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试题 (不含答案)教科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04428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试题 (不含答案)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试题 (不含答案)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试题 (不含答案)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试题 (不含答案)教科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19学年下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测试一、填空 201. 种子萌发先_ ,再_;植物的根向_ 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_。2.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叫,水蒸气受冷变成水的现象叫。3.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开场它们新的生命的。4.物体的 叫温度,通常用 来表示。5.沸水的温度是 6植物的根可以吸收土壤中的_和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_在土壤中。7植物的茎具有_ _植物及运输_ _和 的作用。8.生活中有许多蒸发现象,如试衣服会变干、 、 等。9.养蚕抽取蚕丝制成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二、判断20 1.磁铁能吸引金属的性质叫做磁性。 2.用刚洗净的桑叶喂蚕最好。 3.体温

2、计分开人体时,温度不发生变化。 4.自然界中水有各种形态,冰雪霜是固态,云、雾是气态。 5.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 6. 在碎冰里加一些食盐,可以使碎冰的温度降低。 7.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 8. 在冬天的水面上能看到水蒸气,但是夏天的水面上不能看见水蒸气。 9.磁铁被包上一块布就不能再吸铁。 10.植物的叶片穿插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承受更多的阳光。 班级: 姓名: 得分: 三、选择201.空气流通可以使水蒸发 A不变 B变慢 C变快2. 将一个条形磁铁从中间切断,那么磁铁将 A.变成一个只有N极,另一个只有S极的磁铁 B.变成两个没有磁性的条形磁铁 C.变成两个小条形磁铁3.

3、以下动物中,要经历变态发育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4.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叶 B茎 C根 D根、茎、叶5. 以下温度中,冰块融化的最快的是 度。A .40 B.90 C. 806. 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差不多7.零下10摄氏度可以写成 A.10 B.10 C.108. 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的时候,我们要防止 对指南针的影响。 A.铜器 B.温度 C.铁器9.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会很容易 A.滚到中间去 B.滚到两边 C.原地不动10.磁悬浮列车采用磁铁的 性质。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磁性四、写出下面温度计

4、的读数。4分读作: 读作: 写作: 写作: 五、给以下动物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分类。10分鲫鱼 羊 青蛙 蜻蜓 猪 蝴蝶 鸡 熊猫 蚕 狗胎生: 卵生: 六、连线:植物各部分的作用。4分花制造养料茎吸收、固定根支撑、运输叶繁殖七、简答题91、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有哪些?2、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5、。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3、你会做指南针吗,简述制作方法。八、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类物体10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测:实验方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

6、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

7、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九、知识应用3分请你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想个方法从装有水的细口瓶中取出一根小细铁丝,并说说这样做的原因。注意:水不能倒出来“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 *;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