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04201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促进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6.30.026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一)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猜想中去, 活 跃课堂的额氛围,有利于学生对于概念进行较为准确的归纳概 括,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对于那些漠视情景教学的教师,教育 部门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对某些教师的错误予以纠正; 适当 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来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借以改正部分教师陈旧 的概念教学误区。 尤其是对于那些自视甚高不愿意改变教学策略 与那些因为麻烦疏于改变自己的教师, 应重点观察予以指正, 争 取令广大教师都能合理地进行情境创

2、设,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 段。(二)理性使用情景教学手段 现今各种教师技能大赛等优秀教师评比活动与各种教师技 能考核评价体系越来越丰富,许多经典课例的讲解已经被教师 “讲烂了”, 部分教师为了在与其他教师相比时脱颖而出而去对 情境创设大肆改造, 是目前导致部分“去数学化”现象主要原因 之一。所以教师以及各种技能大赛的评委应当端正态度看待教师 的参赛课,不应以“新奇、巧妙”定输赢。数学情境创设得好固 然对学生概念的形成意义重大, 但是过分追求推陈出新, 不免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其他方面, 可能起到与 预想相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理性对待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取舍应“取其精华,去其

3、糟粕”,防止“去数学化”现象的进一步 恶化。二、概念教学的“过程”实施策略(一)避免“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包办代替教师是概念学习的引导者而非所有知识定义包办者,学生是课堂的活动主体而非所有概念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概念引入的观察、猜想、归纳和概括阶段, 都要尽量做一个引导者而非包办者,要让学生充分参与。(二)概念的获得应进行有序建构对于前文中提出的数学概念学习应有的认知模式,我们应该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会经历比较漫长的时间,而学生又不可能亲身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去创造一个 合适的环境,尽可能地去让学生去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例如,本文提到的情境创设问

4、题。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直接用 的“递增”与“递减”两个词, 但学生之前都没有形成这两个概 念,造成数学概念无序建构的问题。 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 来总结气温图的变化规律, 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回答,并未对学生 的用词进行否认与干涉。学生在对气温图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的 过程中用到的词是“上升”与“下降”而不是“递增”与“递 减”,这实际上也是函数单调性表现出来的图形语言,是学生自 己进行思维活动后得到的结果。 这样一来,就为下面函数单调性 概念的提出做出了重要铺垫,也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概念教学应分层次进行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直接性理解,解释性理解,推断性理解,创造

5、性理解。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具有抽象 性、复杂性等特点,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逐步地、分层次递进,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且各层次之间最好不要跳跃式递进。三、正确对待教材的策略(一)防止照本宣科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决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不做任何“多 余”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完全体现不出教师这一职业的作用。课堂教学内容应来源于教材, 但也应高于教材,教师需要适当地进 行分析、理解最总终通过自己合理的教学手段能够把教材所要表 达的内容尽量表达出来才好。例如,“异面直线”在教材中的定义为“不同在任何一个平 面内的两条直线”。如果概念教学进行过程中, 教师只是照本宣 科,把异面直线定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容易导致学

6、生不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所代表的意思,进而造成对异面直线的 概念似懂非懂,理解不够透彻。但是例题采用与教材定义等价的 叙述,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实物或者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对于异面直线进行直观的了解, 然后根据其他的公理中的推论, 再次逐 步抽象概括成教材中的定义, 学生对于异面直线的概念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教材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应当遵循的大纲,但在实际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不要照本宣科。(二)切忌脱离教材“准确理解教材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理解教材就必须理解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挖掘知识所蕴涵的思维方 式”。本文已经提到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来,所以教师

7、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特别谨慎地看待教材中的内容。 教师可以参照教材加入自己的方式处理,但是这些处理过程需要小心谨慎,成功的改进要真正达到比原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切忌脱离教材,“将同类问题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更有利学生 知识的迁徙与理解”。前文中提到的顺序的安排, 违背了教材题 目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及教材编写意图, 这种做法脱离了教材,不 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诚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替换, 在授课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但例题的替换也要注意绝对不能 违背教材意图。其实不仅题目的安排,情境的创设、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归纳概括等等教学活动都应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切忌脱离教材。教师要合理定位教材,恰当理解教材的具体方案。 把那些学术形态的知识表现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概念,这样可避免学生理解概念时产生偏差,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