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3808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研究综述.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商场现代化 2009 年 3 月(中旬刊)总第569 期 摘 要 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形态,对世界市场格局、 经济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化产业集群动因的角度总结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要评述,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提出对策打下基础。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群 动因 评述在当代社会, 至少是在高收入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收敛趋势,也就是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Scott,2005)。现代经济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内容,文化本身也在以各种形式和服

2、务被公司生产和市场交换以创造价值,这种趋势可以被描述成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而且还可以利用大量的文化智力资源, 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可观的附加值,并在国际市场上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争取广泛的国际认同和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 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对世界市场格局、 经济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代文化产业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像

3、洛杉矶、纽约、巴黎、米兰或者东京的国际化城市(Scott)。发达国家全球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如影视业、出版业、印刷业、网络业等,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群。 比如美国以洛杉矶为代表的西部城集中了全国电影业生产能力的70%;日本的东京都城市群,集中了全国电业的60%、出版产业的35%、印刷产业的 40%。由于地理靠近可以获得一系列优势,波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集群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而且文化产业集群在我国仍处于萌芽时期,所以各级政府、 地区都了与产业集群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并积极建立建设文化产业区,其中北京、青岛和湖南等地的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区已经初具规模。但从目前的对产业

4、集群的研究现状看,多数研究多侧重于一般制造业的集群,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较少。总体上看,交易成本、规模经济、 竞争知识溢出等是传统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关于文化产业集群,是不是样存在这样的规律呢?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是和传统产业集群一样吗?如果一样,政府在这方面的主导政策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拟将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进行整理, 分析和探讨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从而为建设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以此促进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一、文化产业与地理的相关关系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文化产业和地理位置的相关关系,都强调了地理层面对分析文化

5、产业的重要性。 Scott 认为特定地理位置具有提高文化产业集群内创意行为的功能,并指出现代文化产业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像洛杉矶、纽约、巴黎、 米兰或者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城市。这些城市的鲜明特点就是城市的形象和文化生产是共生的关系,也就是城市是文化产品的信誉保证。Justin Oconnor 也认为在围绕文化产业的讨论中,地方层面是十分重要的。 Graham Drake则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个人创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认为区位的特殊属性能够给创意过程提供灵感。Andy C. Pratt 对什么是文化产业集群进行了界定,并认为集群不是一个分析文化产业的有力的工具, 因为集群概念会把文化产业集群归属到一般集

6、群研究的理论框架中, 也就是说会过多关注集群内单个公司的表现, 而忽视对非经济、 位置(短期的和空间上) 变量的分析,缺乏对参与者和相关规则制定者的特殊性的关注。 因此集群不是一个好的分析文化产业的理论框架,而提出了创意产业生产体系的分析框架。二、国外文化产业集群的经验描述斯科特是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较早也较为深入的学者。斯科特认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文化产业的技术和劳动分工过程使得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能灵活操作计算机的技术工人。 二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往往是有相互依赖的中小企业组成的网络来组织的。 三是,这样密集的网络组成的多面的产业综合体对本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7、,并对劳动技术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四是,这样的产业综合体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五是, 这样的综合体也依赖于网络间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生产商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作为强大的相互合作和外部经济的结果,集聚的趋势十分强烈,所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往往被发现在地理空间上是集聚的,而且往往集聚在城市中心。此外,他测算了影视业、多媒体等在洛杉矶的集聚度, 认为洛杉矶和纽约是美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分析了多个大城市的文化经济,特别对洛杉矶和巴黎的影视业进行了对比。斯科特在许多方面讨论了集群中学习、创意和创新等经济行为。 他指出文化产业能够从当地社会团体的特征风格、敏感性和论坛中受益。而对于文化产品的发行,斯科特认为当地

8、的中小企业网络往往是根植于全球发行网络的,而全球发行网络又由几个大的文化和媒体巨头所主导。所以,文化产业横跨全球和地方。文化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具有集聚的倾向,而发行和消费则是面向全球市场。Lilach Nachum 和 David Keeble 分析了伦敦的文化产业集群,也分析了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本土公司在伦敦文化产业集群中的异同表现,包括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本土公司进入集群的原因的异同, 和对集群的根植性等。使用的仍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且多是通过访谈和问卷得出统计数据进行分析。Galina Gornostaeva,Paul Cheshire 通过计算欧洲各国大都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商来判定欧洲各国文化

9、产业的集聚趋势, 此外,他们还测算了文化产业子产业的集聚程度和集群在伦敦的地理分布,并认为文化产业公司间的地理接近是受外部经济的驱动。而一旦集群成立,则会产生积累效应,从而会吸引更多的公司进入,集中在一起的公司所形成的某些特征会吸引同部门的其他公司。 他们认为文化产业中主要的外部经济包括劳动市场的互动、外部供应商及时供应、分包安排、顾客的互动、公司网络、合作和竞争、集体学习和创新。Nachum 和 Keeble 深入研究了伦敦中心区的媒体集群,他们发现了地方化集群学习过程作为媒体集群创新和活力主要源泉的有力证据。Harald Bathelt 分析了德国莱比锡文化产业集群的再次兴起。 首先他对文

10、化产业集群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一个包括五个维度 (水平关系、垂直关系、 制度维度、外部集群维度和权力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在对莱比锡发展历史的描述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 认为莱比锡文化集群是作为一个独立现象出现的,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 也不仅仅是商业惯例的持续, 而是莱比锡的文化公司自发形成的。他提供的证据证明莱比锡的文化产业集群表现出和洛杉矶、旧金山和多伦多等其他多媒体和文化产业集群类似的趋势和特征。 Harald Bathelt 则分析了莱比锡文化产业的经济关系,认为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分析不能仅仅集中在对内部关系的考察,还要分析文化产业集群与外界的关系。通过分析,他认为莱比锡的文化产业由几个较大的

11、当地公司所控制,虽然还是与外界保持着松散的联系,但还是存在过渡根植的缺陷,这对集群的发展是不利的。Lisa Mills 和 Shauna G Brail 分析了多伦多多媒体集群在全球化时代的转变,指出了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提供了应对全球化的政策建议。 Pim den Hertog ,Erik Brouwer 和 Sven Maltha 对荷兰的多媒体集群基本特征、集群动力机制和创新体系,以及绩效进行了分析。Pedro Costa 在分析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葡萄牙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指出了文化产业集群对葡萄牙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No Mossig 以科隆文化产业集群中的电视节

12、目制作的生产网络为例子,深入分析地方化的网络如何出现,以及它们是如何运行的,并着重分析了地方网络中的决策结构,得出了网络中各企业拥有不平衡的决策能力的结论。三、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在我国,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很多学者对文化产业集聚进行了初步研究。陈倩倩、王缉慈以音乐产业为例讨论了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刘丽、张焕波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王树雄、 于正东初步探讨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张斯龙、沈惠云、何小军、邵菊芳描述了长三角报刊产业集群的现状;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以深圳为例讨论了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厉无畏、于雪梅对上海文化创

13、意产业基地发展进行了思考;周灵雁、 褚劲风、 李萍萍从地理学角度对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认为上海的创意产业中设计类行业空间集聚最明显。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影响文化产业集聚或集群形成的因素。张纯、王敬甯、陈平、王缉慈、吕斌以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展示了自发形成的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并认为能否吸引具有创意潜质的人才,将其有机地组织并提升集体创造力,进而促进创意活动更密集地发生才是关键;周冰以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集群为例, 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投资特点,应遵循文化产业自身

14、的内在规律; 罗佳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四大要素和影响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还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 个地级市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符韶英、徐碧祥分析创意产业的要素条件,指出中小型创意企业存在的发展障碍,初步探讨了创意产业的集群化; 康小明、 向勇讨论了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关系;王伟年运用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因素地域文化因素、资本因素、制度因素、人力资源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问题; 刘蔚认为文

15、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全球化和产业集聚并存的两种趋势。在此过程中, 文化产业跨国公司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文化产业跨国公司通过总部模式、卫星平台模式和价值链外包模式将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配置到不同文化产业集群中, 从而使产业集群被纳入到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同时, 跨国公司从产业集群中获得柔性生产优势、社会关系网络优势和区域创新优势;陈祝萍、 黄艳麟应用产业竞争模型、 产业创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证明:创意产业集聚区之所以形成,除了因为它具有外部性规模经济的优势外, 还因为它促进内部的竞争,推动创新和节约交易成本, 并认为竞争、创新和节约也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3 个重要机理; 刘蔚

16、应用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系统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格局、文化产业集群的生产组织网络、 社会网络,以及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刘蔚、郭萍认为集群政策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因此需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征和我国文化产业集群政策的实际,设计系统的文化产业集群政策。四、评述与启示从目前国内外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看,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城市或地区文化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和实证,从中可以总结出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首先是 与自然区位相关的原因,这是跟其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类似的方面,由于文化本身的特点,历史方面的原因往往成为主导;其次就是文化产业

17、中外部经济的作用对于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至关重要,包括劳动市场的互动、外部供应商及时供应、分包安排、顾客的互动、公司网络、 合作和竞争、 集体学习和创新。 此外, 政策驱动和跨国公司的推动被认为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中颇具影响的动因。但整体来看, 学者并没有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进行系统性研究。而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成果十分丰富, 包括文化产业集群推动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由此可见, 研究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是当前相当迫切的理论需求, 同时国内外环境迥异, 因此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文化产业集聚动因是一个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参考文献:The Cr

18、aft Fashion and 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of Los Angeles :Competitive Dynamics and Policy Dilemmas In a Multisectoral Image-Producing Complex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 1996, 86( 2): 306323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 Blackwell Publishers , 1997The Cultural Economy of P

19、ar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00:24( 3)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Market Contestation In Global Context Urban fairs Review , 2004,39( 4)5Nachum , Lilach&Keeble ,DavidForeign and Indigenous Firms In The Media Clu

20、ster of Central London ESRC Centre For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orking6Mills , Lisa&Brail, Shauna G.,New Med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 Toronto Cluster In Transition ,Working Paper7Bassett ,Keith,Ron Griffiths&Ian Smith ( 2002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Cit

21、y: The Example of Natural History Film-Making In Bristol , Geoforum 33 Pp65 1778 罗 佳 :文化产业机群的发展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J浙江:浙江大学, 20069 符韶英 徐碧祥 :创意产业集群化初探 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 5):54 5610 康小明 向 勇 :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16 1911 王伟年 :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200712 刘 蔚 :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模式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8(3) :66 7013 陈祝萍 黄艳麟 :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机理 J国际商务研究, 2006 ( 4):1614 刘 蔚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 D.广东 :暨南大学, 200715刘蔚 郭 萍 :文化产业的集群政策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4( 4) :60 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