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97358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王瑛摘要在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其可以使学生提升自身的优秀品质,为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坚实的根底。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出现在小学课堂上。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年深日久的荼毒,许多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分成绩的引诱中脱身,这便导致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此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度不够。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品德与社会的执教者并非是专业出身。这导致教师本身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不够

2、,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恰当地将一些讨论或者是实践有效地引入课堂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强烈愿望时,不能切中要害,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熟练掌握品德与社会的内涵并理解其精神所在。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从根本的知识概念理解转变为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情感积累。因此,教好品德与社会,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内容与知识点,而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既有文化又有高尚品德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例如:1.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

3、识,还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然而,而且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不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能够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无法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受到品德与社会的熏陶与感染,因此,学生积极情感的养成也便无从谈起。2.学校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品德与社会教学并未受到学校方面的重视。许多院校仍是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能力的培养列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与这些科目相比,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变得可有可无;品德与社会教学排课量较少且时间相对分散。学生即便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心得,也不能及时、有效地

4、稳固所学知识内容。此外,在课程安排中,时常会出现其他学科的教师霸占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时间上的情况。此时,品德与社会课程连“露脸的时机也被名正言顺地剥夺掉了。三、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水平的主要策略鉴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实践中遭遇的种种困难,我们怎样做才能保障其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主要策略有很多。这里将从以下两点来说说自己的感悟。1.明确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小学生人生开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渐取代对知识内容的背诵与记忆,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该形势下,我们务必要

5、明确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小学生的思想成长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从生活中挖掘出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2.学校采取科学、完善的教学措施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小学生优秀养成品质的土壤。因此,学校必须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相关措施,在保障品德与社会课程合理安排的根底上,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品德的双丰收,为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根底。總之,品德与社会着重培养的是小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要竭尽所能地发现、采用新的活力或者是创造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重新焕发,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高尚情操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在此根底上,小学生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展!参考文献:【1】李亚兰.品德课程要走心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2】程振禄.对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