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90715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松》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山松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黄山松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二、自主学习:1、读标准音:峰峰皆(ji)到寒彻(ch)骨闪烁(shu)劲(jng)枝迸(bng)2、写规范字:雷tng()夹x()lu(

2、)露不屈不no()3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合作学习: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四、合作探究: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五、回顾与反思: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

3、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略)板书设计:顶风傲雪(自强)坚毅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黄山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重点语句的含义和写作方法。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山松的特点,理解“黄山归来不看送”的含义。理解“黄山松的美,在于它没有被世俗化”等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山有“四绝”:起送、怪石、云海、和温泉。奇松是黄山最有特色的一绝。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二、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梳理问题:1、黄山松有哪些特点?2、课文都介

4、绍了哪些名松?三、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四、检查初读情况:教师归纳板书气势宏伟 ( 总)迎客松 热情探海松 执著黑虎松 高大 (分)连理松 缠绕黄山归来不看送 (总)五、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再读课文,欣赏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名松的。(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品读,欣赏。)六、学习写作特点:1、作者是按观察顺序对这些名松进行描写的 。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归纳:初上刚登上正当绕过再往前走(移步换景)2、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3、点面结合4、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融为一体七、拓展:欣赏诗歌黄山松。八、综合训练:1、认读课后生字2、读四字词3、分别画出课文中的一个比喻

5、句、拟人句、反问句。4、画出课文中所有关联词语九、总结:板书设计:黄山松气势宏伟 ( 总)迎客松 热情探海松 执著黑虎松 高大 (分)连理松 缠绕黄山归来不看送 (总)黄山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2、被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材简析本文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写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从古至

6、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

7、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

8、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解读与提示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

9、引起读者的思索。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

10、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初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他们读类似的文章就不会再觉得特别困难,这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很有好处。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

11、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这些句子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这句话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开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先写“团结松”。作者先写它的形态:用“密切”、“偎傍”刻画出它枝条团结紧密的情态。然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思考。“谛视”,就是很认真地看,作者很认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接着作者写了它的

12、坚实:树干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这样强大坚实,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是什么让这松树这样强大、团结?作者是这样描写团结松的:“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 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它“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叹:“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这一部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时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议”让学生体会黄山松团结的力量。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自己去总体感知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可以从黄山松的特点着手来写这几个小标题。教学设计参考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1、苯樯芑粕降木吧,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2、倍量翁猓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蹦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3、备三个段加上小标题。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1、被粕剿晌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2、苯涣鞲惺埽美读课文。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板书:生命力顽强一心向阳光强大团结力黄山松【黄山松教学设计(3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