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26353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稳态与环境》第6章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Population,物种的概念?,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及一定自然区域能互相交配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分类单位。,种群与物种的关系,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与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种群强调在同一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间可互配繁殖。,因此,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取样调查法-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仍要强调随机取样,使通过样方统计

2、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植物种群密度的如何调查?,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密度,性比率,年龄结构,预测,影响,种群数量,种群单位时间增长率 R,“J”型与“S”型增长曲线的关系,环境阻力,K值的大小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定条件下,资源空间越富足,环境阻力越小,K值越大,K/2,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垂直由于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等不同引起,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第四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森林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

3、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植物以乔木为主 动物以树栖、攀缘生活的种类特别多作用:维持大气中CO2和O2含量的平衡;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草原,特点: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作用: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动、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

4、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的演替类型,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基础.苔藓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裸岩上的演替,群落的演替类型,弃耕农田上的变化,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不同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概念:

5、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P99)组成:,生产者:指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异养生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白蚁、蚯蚓、蜣螂以及秃鹭等大型腐食性动物。,食物网与营养级,处于食物链上某一环节所有生物的

6、总和,营养级,6.2 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的概念,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剩下的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净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产,因此随着植物长大,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质(包括根、茎、叶、花等)也就越积越多。初级生产量(GP) =净初级生产量(NP)+呼吸量(R)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区别,初级生产量(干重)单位:g/(m2.a)或j/(m2.a)生物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 g/(m2)或j/(m2)生产

7、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单位分析: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有机物质生产量,是指速率,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时刻前积存了多少有机物。,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动物虽然也能制造自己的有机物质和固定能量,但是,它们不是直接依靠太阳能,而是靠消耗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和固定的能量。因此,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的生产量叫次级生产量。,情境:田鼠危害落花生田里的花生,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生产者:GP - R = NP,消费者:同化量 - 呼吸量 = 次级生产量,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 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方向: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级肉食动物,渠道:食物链,来源,起点(初级生产量),能量沿一个

8、食物链流动,试分析哪个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人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 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一个草场上,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多,就

9、会造成草场的退化,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气态、固态、液态,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2.碳循环,(1)在无机环境的存在状态?(2)在生物群落内存在状态?(3)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群落?(4)通过什么方式返回无机环境?(5)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CO2、碳酸盐,有机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作用,CO2,反硝化,氨化,硝化,氮循环,氮循环几种微生物作用,(三)能量流动和物

10、质循环的关系:,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稳 态,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自我调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方式,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起主要调节作用,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限度,自我调节功能有一定限度,特点,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意义,定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标志,生态系统稳定性,3.稳定性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能力,1.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稳定性指什么稳定结构与功能,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例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