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9048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作者简介 张晶 帅哥,双娃超级奶爸,深圳某中学资深教师、亲子教育专家,曾在 深圳中小学家长课堂主讲多场大型亲子教育讲座,深受好评。 - 写在前面的话 - 今天推荐的书叫教育艺术随想录。书中理念可概述为:尊重孩子的差异, 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体验。当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 力为导向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全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 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20 年教育方法转变对比 本书写于 20 年前,20 年后,李希贵校长又对每篇文章写了反思,反应了时 代的变化趋势,也凸显了校长理念的转变。理念概括如下:尊重孩子的

2、差异,提 倡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体验。从本质上去分析问题,看最终的教育目标 是否达到。当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思考问题的时候, 会 有全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20 年前:让犯了错误的孩子给自己写信。 20 年后: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更不适应 所有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给自己写信,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教育方式, 万不 可推而广之。 20 年前: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必须注重过程管理,循序渐进地让他们避 免过失,逐步改变不良的习惯。为此,我们在每个班推行”无过失计划”. 20 年后: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

3、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不去创设一种让 学生安全犯错的环境, 那么他或许今天在学校里看起来没有犯错, ”无过 失”“零缺陷”,但到了社会上就可能会犯更大的错。 20 年前:批改作业的时候,用” ?”代替” X”. 20 年后:从根本上说,什么样的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老师 对学生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做出的事情便大不相同。同样一个” X” ,有的学 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严厉背后的高期待, 有的则看到一种冷漠,甚至在有的学生那 里,他已经体悟到老师的某种厌烦。 20 年前: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强制性的训练达到的,这就要在学校管理中 强化约束,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20 年后:虽然良好的习惯是靠训练

4、养成的,但如果不知道这样的习惯给自 己的未来的人生带来什么,那么这样的习惯训练还是机械的,甚至只是再次进入 家长、老师”为你好”的被动之中。只有当学生知道做好规划、进行时间管理对 积极人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学校生活中体会到习惯的益处时, 我们所期待的”责 任感”才会油然而生。 20 年前:设计”失望”让学生体验挫折。 20 年后:只有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校园内外拥有大量自主设计、 自主组织的学习与活动时,成功的快乐与挫败的失望才会自然地相伴而生, 是不 是需要设计让学生”失望”的活动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书中观点摘录 1. 对于教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评先进,应尽量少评先进。许多时候, 学

5、校生态都是因为甄别好坏而被破坏的。 2. 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不意味着必须会做科研课题,另一方面,研究 型教师的成长也必然是一名教师自我发现、 自我唤醒后水到渠成的结果。深谙于 自己的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学会反思,也同样是一种研究能力。 3.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去统一思想,甚至试图统一步调,而应该统一目 标,并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允许不同的节奏、多元的方式,但指向共同的愿景, 这应该是一种更健康的机制。 4. 成熟的管理者不应该天天思考着”不许干什么”,而需要关注的恰恰 是”应该干什么”. 5. 凝聚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确立共同目标,以孩子 的成长为唯一目的。当学校的一切

6、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的时候才能真正凝神聚 力,教师、家长心情舒畅。 6. 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一些微小事情累计起来的,如果在平时的家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能够及时化解,就完全可以防微杜渐。 7. 家长、老师的建议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教育是需要自主体验才能完成 的。这个过程看上去让他们走了不少弯路, 但他们从中收获的体验比失去的更有 价值。 8. 只有把学校变为一个真实的社会,让学生自主经历类似社会的真实而安 全的生活,才有可能实现育人目标。 9. 学生获取自信的前提,应该是唤醒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展现 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我们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唤醒自己、 发现自己, 最终成为

7、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 教育首先是关系学,如果你不爱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 就已经结束了。 11. 在十一学校里,我们当然尽最大可能把机会留给学生, 大楼的命名、老 师出版物的序言、重要外事活动的礼品,大都出自学生之手。当我们用平台思维 去办一所学校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在回归教育的本源,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给予每个人更多的机会。也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才会按自己的方式生长, 让教育者看见真实学习的样子。 12. 教育的全部意义是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13. 仅仅通过评价,学生是很难增加自信的,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找到 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且又通过评

8、价得到认可,才可以真正获取自信。 14. 世界上本没有坏孩子,单一的评价机制造就了”坏”孩子,校园里本没 有后进生,后进生其实是那些还没有发现自己潜能的学生。 15. 如果我们不是站在学生个性发展,优势发挥、潜能发现上,而仅仅是为 了提高学生某一科目的分数,这样的课程规划,必然造就先天的矛盾。 16. 当我们看重结果的时候,就容易偏离教育的初衷;当我们是为学生设计 经历的时候,经历这个过程就成了学生最大的收获。 17. 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知、情、意、行各个环节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情感 体验式品格形成的重要前提,我们过去的教育希望通过说教让学生明其理, 进而 一步到位达到形成意志品格的目的是难以实

9、现的。 18. 责任感缺失的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和学校都过多地对孩子的事情包 办代替,抢占了孩子的权利,填充了本该属于孩子的空间。学校里的任何一项活 动、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为了活动本身和事情本身,而是赋予教育的内涵,把 学生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权力,最后才会出现那个我们 理想中的又责任感的孩子。 19. 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 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那种把 一类人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另一类人献身,一类人悲剧性地活着仅仅为了造就另 外一类人的幸福的说法,其实,已经与我们这个世界本来的初衷相去甚远。 教师 应该是托起太阳升起的人,但同时,它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 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20.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人类所有的冲动,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 最强烈。 21. 我们始终坚持不在学校里推行某些教学模式, 实行教学思想领导就是出 于对教师教学个性的尊重,对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敬畏。任何人创造出来的教学模 式,一旦强力推行,必然伤害教育生态。 22. 每位老师是不同的,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工作, 发现他 们的特长、优势,比强盯他们的弱点、短板更重要。 23.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但领导者的行为应该是公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