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01475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步加强,要从对父母、老师等成人的依赖中摆脱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不够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又不能完全独立,所以,重新寻找“爱”的归属就成为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特点,而班级内的同学由于朝夕相处,恰恰成为孩子们“爱”的着眼点,同学关系作为同伴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则成为中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所谓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点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在学校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Neb

2、raska大学的一项流感免疫接种项目,来自于学生中的同伴教育成功地说服了学生们实行免疫接种。医学界也曾利用同伴教育实行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干预和预防爱滋病的宣传。同伴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同伴榜样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由同伴构成的社会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伴间相互交流的平等、对称、互惠的特点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了特殊的学习机会,并且他们的行为受到同伴这个团体的行为准则的影响。同伴教育的非本质特征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而非师生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的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

3、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由于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水准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有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有这种群体心理效应。1.在班级内部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6人组成一个合作

4、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协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2.对小组成员实施分工,加强对小组的学习管理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展开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每次默写或

5、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实行批改,对试卷实行质量分析订正。3.利用班级日志,加强对小组的纪律管理在每个学习小组抽取一名认真有责任心的同学作为班级的纪律委员,负责每天检查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展开评比。所以,小组内同学也经常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实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加强纪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4.加强各小组间的竞争,对小组实施量化管理为激励各学习小组,本课题组各位实验教师在自己任教单元内将各学习小组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核算出每个学习小组历次考试成绩(如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对每个小组实行排名

6、,并在每学期末将每个小组历次考试的成绩排名加以总计,计算出各小组总的排名位次,对排名前三位的小组实施相对应的奖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加强了自我约束的水平,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伴教育最有效的实施者往往是那些在班级内有着较高威信、人际关系良好、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核心和中坚力量,是实施同伴互助的最佳人选。1.通过对学生实行培训和个别谈话,分别从生活、纪律、安全、卫生和健康几个方面确立一部分志愿者,指导他们在班级内其他同学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同

7、伴作为互相协助的伙伴。2.定期召开志愿者会议。结合学校政教处展开的各项活动及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要求和本课题组的研究要求,实验教师在相对应的实验班级内每周召开一次志愿者会议,交流同伴互助的经验,互相学习,教师作针对性指导。3.不定期举行各互助小组成员授奖大会,对成绩斐然、为班级周考核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和组员颁发奖品,鼓励其他同伴互助小组向先进小组学习。4.利用主题班会,聘请在校大学生就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专题讲座“走进象牙塔”。及时巩固同伴教育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健康观和价值观。在同伴互助小组中,志愿者和小组成员是一种自愿、平等、互惠、合作关系,即,对志愿者与成员双方都有帮助,在实施愉快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在一个同伴互助小组中,志愿者在某一方面可以是助人者在其他方面就可能是被助者,助人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并不固定,可以相互转换,这在很大范围上保证了学生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由于互助小组的成员由志愿者自行挑选,各个小组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和谐,在更大程度上确保了班级的和谐氛围,为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