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1、走进孙友田童年的清苦生活。师生介绍:孙友田的故乡在安徽北部黄河故道的边上,全家就靠几亩盐碱地维持生

8、计。孙友 田的父亲是位半世坎坷的农民,年轻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每年春秋两季给大户人家当短工,做些 农活;到了冬天,只好跟着他堂哥做叫化子,唱着莲花落沿街乞讨。2、品读第五自然段,感受歌谣的生长土壤,感受孙友田家乡人民清苦中丰富的精神生活。 同时引导学生适当交流课前收集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三、诵读积累,表达感激之情1、品读最后一段。2、诵读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母亲感激与怀念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作者内心体会情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 听的歌谣。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 了她那芳

9、香的音韵。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此时明月已至中大,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四、再品课题,练笔补白1、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再次感受作者的行文之妙。2、补充原文,练笔补白。长大后,孙友田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生活也很苦,但他白天干活,晚上坚持学习写作,终于 成为我国着名的诗人、作家。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读者传递着自己对“爱”的理解。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的那熟悉的声音依然响在耳畔,响在孙友田的心中。可是,同学们知道 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其

10、实已经身患重病。请看原文的开头:(师深情诵读,配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歌)多媒体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 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 满面。面对着恩重如山的母亲,面对着曾经如此疼爱自己的母亲,面对着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失去 记忆的母亲,面对如今只是也只能对着我傻傻微笑的母亲,作者泪流满面此刻,孙友田的内心一 定无法平静,那么,他的心底到底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诉说呢?拿出你的笔,展开你的想象,把它写在 课文旁边的空白部分。多媒体出示:母亲,虽然您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 3、交流练笔,学生深情诵读。五、拓展阅读,畅谈感悟1、学生畅谈阅读孙友田母爱三部曲(月光母亲迎接母爱母爱似水)的感受2、联系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经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