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2192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策略初探教学“认识图形”一课的思考 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225000)余璟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一种动机,是一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新课程也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实施积极情感的培养,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与挖掘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以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尊重学生的认知特

2、点,把握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动力,就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主动求知和思考。教师要设置相关的问题,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本节课是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也是学生首次从形状这一角度认识几何图形。众所周知,形状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应,它主要靠视觉、触觉和动觉协同活动实现的。人在观察事物时,眼沿着物体轮廓运动而使眼部肌肉产生的动觉、手沿着物体边界运动所产生的触摸觉以及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映象等,都是知觉物

3、体形状的信号。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习惯以及课前对学生关于这四种空间图形“你最想先认识谁”的调查,我将教学内容编排顺序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改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借助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活动,通过“引入具体实物获得操作活动体验强化提升运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地组织教学。例如,教学“认识圆柱”时,我从教具中任意拿出一个圆柱放在平面上来回滚动后提问:“这个物体也能滚动,能说它是球吗?请你从自己的学具盒里拿一个像这样的积木,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体?(多媒体同时动态演示从实物抽象出圆柱体的过程)它和球不同在哪里?”这样

4、实施教学,一方面,在认识从具体实物到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及时扫除学习新知的障碍,学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催生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可能虽说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与学习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它们都受学习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标所制约。同时,由于学生对具体物体形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作为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本身自制力较弱,学具盒里色彩缤纷的积木一直对他们存在着诱惑,所以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是很短暂的。因此,

5、作为几何形体认识的第一课时教学,教师有必要精心合理地设计活动。为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实物的任务,课上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大量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玩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片断1:分一分(四人一组)(1)如果把盒子里的物品分类,你打算怎么分?(2)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先想一想,再动手分一分。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由无目的的玩向有目的的探寻转变,在活动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片断2:摸一摸,滚一滚,猜一猜(1)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你有什么感觉?又有哪些不同的发现?(2)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是什么?(3)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片断3:“闯关游戏”(

6、1)将图形和实物连一连,你的理由是什么?(2)如果要搭出心目中理想的图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动作,不仅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催生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三、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铺就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渠道让一年级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这样的要求显然不符合实际,但是遵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因为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声音(口语)、光波(文字)、运动(言语发音器官的运动)的刺激物,既是思维的发动者,又是思维过程

7、的凭借与物质的外壳,还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本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分一分物品的?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接着引导学生感知圆柱和球的特征,让学生将圆柱滚一滚,小组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球和圆柱究竟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在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质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图形?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圆柱和球能滚动?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圆柱和球都能滚动,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能滚动?长方体与正方体

8、有什么不一样“面对同伴的问题,你想好怎么去解决了吗?”这样通过组内交流、大组间的生生互动,学生不仅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搭一搭,搭出心中最美图案”的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小组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积极情感体验。四、激发学生的动机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积极情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经常受到教师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论,将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当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个体的经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借助情感记忆去推动自己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尚未形成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

9、习经验,不能充分有效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及时进行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同时我还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比一比,看看哪组搭的图案最漂亮”“夸一夸,哪组小朋友做得最好”等。为了让学生迅速放下面前爱不释手的多彩积木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我用“拍拍手,请你和我一样做”等指令性话语给予正确的示范,表现好的学生用五角星激励,小组表现突出的送给一张“笑脸”予以表扬。通过在课堂中穿插的各种激励话语,既使学生在比、学、赛中强化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习动机,又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教学反馈来看,这样的教学无疑使学生的积极情感与知识能力做到了和谐统一,从而有效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学生学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活动本身给人带来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责编蓝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