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00838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7050021总学时数:72学时(理论40课时,实验32)学 分:4.5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之一。本大纲为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教学的指导性纲要,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内容(概念、术语、 原理)、基本方法(PCR核酸杂交、DNA重组、芯片技术等)以及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应 用。对分子诊断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历史、发展趋势2、掌握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3、掌握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

2、五个应用领域(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2、难点: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分子诊断学的概念、任务和特点(0.4)课时第二节 分子诊断学的发展简史(0.3)课时第三节 分子诊断的基本策略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1)课时第四节展望(0.3)课时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2、熟悉基因组的结构特征3、掌握质粒的概念类型及一般性质4、掌握转位因子的概念、类型及转位的遗传效应5、熟悉DNA病毒基因组的总体特征6、掌握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包括细胞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

3、组结构和功能,单顺反子、短列基因、多基因家族、多态性、基因重叠的概念,重复序列的分类7、掌握基因结构异常的概念、类型;掌握端粒的概念、结构特点及主要作用,端粒酶组成、特点和作用,端粒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2)质粒的概念、类型及一般性质;单顺反子、短列基因、多基因家族、多态性、基因重叠的概念,重复序列的分类(3)基因结构异常的概念、类型;2、难点:转位因子的概念、类型及转位的遗传效应;多基因家族、多态性、基因重叠的概念,重复序列的分类(三)课时安排:6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基因与基因组概论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2

4、、基因组与C值矛盾3、基因组学及其意义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1、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人类基因组计划3、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第三节原核生物基因组1、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般特点2、质粒3、转座基因第四节病毒基因组1、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2、病毒基因组的大小及碱基组成3、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第三章分子克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用的工具酶,熟悉 DNAT用的重组载体(1)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6课时2、了解DNAM组与鉴定,了解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3、掌握DNA序列测定的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常用的工具酶的用途(2) DN附列测定的原理2、难点:(1)

5、 DNA列测定的原理(2) DNAt组与鉴定,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三)课时安排:6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工具酶(2)课时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DN咪合酶3、DNAI接酶4、碱性磷酸酶5、T4多核甘酸激酶6、核酸酶Si第二节载体(1)课时1、克隆载体2、表达载体3、穿梭载体第三节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2)课时1、目的基因的获取2、载体的选择3、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4、将重组DNAt入受体细胞5、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第四节 克隆基因的表达(1)课时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3、提高克隆基因表达效率的途径第四章核酸分子杂交技术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核酸分子杂交的

6、基本原理2、掌握核酸杂交中的基本概念:探针、变性、复性、融解温度3、掌握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影响杂交的主要因素4、了解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学评价及其应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2)核酸杂交中的基本概念:探针、变性、复性、融解温度(3)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影响杂交的主要因素2、难点: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影响杂交的主要因素(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1)课时1、核酸变性2、核酸复性第二节 核酸探针(2课时)1、核酸探针的种类2、核酸探针的标记3、核酸探针的纯化4、核酸探针的检测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

7、影响因素(1)课时第四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1、固相核酸分子杂交类型2、液相核酸分子杂交第五章核酸扩增技术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PCR RT-PCR的基本原理,及 PCR勺反应体系和条件2、了解以PCM基础的相关技术3、熟悉PCRT物的检测4、熟悉PCR技术在临床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 PCR RT-PCR勺基本原理,及 PCR的反应体系和条件(2) PCRa术在临床基因诊断中的应用2、难点:PCR勺反应体系和条件选择与控制(三)课时安排:6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2)课时1、PC破术原理2、PC或应体系及其优化3、扩增产物检测及分

8、析4、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与处理5、PCR行生技术第二节荧光定量PC叱术(2)课时1、荧光定量PC破术基本原理2、荧光定量PC破术3、荧光定量PCR1定的数据处理4、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第三节 其他扩增技术(1)课时1、基于转录扩增技术2、探针扩增技术3、信号扩增技术第四节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管理与质量控制(1)课时1、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管理与质量控制2、操作人员培训3、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规范化设置第六章DNA序列测定3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的基本原理及反应条件2、熟悉化学降解法的基本原理3、了解其他测序方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

9、(1) 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基本原理(2)化学降解法的基本原理2、难点: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基本原理(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2)课时1、测序原理2、测序体系3、方法特点(1)课时第二节Maxam-Gilbert 化学降解法1、测序原理2、测序体系3、方法特点第三节其他测序技术(自学)第四节自动化测序(自学)第八章生物芯片技术与应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芯片的概念、分类2、熟悉DNA芯片的制备过程及应用3、了解蛋白质芯片和缩微芯片技术(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生物芯片的概念、分类(2) DNAK片的杂交与

10、检测应用2、难点:DNAK片的制备过程及检测原理(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基因芯片1、芯片微阵列制备2、样品的制备及标记3、样品与基因芯片的杂交4、杂交结果的检测及分析第二节蛋白质芯片1、蛋白质芯片的原理2、蛋白质芯片的分类3、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及分析4、蛋白质芯片的应用第三节组织芯片1、组织芯片的分类2、组织芯片的制备3、组织芯片的应用第四节液相芯片1、液相芯片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点2、液相芯片检测技术的应用课时(1)课时(0.3 )课时(0.0.4 )课时(0.3 )课时第 章 蛋白质组学技术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5)课时(1.0)课时(0.5 )课时课时1、熟悉蛋白

11、质组学研究基本技术2、熟悉蛋白质问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3、了解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2)酵母双杂交技术2、难点:酵母双杂交技术(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基本技术1、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生物质谱技术3、蛋白质芯片技术4、蛋白质印迹法第二节 蛋白质问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1、酵母双杂交技术2、免疫共沉淀技术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1、蛋白质定性鉴定2、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第三章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4(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的设计、原则和保持核酸完整性的方法2、熟悉核酸分

12、离与纯化的技术路线,核酸浓度、纯度和完整性的鉴定的原理与方法3、掌握DNA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4、熟悉质粒DN月由提的方法及应用5、掌握总RNA勺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原理及应用,mRNA勺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原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的设计、原则和保持核酸完整性的方法(2)核酸浓度、纯度和完整性鉴定的原理与方法(3)真核生物基因组 DN窗口 mRNA勺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原理2、难点:(1)保持核酸完整性的方法(2)质粒DNA勺提取和RNA的分离与纯化(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的设计、原则(1)课时第二节DNA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原理及

13、其应用(1)课时第三节 质粒DNAtt提的方法及应用(1)课时第四节 总RNAM mRNA勺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原理(1)课时第十章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病毒的基因检测、细菌的基因检测、衣原体的基因检测、支原体的基因检测2、熟悉梅毒螺旋体的基因检测、真菌的基因检测(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病毒的基因检测(2)细菌的基因检测(3)衣原体的基因检测、支原体的基因检测(4)梅毒螺旋体的基因检测2、难点:(1)病毒的基因检测与应用(2)细菌的基因检测与应用(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病毒的基因检测(1)课时1、乙型肝炎病毒2、单纯疱疹病毒3、风疹

14、病毒4、巨细胞病毒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二节 细菌的基因检测(1)课时1、结核分支杆菌2、淋病奈瑟菌3、O157型大肠埃希菌4、幽门螺旋杆菌5、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第三节衣原体的基因检测(0.5)课时第四节支原体的基因检测(0.5)课时第五节梅毒螺旋体的基因检测(1)课时第六节 原虫的基因检测(自学)第七节 真菌的基因检测(自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练习与实验。四、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10%包括到课情况、课堂提问等;实验成绩 20%理论考试占70%课程结束时进行。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李伟,黄彬主编分子诊断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 3版,2015年(二)主要参考书目1、分子诊断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 2版,2010年2、郑芳、徐克前、张纯洁主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习与考试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傅桂莲主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