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逐日:追逐太阳。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河、渭:即黄河、渭水。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A.行走。B.跑。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河、渭不足。()A.不够。B.够。3在文中找到与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写在横线上。黄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够他喝。_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_5山
2、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像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_2. 读文言文伯牙鼓琴,按照要求做各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原文。2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3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3.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
3、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和_看问题的。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4. 文言文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B.公欣然曰(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为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如)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雪突然停了。D.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4这篇小古文主要告诉我们()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
5、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5. 文言文理解。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这)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代指剑)C.不亦惑乎(糊涂)D.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面的句子。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_3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6. 文言文阅读。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
6、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国学:国子监。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 坐:通“座”。1解释下列加点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达者七十二人:_经传无文:_博士无以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
7、难_(2)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7.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已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因:于是;就。辍已: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左右:在身边。所以:缘故。1解释下列语句中带点词的意思。(1)尝应人请_ (2)有欲炙之色_(3)同坐嗤之_ (4)乃受炙人也_2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_(2)_3读了短文,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
9、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节选自太平御览)(注释):错:镶嵌。纶(ln):钓鱼绳。是:正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1)鲁人有好钓者(_)(2)以桂为饵(_)(3)故曰(_)2翻译画线的句子。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_3
10、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10. 语段阅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此画”指_画的_。2“搐”的意思是_,“谬”的意思是_。3这句话是_(谁)说的,他认为_。1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楚有祠(c)者,赐其舍人卮(zh)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门客。卮:古代盛酒的
11、器皿,相当于“壶”。1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2请你再写出三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3“蛇固无足”中“固”的意思是_。4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行为?_12. 小古文阅读。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为:给。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低头。故:从前。耳:耳朵听。鸣:指牛“哞哞”的叫声,作名词。掉:摇摆。奋:竖起。蹀躞(di xi):小步走。1解释:为牛:_ 食如故:_掉尾:_ 奋耳:_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_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13. 阅
12、读理解。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将啮其喉(_) (2)信不诬哉(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是:_(用原文回笞)。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_14.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字义解释。执_ 亦_俄有_ 至_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_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寓意多一点)1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邯郸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注释: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国都,今河北邯郸市。于:介词,向。未:未曾,没有。其:代词,他。行:代词,他。直:副词,竟然。匍匐:爬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又失其故行矣。故:_(2)直匍匐而归耳。归:_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选一选,填一填。独具匠心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标新立异生搬硬套独辟蹊径A反义词:邯郸学步(_)(_)(_)B近义词:邯郸学步(_)(_)(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