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57942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综合素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调查报告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严培班级: B 机电 092学号: 0910106227摘 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综合素质所包含的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介绍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如何有目标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关键词: 专业素质;基本素质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

2、器技术、 PLC 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行业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制造类专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否。因此在短时期内,加快机械制造行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成为目前机械行业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更显得尤为突出。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机电一体化专业带来了新的革命,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成为制约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一大阻力。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振兴我国

3、的机械行业,就必须加速科学技术的改革进程。要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形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素质和基本素质。“专业素质”是相对于具体专业岗位而言的,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 除了精度、 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

4、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专业素质是机电一体化主业技术人才必备的素质。而“基本素质”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应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涵盖范围广泛,从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到性格、毅力、智商、情商等许多方面。1.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主要是指系统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理论根底, 精深的专业知识, 并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 有计划、有目标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并逐渐得到提高, 尽快担

5、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有的有关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包括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1.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必须对机电一体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发展情况。了解从19 世纪电的发现开始,到机械与电气的结合;进入20 世纪控制理论的发展为机械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20 世纪4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机械系统的复杂控制提供了坚实基础。20 世纪70 年代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了解人类历史上对机械技术的

6、信息处理自动化的不停的探索的过程,了解从机械式的计算机、卡片机、密码机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了解。了解机械系统控制手段从凸轮控制到穿孔卡片控制,又从穿孔卡片控制到继电气控制,再从继电器控制到计算机控制,这一控制功能从简单到复杂而功能变化则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1.2 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1 机械技术和制造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随着高新技术被引入机械行业机械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变革。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部分既是系统控制的对象,也是实现系统行为的执行装置。因此,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重量、体积、动态性能、耐用性等诸方面均有重要影响。了解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

7、体化的技术发展相适应,知道综合利用其他高新技术实现机械结构、材料、性能上的变革,满足减少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改善性能的要求。知道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使得整个系统结构呈现出宏观简单、微观复杂、精度要求提高的特点。2 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与纯机械系统差别很大。掌握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利用微处理器处理信息,是如何方便高效地实现在传统的机械中是很难实现的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知道微处理器除了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的特点,为控制系统的嵌入式发展提供了方便,使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紧凑。3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在

8、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为了能够可靠实现系统功能,通常用到较多的传感器来检测自身工作状况和外部的工作环境,如位移、速度、压力、流量、方位等。目前传感器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能更好的与机械结构、动力结构集成在一起,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了解微型化使传感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很容易与机械机构和动力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嵌入式设计结构,从而减小整个系统的体积。集成化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集成于一体从而提高信号处理性能,降低成本。智能化传感器具有对自身工况进行诊断的功能和自动识别信号量程的功能,保证了传感器工作更可靠

9、检测结果更准确。了解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以及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在系统中的作用。4 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在软件的控制下实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已经变成软件功能设计为主,机械设计为辅的一种过程,是典型的软件密集型产品。系统中的人机界面、动力模块的伺服控制、动力模块间的协调控制、系统功能的决策控制等、都需要用微控制器中的软件来实现,甚至某些硬件模块也需要用硬件描述语言等软件工具来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所要求的软件的特点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软件开发中普遍采用实时操作的实用性。5 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由于

10、在功能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但有着多个动力驱动单元,而且还有众多的传感器,因而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同时与众多的传感器和驱动器通信,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了解信息处理系统、动力驱动系统和传感器系统三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有效的通信机制现场总线技术。了解现场总线技术的本质即一种串行总线,以及它在系统中将所有信息用一条总线串联起来利用高速串行通信实现对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的作用。6 驱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力驱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了解掌握专门发展出用于功率驱动的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了解电力电子元件可通过较大电流,能承受较高电压可直接用于电机和功率电磁铁的控制的特征。了解功率元件的驱动保护技

11、术。以及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将进一步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7 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与信息处理的功能,如何利用系统所获得的信息实现系统的控制目标,需要借助自动控制技术。一般而言,被控制对象的固有特征与主观上要求达到的控制目的是矛盾的,自动控制理论为如何解决此类矛盾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自动控制理论注意系统动态性能的研究和优化,在此理论指导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将更多地涉及动态因素,因而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动态性能上将有更出色的表现。由于控制对象种类繁多,因此控制技术的内容极其丰富,例如定值控制、随动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学习控制等。8 系统技术系统技术就是以整体的概

12、念组织应用多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概念单元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二次分解,生成功能更为单一和具有的子功能和单元。系统中一个核心思想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优化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结构和相互衔接关系,合理把握系统内部各单元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形成整体优势,往往可以使用相对廉价的部件组成高性能的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正是得益于机电融合的优势,才取得今日的成功。“综合就是创新”是系统论中另一重要的学术思想,机电一体化系统往往需要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来实现传统机电系统无法实现的目标,激光打印机、静电复印机、数字照相机等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无一不是多学科技术综合而

13、创造出的新产品。系统技术中,接口技术是一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个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接口技术的包括电气接口、机械接口、人机接口等。电气接口是实现系统间电信号的连接;机械接口则完成机械与机械部分之间,机械与电气装置之间的连接;人机接口提供了人与系统间的交互界面。1.3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了解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比如汽车这一机械工业的传统产品,其燃料使用方面运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使得汽车的性能大大提高。以及电子控制化油器、发动机 IC 调节器,发动机旋转检测装置,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一系列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及机电一体化所促进的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如各类

14、机器人的应用。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物医学、仪表、轻工、电力、通信、纺织、化工、冶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1.4 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1 机电一体化的作用了解产品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产生的作用:使产品具有原来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增强产品的柔性;改善操作性能;容易满足多样性的要求;扩大设计的灵活性;改善生产的工艺性;使产品的体积小质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量轻;减少产品的零部件数量;提高可靠性;提高品质;节能省力;降低成本。此外,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经计算得到能够实

15、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机构。通过适当的软件控制,无论如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实现。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最大的作用是:扩展新功能;柔性增强柔性。2 机电一体化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机械系统的影响。掌握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功能的影响,了解每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多样化功能;掌握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性能方面的影响,了解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和分散化给机械系统所带来的优秀性能;掌握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操作性的影响,包括简易性和方便性等;以及对机械系统可靠性的影响。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就要不停的新的知识,研究机电一体化在各领域的创新,才能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知识

16、的更新. 有计划、有目标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认识:智能化:21 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了解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重点掌握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的重要应用。“智能化”要了解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

17、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了解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各个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因为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网络化, 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网络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微型化: 20 世纪 80 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了解

18、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比拟的优势。研究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微机械技术,因为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所以要了解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绿色化:因为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系统化:了解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 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 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

19、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2 基本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基本素质主要有十个方面:身体素质即加强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心理素质即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可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团队

20、信任关系;政治素质即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即嘉庆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道德素质即加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科技文化素质即指扩展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审美素质: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 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

21、。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方式并不局限于理论课,内容和形式涉及方方面面,政治思想教育、德育课、礼仪教育、各种文体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就绝大多数情况来说,要加强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训练。以及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更是亟需加强和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在求职场上争得先机,还需要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通过交流和表

22、现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进而缔造成功的个人事业。 提倡个性化、 差异性发展, 个性在人的素质构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核心是思想的独立性,独立的思考,不盲从,不轻信。承认人的素质的差异性,注重个性化培养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新月异的今天,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主要参考文献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 ( 日 ) 武藤一夫,机电一体化,科学出版社,20073 (美)罗伯特 H.华夏普,机电一体化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郑堤,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吴

23、晓苏,机电一体化设计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 邱士安,机电一体化技术,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 于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8曾亿山,刘征宇,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9张训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0姚伯威,吕强,机电一体化原理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1周祖德,陈幼平,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2梁志彪,机电一体化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13秦斌,轻松学机电一体化,科学出版社,200914杨帮文,机

24、电一体化设备系类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5徐航,徐九南,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6张燏,机电一体化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7邵泽强,机电一体化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8孙卫青,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19禹春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20巩明德,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丛书测试系统,化学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1吴博,深入浅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丛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2李燕明,庄效恒,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肖银奎,执行元件及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4刘丽华,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5张建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王俊峰,机电一体化检测与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7(日)三浦宏文,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28梁建和,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9计时鸣,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0(日)岩本泽,机电一体化入门,科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