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70588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5 篇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 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 都会向你招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1陆地资源(1) 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 (表 4.4)特点:有限性 ;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分布规律性 ;整体性。(2) 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 陆地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1) 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

2、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 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2) 暴雨洪涝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 强烈的上升运动 ;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 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整 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和非工程措施防御 (洪泛区的土地管理, 建立洪 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 干旱(4) 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 并伴随有大风

3、,雨雪, 冻害等现象,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 物危害。五:地质灾害(1) 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30 倍, 3 级以下为 微震, 5 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2) 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 滑坡和泥石流(4) 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 他们 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 流为主的灾害 由一

4、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 海啸、滑坡、 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人为的破 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 ; 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 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2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 (P 波)和

5、横波(S 波)之分。纵波传 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 固体传播。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 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 个圈层。(1)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 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 通过对 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2)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3) 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 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 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 纵波

6、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 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 所以叫莫霍面。 另一个在地下 2900千米深处,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则完全消失。 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 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4) 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 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 来划分的。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3地球的运动1、地球

7、运动的特点: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 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 15/ 小时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近日点: (1 月初) 快远日点: (7 月初) 慢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书本 18页图 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 (图自画)( 书本 19页图 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0 2326S4、

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晨线:由到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由到昼夜更替周期:意义: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 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 保证 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2)产生地方时 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特点:东早西晚 15/ 时 4/分钟 计算公式:求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 时差(东“+”西“”) 区时:定义: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计算公式:求区时 =已知区时 +/ 时区差 (东“+”西“”)北京时间 =东八区区时 =120E地方时3)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

9、道无偏转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4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 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 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2、气候变化史(1)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2) 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3) 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2、加剧了自然灾害。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

10、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 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 ),对人体 健康造成危害。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5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 1 月、最热月 7 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 7 月、最热月 1 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 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 (2000)2、位置: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 10 度之间海陆位置: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 南美的亚马孙流域, 亚洲印度尼西 亚群岛等。3、气候特点 ( 特征) :常年高温多雨。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 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 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 秘鲁城市伊基托斯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5 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